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下半场:社交升级之后,Vlog或是下一个风口

短视频大战抖音快手抢得先机但结局未定,社交视频方兴未艾,腾讯、微博等巨头又开始抢滩视频博客Vlog,Vlog会是下一个新的视频风口吗?

【财联社】(研究员 孙诗宇 朱洁琰)1月15日,字节跳动的短视频矩阵再添一员猛将“多闪”。多闪从抖音升级而来,可以说这是一款有了社交功能的短视频APP。

随着多闪发布,短视频正式进入下半场,视频社交大战一触即发。社交领域的产品纷纷开始布局短视频,短视频平台也开始强化社交属性。从2018年起,短视频APP的更新迭代就都在围绕着“社交”,比如1.8.0版本的抖音私信支持给好友发送表情,1.8.3版本的抖音支持分屏合拍,用户既可以和明星大V同框,也可以和朋友同框。腾讯旗下的短视频应用微视在4.3.0版本上线私信功能,并且微视还接入了微信和QQ的好友关系。

事实上,在短视频赛道,各方势力的竞争从来没有停止。2016年被看作短视频元年,字节跳动提出“All in 短视频”战略,各类APP密集面世,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2017年短视频独立APP用户突破4亿;2018年的风吹得更加猛烈。

抖音快手双霸主之下,互联网巨头包抄而来

过去一年间,抖音和快手突出重围,整个行业形成双霸主格局。字节跳动已经在短视频领域打造了“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的产品矩阵,其中最火的抖音是面向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而可与之匹敌的快手则是以短视频记录生活的社交平台。如今,两大头部平台二分天下,但这并不意味着短视频的“一池春水”没有波澜。

互联网巨头腾讯在短视频这件事上就从未死心。2013年,腾讯就上线微视进军短视频领域,可惜一直不成气候,半路“夭折”。2018年,腾讯又带着微视重返战场,同时还上线了闪咖、QIM、DOV、MOKA魔咔、猫饼、MO声、腾讯云小视频、下饭视频、速看视频、时光小视频、yoo视频、音兔、哈皮等13款短视频APP。可惜的是,结果仍旧不如人意。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秋季报告,截至2018年9月,快手和抖音的月活分别达到2.57亿、2.31亿,微视却仅有0.65亿。不甘心就此言败,月活超过10亿的微信亲自上阵,2018年12月21日,微信7.0版本上线“时刻视频”定位Vlog。

图|微信7.0版本上线“时刻视频”

除腾讯之外,阿里、百度、微博都在布局短视频。阿里对优酷土豆寄予厚望,淘宝、UC浏览器也各有短视频业务;百度在搜索引擎中引入信息流,借此推广旗下好看视频;微博则是在合并一直播后就持续强化自有的短视频业务。

“南抖音北快手”绝不会是短视频行业的最终结局。如同视频行业,优酷在与一众视频网站的混战中脱颖而出,并完成与土豆网的合并,成为行业实至名归的No.1。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却让后来者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居上。

短视频行业一样有许多未知数,除了互联网巨头入局,还有资本也在持续注入。易观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短视频市场投资超过100笔,投融资金额超过62亿元;2017年投资超过90笔,投融资金额接近54亿元。就连在被人称为资本寒冬的2018年,短视频平台获得千万融资的消息亦不绝于耳,包括MCN机构网星梦工厂获得3000万A轮融资、二咖传媒完成4000万A轮融资、音乐短视频动次获得数千万投资等。

同时,伴随着短视频的爆火,监管重拳出击。今年1月9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的官网上发布了《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规范明确了开展短视频服务的网络平台,应当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等资质;细则又指出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建立总编辑内容管理负责制度,并实行节目内容先审后播,审核包括节目的标题、简介、弹幕、评论等内容。由于审核主体是由网络平台“自审”,平台审核成本将随着文件的落实大幅提高,平台盈利能力也将受到影响。

每一个变数都可能使得现有格局被突破,并且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发力社交之时,内容生态建设正兴,Vlog或成下一个风口。

社交之外内容为王,Vlog来势汹汹

多闪打出的是社交牌,但在社交之外,短视频最看重的还是其质量。就像讨论多年的新媒体传统媒体之争,最后还是无谓于表现形式,内容才是王道。而Vlog这一新兴的视频内容载体,正在喧闹的短视频领域慢慢萌芽。

Vlog,全称为Video Blog,直译为视频博客,最早在YouTube等平台上火起来。其内容主题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但从目前主流视频平台上来看,其内容非常广泛,多是拍摄作者以影像代替文字,分享其个人生活日常或者各类活动。

其时长也不限定,短至几分钟,长至几十分钟。比起短短十几秒的小视频,Vlog内容更为丰富,表现形式更具创意;比起电影、电视剧,Vlog时间更短,内容又更为轻松随意,更贴近现代人对互联网影视的习惯。据QuestMobile的2018年互联网半年大报告,短视频用户总使用时长已经增加了3倍,在二级细分热门行业里占比达到8.8%。

同时,Vlog轻松自然的表现形式也利于其在内容营销领域的发力,作为软广和红人推广都是不错的载体。

在各大视频平台和网络红人寻求转型突破的时候,Vlog自然成为了一块香饽饽。

Vlog全民化,各大平台全面开花

资本也纷纷开始下注Vlog,各大平台都推出了自己推动Vlog内容生产和创作者的激励计划,试图考运营和资本的力量催化Vlog内容和作者的生产,从而提高自己平台在Vlog内容上的热度和话语权,抢占这一新生事物的先机。

小影APP可以说是最早闻风而动的,早在2017年末就推出了“挑战21天Vlog”的活动,鼓励用户在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内,通过发布Vlog打卡的形式挑战自己;2018年1月推出“V光计划”全新战略部署,推动VLog内容形态发展,深耕去中心化的人格化内容,致力于打造全球VLog社区“第一平台”。

秒拍也开始补贴Vlog作者,人人视频美剧也开始推广Vlog,小平台纷纷出击。

大平台也不甘落后。微博在2018年9月推出“微博vlog博主召集令”,并收回Vlog超话。申请Vlog博主人在只需在最近30天发布系列Vlog超过四条,内容原创且视频时长超过1分钟,便能获得“微博Vlog博主”的认正身份,并能优先加入微博创作者广告共享计划,优先推荐加入头部视频MCN。

图|微博vlog博主召集令,来源:微博vlog

Bilibili也推出了类似的30天Vlog挑战,做为目前热度最高的二次元视频平台,B站此前已经有大量up主上传Vlog类视频,此次活动挑战也无非是为火热的Vlog再添一把火。

图|B站30天vlog挑战计划,来源:B站官网

除了平台内容上的推动,更有腾讯和VUE app直接推出了主打Vlog的短视频平台。2018年11月,腾讯发布短视频平台yoo视频,直接主打Vlog概念,内容形式为Vlog和Vstory为主要内容。

还有之前已经小有名气的视频编辑app VUE,为了搭上Vlog的东风直接改名为VUE Vlog,从单一提供视频编辑功能转型为Vlog平台,“用Vlog记录生活,分享真实的你。”

图|VUE app直接改名为VUE Vlog,来源:Apple Store

就像短视频一样,各大平台除了培养素人博主,也通过和明星合作的方式来提高Vlog在平台上的声量,明星通过Vlog的形式来进行营销,也用这种朴素近人的方式为自己刷足了一波好感。

凭借和今日头条合作的一波Vlog,欧阳娜娜一举成为国内明星Vlog第一人,放出的内容全为其在外留学和生活的日常片段,比起其往日“鹿小葵”般的尴尬演技,完全“真实”的日常反而是获得了不少人的好评,12期视频在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上共获得了超过7700万的点击量。背后的字节跳动旗下的今日头条、抖音和西瓜小视频也靠此收获了流量,产品之间实现了矩阵传播,在短视频的阵地保持了先发优势。

图|欧阳娜娜在今日头条发布的vlog

尝到甜头后,众多明星都开始涉足Vlog,先有王源的十八岁生日演唱会Vlog,全程记录了自己演唱会的筹备过程,李易峰全程记录COSMO颁奖典礼的Vlog,还有吴磊记录了在北影一整个学期学习生活的Vlog。拍一个视频,刷一波好感,Vlog不仅是短视频平台引流的突破点,也已经成为明星营销、KOL营销的有一新兴形式。

除此之外,Vlog概念相关产品也开始在市场活跃。因Vlog拍摄要求相较普通短视频要求更高,画面内容更为精良,一批产品便携高清的摄影设备如大疆OSMO、佳能G7、Go Pro便孕育而生。比如大疆OSMO完全就是一款为Vlog而出现的产品,其直接主打的就是移动记录的概念,设备轻巧,并配有相关手机应用可以即时对拍摄素材进行剪辑加工。

图|大疆OSMO口袋云台相机,来源:大疆官网

商业变现的AB面

目前,Vlog的商业变现主要是通过广告和电商。在Vlog的兴起地YouTube上,Vlogger可以是一种职业。当一个Vlogger的频道有了一定的订阅量后,YouTube就会在其作品中插入广告,广告的来源多为大企业,而收入则直接与观看量挂钩。国内现在还未形成这样一个规模,但广告主对Vlog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去年,OPPO就找了多位Vlogger红人,flypig(飞猪)、cbCViVi(王晓光)、李大锤等以OPPO R15手机为主题拍摄Vlog广告,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另外,Vlog本质上也是一种粉丝经济,一个Vlogger红人的带货能力会非常强。因此,Vlog在电商上的商业潜力无须赘言,电商可以通过Vlog来进行场景化营销,实现流量新增,而Vlog则借助电商来变现。

不过,广告主和电商对Vlog尚有几点犹疑。其一,用户对于广告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告太生硬、没新意或者与用户兴趣不符,就会导致点击率过低。其二,对于Vlog,缺乏有效的效果和舆情检测工具。随着广告主营销预算的提高,水军也开始横行。其三,Vlog营销效果评估往往流于表面,一次投放多个Vlogger,广告主得到播放量等数据,但缺乏对投放对象的重合度、品牌提及率等关键指标的分析。

正因为存在变现上的困难,Vlog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实则前景难卜。对资本市场来说,其内容的私人性和不可复制性难被大规模商业化复制,投资回报难保预期;对视频平台来说,培育Vlogger红人和产出都是长周期;对Vlogger红人来说,其创作也还是在不断摸索之中。

过去的几年,自媒体时代风口一变再变,从公众号到短视频,技术在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的同时,善变的互联网网民也对内容越来越挑剔。Vlog究竟能成下一个商业风口,还只是最终归为一种自媒体时代的个人表达,一切还都需要时间来检验。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