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客隆身变京东便利店,到底改变了什么?

强调 " 人、货、场 " 的新零售时代," 场 " 是产生消费的重要一环,这是京东力推便利店的主要原因。

从京客隆身变京东便利店,到底改变了什么?

【蓝科技】晓青

1月10日,家住北京大兴区的张大妈突发现,原来自己光顾的楼下京客隆便利店,门头改成了京东便利店。

这让张大妈产生了怀疑。还是原来的便利店吗?难道原来的京客隆换了老板?

当张大妈走进京东便利店时,发现还是那些熟悉的店员,只是物品摆放有了些许变化。原来,京客隆的老板加盟了京东便利店,因此,需要更换统一标识。

“换汤不换药”这是张大妈对京东便利店最大的体会。其实,张大妈并不知道,老板加盟京东便利店每年的加盟费用是5000元,然后统一挂上京东标识。

据知情人士透露,变身京东便利店主要有两个变化:一是门头统一为京东,二是利用京东的品牌可能会对经营上有帮助。除此以外,并没有太多的区别

或许,这是京东加快推进京东便利店的手法之一。

强调 " 人、货、场 " 的新零售时代," 场 " 是产生消费的重要一环,这是京东力推便利店的主要原因。

刘强东两年前提出 " 京东便利店 " 计划,每周在新开便利店1000 家。

进入2019年,张近东提出“极智”发展的要求,2019年苏宁开店15000家。虽然都是在铺店,但两家的模式各不相同。京东走平台加盟模式,苏宁走自营之路。

先看看京东的模式,京东表示目前每天能收到50000个开店申请。其便利店走的是“特许加盟”轻资产操作模式,即在缴纳质保金的同时,可以选择通过京东全部进货或部分进货。

京东的这个做法是讨巧,希望凭借其供应链资源,对线下百万“夫妻店”采取收编。但这样做的缺点为是,一旦加盟店所有商品不是由京东统一配送,很有可能在商品质量方面无法控制,就会给品牌带来风险。

而苏宁则选择了直营模式进行线下扩张,对标传统便利店。虽然直营店所需的人力和运营成本显而易见,但可以让商品服务实现统一,更好地树立品牌服务于消费者。

店员同时还为消费者提供一小时配送服务,即在App内下单后在家静候小店配送员的上门服务,可以说是及时抢占线下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遏制流量入口,为便利店弥补最后一公里的商业短板。

5000元即可变身京东便利店,低门槛、采取加盟模式能够在短期内获取用户,但京东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能发挥到多大无从知晓。如果京东重点是想成为便利店的供货商,通过吸引社区店加盟而快速实现开店规模的扩张,这种‘翻牌’模式,过于追求速度会给商品品质和服务能力带来巨大的风险。

根据公开媒体报道,京东不少便利店现已曝出倒闭、关店潮的消息,可见“京东便利”的品牌光环似乎难以发挥同等的辐射威力。

无论是选址、开店、经营管理还是供应链、物流配送,苏宁都是一手操办,苏宁将小店和自身的供应链优势结合、坚定自营的做法现在虽然成本最高,但线下零售业态与线上形成互补,可以较快升级便利店的服务功能。

在苏宁的蓝图中,苏宁小店的角色是“智慧零售的连接点”,会员不仅能在小店中买到新鲜蔬菜、现切水果、午餐定食,还能顺便买张彩票,看看房。苏宁希望把集团业务浓缩在苏宁小店中,真正做到“智慧零售”、“消费升级”。

京东是加盟模式,苏宁是直营模式。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或许他们看不到两者之间的区别。

但从模式本身、合作伙伴以及管理方面来看,属于重资产的直营模式在前期需要很多投入,但后期的回报则要优于加盟模式。而抢占社区便利店,是一个慢活儿,需要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不能急功近利,这是苏宁的优势。

新零售发展已经进入第三年,社区服务或者社区新零售的需求依然在持续增长,苏宁和京东开店再开店的激进布局搅动了整个线下市场。

便利店比拼的不再是谁的内容更多更丰富,而是谁的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更优。其实,社区新零售的争夺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是一场口碑和用户群的战役。

加盟与直营,也将在这场战役中见分晓。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蓝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侵权必究。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