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中国架构再调整,张亚东欲借中交之手“以重促轻”抵御强敌

绿城总裁张亚东打算借势大股东中交之力“以重促轻”?两家公司之间发展理念完全不同,这是否会引起新的问题?

自中交集团(SZ.000736)入主绿城中国(HK.03900,简称“绿城”)以来,其对绿城的改造就从未停止。2019年1月29日,绿城中国距离上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仅半年后,又一次迎来重大变革。这一次,绿城中国总裁张亚东决定,集团新增4大事业部,旗下16家子公司整合缩编为11家。

随着此次调整,绿城部分集团公司降级为事业部,其中,部分“老绿城”员工的级别出现了下调。对此,有媒体指出,这意味着老绿城人遭到“全面清洗”。但随即便有媒体报道称,绿城中国改革后的8大子公司“一把手”基本还是原班人马。并称,张亚东在进行此次人事变更的同时,曾多次征求了原绿城掌门人宋卫平的意见,以此来表示绿城中国并未“去宋卫平化”。

据蓝鲸房产了解到,目前宋卫平在绿城内部仅保留着“联席主席”的虚衔,自2018年8月,原绿城中国总裁、现任蓝绿双城创始人曹舟南离职后,宋卫平在绿城内部的话语权更加微弱。这不禁令人疑惑,为何此次绿城架构大调整非但寻求了宋卫平的意见,还刻意让媒体知晓了这本不为人知的“过程”?颇值得深思。

除此之外,蓝鲸房产发现,绿城此次架构调整最大的变化是,将“轻重并举”的业务发模式,更改为“轻重并举,以重促轻”。业内人士向蓝鲸房产分析,绿城“以重促轻”势必需要借势大股东中交之力,但两者之间发展理念完全不同,这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

集团新增4事业部中交系力量更进一筹,16家子公司整合缩减为11家

从绿城此次架构调整的策略来看,张亚东保持着此前的风格,一边继续加强董事会权力,一边保持部分老绿城管理层的“平衡”。以绿城集团新成立的4个事业部为例,中交系力量再次得到加固。特色房产事业部总经理由中交系李永前兼任;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由中交系李青岸兼任;新成立的小镇事业部执行总经理由原绿城小镇集团执行总经理蒋安绰出任;商管事业部总经理由原绿城资管集团总经理周卫三出任。

经过此次架构调整后,绿城原本的子公司组织架构为11+5,现在调整为8+3结构。其中,雄安公司并入北方公司,武汉公司与上海公司合并为华东公司,海外公司与华东公司合署办公,小镇集团被缩编为小镇事业部。

绿城方面向媒体透露称,8大子公司一把手基本是原班人马,产品线、运营线、品牌营销等,都是原绿城的核心班底。如海外公司和华东公司合并后,会由宋卫平的“徒弟”俞丽娅任总经理。绿城官方发布信息还表示,未来绿城要分级分类管理,根据子公司的发展规模和成熟度,给予不同的管理权限。这意味着,绿城在进一步强化集团管控。

在此之前半年,2018年6月,绿城中国内部刚刚进行过一次调整,确认了子公司11+5的结构,其中最为核心的一步调整是,把此前由分公司绿城房产管理的重资产公司管控权限收回。而对于此次新的调整,绿城方面表示,希望有助于高效推行扁平化管控。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蓝鲸房产指出,从绿城股权关系来看,类似架构调整多半是为了分散权限,更有利于大股东把控管理。不过他也表示,组织架构调整,其实是绿城业务独立运作的一个体现,尤其是轻重资产的架构变化,有助于实现更好地协调。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也向蓝鲸房产表达了相同看法,他表示,中交集团作为绿城的第一大股东,在入驻以后强化对绿城战略乃至经营的管控,属情理之中。组织架构与团队,是保证战略实施与经营目标的重要一环,张亚东主持绿城工作以后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一些调整,既是出于管理需要,也是旨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必要之举。

但也有业内人士向蓝鲸房产分析表示,绿城中国在此刻进行架构调整,时机颇为敏感。其一,此次事件发生在曹舟南蓝绿双城亮相之后的第9天,为何不等到春节后再公布?;其二,2018年绿城中国业绩仅增长6.9%,尤其是代建业务增速下滑明显,这对于其大股东中交集团要进入“央企前三”的目标而言,并不是利好消息。

内外压力之下,绿城中国需要一场变革。谨慎处理着绿城和大股东中交关系的张亚东,打算如何破局?这是个不小的难题。

绿城变局之下,为何再次强化“宋卫平”标签?

颇值得玩味的是,在外界质疑绿城此次调整背后,其实是在变相降低“老绿城人”地位之时,绿城方面竟再次搬出原绿城掌门人宋卫平“救火”,绿城向当地媒体表示“此次调整方案,是张亚东多次请示宋总意见后才敲定的。”

据绿城2018年年中报显示,截止到2018年6月末,宋卫平持有绿城股份仅余10.8%,其在绿城内部的话语权较为有限。而宋卫平重新创业建立的蓝城集团,与绿城中国之间亦无隶属关系。但此次主刀绿城架构调整的张亚东,为何要征求宋卫平的意见?这让人颇为费解。

严跃进向蓝鲸房产指出,宋卫平依然是绿城的灵魂所在,所以无论架构和股东结构如何调整,其在绿城的发展中,依然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而且,截至目前,绿城项目的品质运作和产品线等环节,依然会受到宋卫平此前对产品严格要求的影响。

那么,此次张亚东主动牵出“宋卫平”的重要性,是否包含着其想要借此强化绿城品质的意思?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蓝鲸房产指出,从绿城品牌角度来看,宋卫平一直是绿城品质的代表,张亚东“强宋卫平化”,或是希望借媒体之手展示,大股东中交希望继续维护绿城品质的表现。

除此之外,绿城此次架构调整很“巧合”的距离“宋卫平传承人”曹舟南创办的蓝绿双城亮相,仅有9天时间。这使业界有所质疑,二者之间是否有所关联?

事实上,中交入主绿城后,对宋卫平和绿城的IP一直“呵护有加”。早在2014年末,卖掉绿城中国股权的宋卫平,开始着力推动蓝城代建业务,仅仅一年蓝城代建便成为利率最高的业务板块,毛利率一度高达60%。此后,绿城中国收购了蓝城的代建业务,成为如今绿城代建的一部分。彼时就有媒体指出,绿城收购蓝城代建业务是为了防止绿城品牌被稀释。

2019年1月20日,曹舟南携蓝绿双城高调亮相,并宣布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发布会现场,宋卫平与张亚东均出席在场。据悉,宋卫平不仅兼任着蓝绿双城的创始合伙人,并且,蓝绿双城的名字也是宋卫平起的。【延伸阅读:绿城中国:增速放缓、排名下降、失守大本营后再遇“劲敌”曹舟南

上述人士向蓝鲸房产强调说,“无论是绿城,还是蓝绿双城,都比不上宋卫平的牌子。”这或是张亚东牵出“强化宋卫平”标签的另一个考虑。

张亚东的“以重促轻”如何突围?

随着绿城中国的多次架构变动,其内部人才也面临着快速流失。在此背景下,其2018年轻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代建业务明显出现乏力态势。据其财报显示,2018年下半年,绿城代建业务合同销售额272亿元,同比下降了1.8%。

蓝鲸房产注意到,绿城中国此前一直强调“轻重并举”发展模式,此次架构调整后,则变成了“轻重并举,以重促轻”,把重资产放到了优先的位置,来促进轻资产的发展。绿城中国又将如何“以重促轻”呢?对此蓝鲸房产向绿城中国致采访函,但对方并未回复。

有业内人士指出,绿城中国“以重促轻”或需要借力大股东中交的实力。据悉,此前张亚东曾公开表态,“中交是做基础设施一级开发的,绿城是做二级市场开发的,中交将给绿城提供更广泛的战略资源,绿城将给中交提供更深度的开发优势。”据蓝鲸房产不完全统计,2018年,绿城在公开土地市场共新增32个项目,总成交金额超过500亿元,创近4年新高。此外在2018年8月,绿城和中交的16个单位签署了近30个项目协议,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可以肯定的是,借助于中交的背书,绿城中国在拿地、项目获取等方面有着诸多优势。

对此,严跃进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中交与绿城之间有很多理念不同,包括高周转和品质打造等方面,这可能会在后续出现一些问题。

经历了多番动荡之后,2019年伊始,张亚东为绿城中国开出了第一剂“药方”,而“以重促轻”势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考虑到大股东中交自身亦在业绩冲刺阶段,能否全力支持其共克“外敌”尚且未知。并且,这一招数虽未必“凑效”,却一定会引起对手的注意,由此来看,此举推进需要快速反应。接下来,蓝鲸房产将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