拼多多遭黑灰产“打劫”千万,大家凭本事薅的羊毛该不该还?

又是黑灰产!

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又上头条了。

从1月20日凌晨到当天上午9点,拼多多遭遇了“优惠券Bug”:网站每一位注册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渠道、网页端、QQ渠道等,领取面值为100元的优惠券,该优惠券适用该网站的商品。

4毛冲100块话费、50万Q币余额,这些网络截图讲述着“羊毛党”的疯狂。

谣言满天飞,拼多多除了报案还忙着辟谣

20日上午,拼多多修复了BUG,并撤销了100元优惠券,之前领到未使用的优惠券也全部下架。

中午,拼多多方面对此做出了回应:1月20日凌晨,有黑灰产团伙通过一个过期的优惠券漏洞盗取数千万元平台优惠券,进行不正当牟利。

“针对此行为,平台已第一时间修复漏洞,并正对涉事订单进行溯源追踪。同时我们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涉事黑灰产团伙予以打击。”

惨遭薅羊毛的拼多多这边估计报案程序还没走完,网络上相关的谣言已经甚嚣尘上了。

有人表示,此次拼多多出现的百元优惠券BUG给拼多多造成的损失达到200亿元,拼多多发言人很快回复,实际最终资损或低于千万人民币。毕竟,有机构预测,拼多多2018年整年的营收可能才120多个亿呢!

但很快,从整个部门年终奖取消,到截图号称是拼多多公关部门多多哥,希望用户撤回已下单的交易,这些“有图有真相”的消息,继续让拼多多的公关部门跑断腿。

昨日晚间,公关部门再次上线,对此次事件相关谣言做了集中辟谣。

“羊毛”薅了该不该还?

而广大网友最关心的就是,这部分“小便宜”需要归还吗?正方辩友表示,不管怎么说,都属于不正当得利,于情于理都应该归还;反方辩友表示,我凭本事下的单,凭什么要还。

事实上,这样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

2018年年初,腾讯视频推出了“9折开通腾讯视频VIP”活动,有部分用户在参加优惠活动时出现每月仅扣费0.2元的状况。对此腾讯表示,此次扣费出错问题是系统异常所致。

去年年末,有网友称东方航空官方APP、网站疑似发生故障,部分机票折扣幅度达0.4折,不到400元就可以乘坐头等舱往返无锡昆明。东航空官方回应称,该次“白菜价”机票系于系统维护时售出。

而这两起因系统异常出现的“羊毛”事件,均以企业宣布订单兑现告终,虽然被指有营销炒作之嫌,但这种“认账”的态度还是刷了一波好感。

不过,拼多多并不打算当“冤大头”。今天,拼多多已发布最新情况声明提到,此次事件与“某航空公司在官网由于误操作发放低价机票”等事件具有根本性质差异。

前者为平台错误操作、非正常发放所致的民事问题,此次拼多多优惠券事件则为“套券诈骗”的网络诈骗案件。

拼多多表示,上海警方已以“网络诈骗”的罪名立案并成立专案组,并依据“财产保全”的相关规定,对涉事订单进行批量冻结。

对于遭裹挟的普通消费者,平台主观意愿上不会进行进一步追责,但拼多多不支持此类非正常行为。

小财女联系到拼多多公关方面人士,对方称,目前警方已经介入,为了不影响侦破工作,不方便透露更多的信息。

而一位接近拼多多的人士向小财女补充道,声明中提到的非诚勿扰现场的嘉宾优惠券数额是88张,那么从第89张开始,在法律上已经是不当得利了。

不过,法律方面人士并不同意这一说法,按照合同法和电子商务法,拼多多既然在平台上有这种领券方式,消费者领取并使用,双方已经缔结合同,任何一方不能违约。“普通消费者并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第89张”。

就年轻的拼多多来说,此次事件暴露出的风控固然应该受到指责,但始作俑者的黑灰产团队更该受到制裁。

黑灰产的庞大产业链:从业人员150万,规模达千亿

在这两天里,出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黑灰产,虽然此前小财女有提过,但也是因为拼多多才发现,原来黑灰产已经发展成了如此庞大而可怕的产业。

所谓网络黑灰产,指的是电信诈骗、钓鱼网站、木马病毒、黑客勒索等利用网络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稍有不同的是,“黑产”指的是直接触犯国家法律的网络犯罪,“灰产”则是游走在法律边缘,往往为“黑产”提供辅助的争议行为。

这么一说,大家是不是觉得这部分人群的所作所为几乎每天都游走在我们的互联网体验之中。不为人知的是,这一产业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规模已经达千亿。

阿里巴巴联合南方都市报共同发布的《2018 网络黑灰产治理研究报告》报告披露,2017 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为 450 多亿元,而黑灰产业已达千亿元规模,黑灰产业比安全产业发展得更为迅速。

更直接的数据是,2017 年网络安全生态峰会上评估出的黑产从业人员的人数是150 万,而目前业界顶尖公司中安全从业人员最多不过千余人。

这“触目惊心”的对比啊!如果,你认为黑灰产只和企业有关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最终,每个人都会成为受害者。

根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报道,在电信诈骗等许多网络黑灰产行为中,用户的个人信息是源头之一。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个人信息对于大部分APP实际都是“裸奔”的,即便呼喊着“我们注重隐私”也无济于事,不同意那些隐私协议,你的手机可能只能打电话发短信。

由此可见,打击黑灰产,不仅是互联网企业维护自身利益的体现,更是用户对平台和监管提出的要求。但现实是,无论是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很难完全治理好这个问题。

话说回来,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遇到类似的事,该返还薅到的“羊毛”吗?如果黑灰产继续肆虐横行,那么拼多多之后下一个遭殃的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