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次危机,无所不在的高盛不仅有“两幅面孔”

高盛究竟是凭借什么力量崛起为全球投行?又如何能够与众多的合作伙伴创造巨大财富?

来源 : 地产资管网(ID:thefutureX)作者 :睿金 编辑: 王哲

作为五大投行之一,高盛集团的名字享誉国际,从最初一个马车夫创办的小钱庄,到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顶尖的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经历了长达近150年的发展历程。现如今,在一代代合伙人的经营下,高盛集团已成为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

本文将以高盛集团为例,分析高盛集团为何能够实现基业长青。作为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它究竟是凭借什么力量使其崛起为全球投行?又如何能够与众多的合作伙伴合作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高盛帝国的崛起之路

高盛由德国移民马库斯•戈德曼1869年创办,最初只有一个办公人员和一个兼职记账员,业务只是简单的商业票据交易。多年发展后,高盛引入股票业务,并于1896年加入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第一轮黄金发展期。

然而好景不长,1929年全球金融危机,华尔街股市大崩盘,股价一落千丈,高盛损失了92%的原始投资,公司的声誉也在华尔街一落千丈,公司濒临倒闭。这之后,继任者西德尼·文伯格一直保持着保守、稳健的经营作风。

经历大萧条之后,在长达三十多年的韬光养晦,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高盛逐渐从华尔街的二流投资银行成长为一流投资银行。而这与众多卓越领导人的发展策略密切相关。

先是被称为“现代高盛之父”的西德尼,其继任之初主要采取休养生息的谨慎策略。在西德尼领导下,1932年,高盛收购了在商业票据业务领域的一家主要竞争对手;20世纪40年代,聘请精通交易业务的莱文,并其创建了盈利能力强劲的套利交易部门;20世纪中期,高盛承担了西尔斯以及福特等大企业的IPO主承销,获得了极高的荣誉。

如今,高盛成为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

图片.png

高盛500强排名变化

百年合伙人机制,激发高盛人才生命力

事实上,高盛是华尔街最后一家保留合伙制的投资银行,在上市前,家族式经营、合伙人制度是高盛集团经营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中,合伙人制度在它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片.png

合伙制投资银行的制度特征

高盛是一家投资银行,其开业务风险普遍较高,而合伙人制度将这些风险落实到了高盛的每一个投资人身上。如果公司出现了投资失当、业绩下滑等情况,并造成了收益降低甚至亏损,那么所有的合伙人都需要承受损失。因此高盛合伙人都具备了非常高的风险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在经营过程中对产品质量和投资风险的把控尤为重视,进而获得了投资客户对机构本身的信任。

上市后高盛的合伙人数量一直保持在300人左右,每两年更新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高盛每两年会进行一次“合伙人才库”的选拔。选拔将以员工的商业贡献与文化适应性来作为主要评选标准。而在筛选人才时,高盛往往会设置二十多轮的赛制选拔,而通过慎选尖端人群的方式,保证了高盛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图片.png

高盛集团治理结构特征

合伙人机制为高盛打造了稳定的合伙人队伍以及稳定的利益分配机制,合伙人共享公司利润,避免了彼此之间的相互攀比。也正因此,高盛集团一直是投资银行领域的优秀标杆,成为高盛的合伙人是很多投资行业顶尖人才的理想。

在上市之前,高盛集团通过引入股份制,补充资本,多元化均衡发展的策略经营运作长达百年,这个策略让高盛成为了当时盛极一时的投资行业顶级公司。1999 年,高盛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但上市后高盛合伙人制度并未消失,在公司制的治理架构下,高盛合伙人仍然发挥着作用。

图片.png

高盛集中且协作的风险管理模式

伴随上市带来的资本金增加,高盛多元化业务发展迈向新的台阶,除传统投行和交易业务之外,资本金投资和资产管理两大业务获得快速发展,主要业务之间变得更加均衡。适应投资银行业的转型升级,高盛集团逐渐从一家传统的投资银行演变为专注投行业务的现代金融集团,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成为 5 大投行中具有最强盈利能力的一家。

如今,作为一个大型跨国投资银行,高盛在全球范围内的员工超过20 000名,其中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成为合伙人的只有300人,这300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高盛也为这些人才开出了超过百万美元的年薪以及丰厚的福利。凭借为合伙人开出的优厚待遇,高盛成功吸引并保留了大批的优秀投资精英。

图片.png

合伙人在员工总数中占据极少的比例

高盛投资方法论:专注投行业务和全球化运营

在成长为顶尖投行的过程中,高盛业务经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逐渐突破传统投行的业务边界,开启多元化发展,其标志性事件是 1981 年通过收购J·阿朗公司进入大宗商品交易领域,该项收购使交易业务对高盛营收和利润的贡献持续达 30% 以上;90 年代,高盛又开设资本投资业务,成立 GS 资本合作投资基金,引领了投行业直接投资业务的发展。

图片.png

金融危机前五大投行中高盛具有最低杠杆率

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大投行纷纷调整业务部门和经营战略以适应新的环境。在此背景下,高盛集团战略发展既保持了定力又不乏灵活性,集中体现为其核心战略的稳定与业务结构的调整。

为适应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形势,高盛积极参与到全球的竞争,通过海外业务实现利润增长。通过聘请国际顾问、选择盈利能力强的业务重点开发、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市场等国际化策略的实施,实现顺利的国际化布局。

由于高盛缺乏对欧洲和亚洲各国市场的了解,且欧洲各个国家在文化、商业环境、政治和习俗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得到熟知各国社会、政治、文化的专家帮助,高盛在各国聘请了政府部门离职的高官、或与政府及很多大型公司有密切关系的专家作为顾问,为高盛提供重要的建议。

图片.png

曾在高盛任职的部分重要政界人士

高盛最初在伦敦开发的业务都是传统业务,如股票代理买卖、外汇交易等,这些业务都未能覆盖其当时的运营成本,导致出现几年亏损。自营业务的开发,大大提升了高盛伦敦公司的盈利能力。

1986年,英国实施大变革,实施了对外开放的政策。高盛在这个时候把握时机,大力开发英国市场和其他欧洲市场。1956年至1973年,日本进入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进入日本市场都是提前10年布局,把握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资本市场开始发展,高盛随后在上海和北京成立代表处,开发中国市场。从以上这些举动来看,高盛时刻关注国际市场,并在这些市场发生有利变化的时候及时布局,抢占市场。

图片.png

不同年份高盛收入结构(亿美元)

在其稳健又不失灵活的发展策略下,高盛盈利能力和经营稳健程度显著高于同业。上市以来股价累积增长率更是显著跑盈大市,与 S&P500 指数相比较,超额收益率在 100% 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其作为五大行中其中两家存活下来,避免了破产倒闭的厄运,是金融危机中五大行表现最稳健的一家投行,成为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