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私募业会好吗,淡水泉、星石投资何以翻盘

2019年经济形势,或许并不会像很多人预计的那样,比2018年更糟。

导 读

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尤其是股票型私募基金,单凭一双火眼金睛,练就百般投资本领,游走在巨额收益和大幅亏损边缘,旦夕之间,上了天堂,跌至地狱。

2018年,行业低潮周期中泾渭更加鲜明。私募大佬纵有多年投资哲学和逻辑,也难敌A股低迷,经济疲弱大势。自身问题暴露,百亿私募淡水泉、最早最大阳光私募星石投资,出现了大面积亏损。王者光环褪色背后,让人一度怀疑成为潮水退去的裸泳者。

好在2019年有了个良好开局,A股逐步回升,各路资金开始考虑布局2019年行情。最强主线是硬科技,芯片、5G、网络安全等科创板映射股?还是游资主导的题材股?或是业绩优良的蓝筹股?各家各有盘算,并已行动起来。私募征战大戏开始上演,一时间,行业春天似乎到来。问题是,环境向好,和机构业绩翻身有必然联系吗?踏雷、犯错的逻辑又当何论?核心竞争力究竟怎样,又如何保证投资者利益,不翻二次船呢?

一向讲究圈层的私募业,总是保持着普通人难琢磨的神秘感。尤其是金融业爆发式发展的这些年,踏准风口的大佬们一掷千金,风光无限,左右企业命运、产业进程的强大能量场中,故事传奇不断。

翻云覆雨的逆转

最熟悉的桥段无非是产业端的点石成金、亦或资本端的翻云覆雨,羡煞了一干投资小白。只是繁华光环下,往往让人忽视了机构自身的真实状况。

美好画面,终于伴随着行业低潮被打破。监管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叠加影响下,一些知名大咖机构,也经历了翻云覆雨的逆转。

2018年,一线私募似乎全面败北,接连雷暴、惨淡业界下,王者青铜间的落差让人侧目,也让行业喧嚣归于平静。大家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私募业经历了怎样起伏、大咖机构的本来面目究竟又是怎样的。对此,铑财聚焦淡水泉、星石投资两家代表企业,意图在具象的企业端找到蛛丝马迹。

百亿私募淡水泉自2007年成立以来,创下了两个堪称奇迹般的投资哲学,一个是“逆向投资”,一个是“淡水泉时刻”。

先说“逆向投资”,这与淡水泉创始人赵军秉承的价值投资理念有关,赵军曾任嘉实基金总裁助理,2007年和7位曾经的同事创立淡水泉,想要打造成一个“纯粹的投资管理人”。

在刚成立的第一年,逆向投资便发挥出威力。2007年下半年,淡水泉并未像其他私募一样,拼命追捧金融股、地产股,反而重仓了农药、造纸等行业,赚得盆满钵满。

此后的几年间,逆向投资屡建奇功,淡水泉在抗周期行业和周期性行业中左右腾挪,逆潮流而动,同时精心挖掘处于价值洼地的项目。

比如业界知名的重仓中国武夷事件,重仓医药、消费类股票等,最终成就了百亿私募名声。

再来看“淡水泉时刻”,淡水泉成立短短几年便成为百亿私募,自然引来不少同行关注研究。大家发现了一个投资规律,当淡水泉旗下的基金净值大幅下跌时,往往是加仓买入的好时机。所以淡水泉旗下基金的净值大幅回撤时,就被定义为“淡水泉时刻”,有些私募在这时抄底,最终赚到了钱。

成为一家百亿私募容易,但成长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并被行业认可、奉行,就非常考验一家私募的功底了。

只不过,在2018年这个一级市场的资本寒冬之年,淡水泉没能成功避开雷区,旗下118只股票产品全部亏损,平均亏损达到20%。

数据是最有利的破壁器,让所有的传奇、金身尽碎。问题是,这打底是实力本态,还是一时的运气不佳?

百亿私募的滑铁卢

淡水泉,专注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信奉“逆向投资策略”,认为股票市场中情绪聚集的地方很难找到超越市场的预期差。

业内人士称,淡水泉团队喜欢在被市场“忽略”和“冷落”的地方去“淘金”,越是不被看好的投资,淡水泉越是加强对其基本面的研究,以期先于市场发现投资机会。

如此剑指偏锋的逆向策略,在2018年受到了质疑。

数据显示,2018年,淡水泉旗下的118只股票策略基金产品全部亏损,37只基金产品最新净值低于1元。

有意思的是,这118只股票策略基金产品中,绝大多数由其创始人赵军直接打理。这不由得使人对其投资策略产生怀疑,毕竟“公募一哥”王亚伟刚刚从神坛跌落,赵军会幸免吗?

在具体产品上,金融界数据显示,淡水泉精选2期尊享E期2015年-2017年期间业绩表现突出,一度超过沪深300和同类产品,甚至在2017年年中最高连续6月回报超过28%。进入2018年以来,其业绩表现开始走下坡路,最差连续6月回报为-25%,2018年的全年收益率为-29.64%。

与淡水泉精选2期尊享E期情况类似的,还包括淡水泉精选2期尊享D期、淡水泉精选2期尊享C期、淡水泉精选2期尊享B期、淡水泉精选2期尊享A期、淡水泉精选2期共计5只淡水泉精选系列产品,去年的亏损范围都在29.6%左右,最新净值也不足1元。

此外,挖贝网数据显示,去年淡水泉投资有40只产品亏损范围低于10%,多出自黄金优选系列产品,平均收益率在-6%上下。其中淡水泉新方程2期、淡水泉新方程1期两只基金2018年仅亏损了1.9%、0.25%。

对于业绩不佳情况,铑财以“您如何评价过去一年行业发展情况?淡水泉旗下118只股票产品2018年全亏,平均亏损20%,请问原因是什么?2018年贵公司整体业绩如何?您对2019年行业政策、经济、股市和资本市场走势有何判断?贵公司将如何在2019年挖掘投资机会?对于私募行业企业及投资者,2019年您有何建议?2019年淡水泉业绩能否好转?有哪些利好因素加持?”等问题询问淡水泉,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规模是不少企业追求的发展目标,甚至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但在私募行业,有种不成文的说法,“规模是业绩的杀手”,说的是很多私募,在规模小的时候表现十分优异,但是随着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优势很难延续,变得“泯然众人”。

显然,短短数年发展成百亿规模的淡水泉,正在经历这样的泯然周期,业绩滑铁卢的背后,如何突破考验着赵军等高管层的经营智慧。

如果说规模是业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那么私募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和风控能力,则是淡水泉等私募维持业绩水平的另外主因。

针对淡水泉2018年的业绩表现,业内人士认为,不管是多只产品净值跌破1元,还是超九成产品亏损20%,都反映出淡水泉的投资策略和风控能力是存在一定短板。

换句话说,百亿私募淡水泉取得优异成绩已成为过去式,对于当下乃至未来,仍然是以一个重新上路者的姿态进行投资发展,投资收益并没有绝对保障。

难兄难弟星石投资

除了内因之外,市场因素是驱动私募业绩的重要外部力量,而且在A股低迷、中美贸易摩擦、各个行业出现寒冬的复杂大势之下,这种力量越来越难以抗衡。

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管理规模50亿以上或管理规模30亿以上且机构成立满5年的38家私募股票机构中,2018年旗下产品平均收益无一为正。其中,仅有5家机构亏损在10%以内,占比13.16%;有18家机构亏损幅度在10%至20%之间,占比47.37%;有15家机构亏损幅度超过20%,占比39.47%。

可以说,在2018年,私募行业几乎全军覆没。

在这一大势下,不仅导致淡水泉这样的百亿私募在风雨中飘摇,星石投资这个国内最大的阳光私募基金公司,也成为难兄难弟,出现了大面积亏损。

星石投资,和淡水泉一样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阳光私募公司之一,董事长江晖是中国第一代公募基金经理和第一批“公奔私”的基金经理,拥有20余年丰富的大型基金管理经验。另一个创始人是杨玲。在投身星石之前,任职诺安基金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有过工银瑞信和兴业基金多年的公募基金从业经验。

资料显示,星石投资旗下私募基金数量超过30只,产品以“追求绝对回报”为目标,做中国的对冲基金,依靠独特的“长周期对冲理论”,虽历经2008年和2011年两轮熊市,但却连续5年实现正回报,但同期指数被腰斩的情况下,星石产品业绩增长近60%,成功实现了对冲风险后的绝对正收益。

只是,星石投资这次也未熬过2018年,至少从业绩看是如此。

金斧子数据显示,星石投资旗下有净值数据的156只产品,2018年平均收益率-15%。

Wind数据显示,星石投资旗下成立于2018年以前且能取得可比数据的产品共有54只。2018年仅2只产品取得正收益,涨幅也只是2.50%、0.56%这样的个位数。

而跌幅超过10%的产品高达51只,占比94%;跌幅超过20%的产品有41只,占比75%。

从具体产品来看,星石尊享系列的7只产品在2018年的跌幅均超过24%,排在星石投资旗下产品跌幅榜前列,其中的5只产品均在2015年牛市时期成立。星石汇智E期更是跌破私募基金通常0.7元的清盘线。

难逃踩雷命运

在产品业绩表现不佳同时,星石投资也没有逃过踩雷命运。

2018年7月,华海药业自查曝出“缬沙坦事件”,事件始于6月15日,华海药业在对其缬沙坦原料药生产工艺进行优化评估的过程中,发现并检定其中一未知杂质为NDMA,随后主动向国家药监局、欧洲药品管理局、美国FDA等药品监管机构报告。

而且在检出该杂质后,华海药业立即暂停了所有缬沙坦原料药国内外市场放行和发货,并启动了主动召回措施。

虽然华海药业主动自曝家丑、主动召回行为值得表扬,但是该事件仍然导致公司股价出现大跌。

9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对华海药业部分原料药、制剂发出限售禁令。

当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也发布公告,称华海药业川南基地生产缬沙坦原料药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

华海药业欧美市场同时受重创,反映在资本市场上,2018年10月10日,华海药业连续第三个一字跌停,总市值跌到200亿元以下。

这意味着,华海药业第八大股东星石投资(“海通资管-民生-海通海汇系列-星石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持有1110.8万股)正式踩中一个大雷。星石投资该产品在华海药业这一股票上亏损预计约10%,曾经的收益付之流水。

值得注意的是,淡水泉曾经也是华海药业十大股东,华海药业发布2017年三季报时,淡水泉管理的“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淡水泉精选1期”进入华海药业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845万股,呆了不到一年,2018年中报发布时,淡水泉从华海药业前十大流通股东消失。

相比星石投资,淡水泉未雨绸缪或侥幸加身,躲过了华海药业这颗雷。但其他投资却并没有这么幸运。

比如去年三季度,淡水泉投资旗下的淡水泉精选1期、投资精英之淡水泉两只基金买入驰宏锌锗4192.15万股。淡水泉精选3期买入水晶光电(002273)637.65万股,加上原本就持有的823.03万股,位列水晶光电前十大流通股东。

然而这两只股票表现却难言乐观,三季度里,水晶光电股价下跌了19.19%,驰宏锌锗下跌14.68%。

如果结合这两家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看,能更看出些端倪。

今年2月14日,水晶光电发布公告,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盛永江减持114.67万股,套现1160万元。 这不是水晶光电第一次减持,公开信息显示,水晶光电近些年密集套现,大股东及董监高减持套现累计15亿元。控股股东星星集团甚至不惜违规减持。资料显示,从09年起,频频将所持水晶光电股权进行质押融资,期间,质押率曾达100%。截至目前,其质押率为93.45%。

同时,水晶光电的业务发展也备受考量,如大肆募资扩张。据媒体报道,去年其发债募资11.80亿元,累计募资28亿元,但扩张未达预期。去年半年报显示,水晶光电用于蓝玻璃及生物识别滤光片组立件技改项目、增强现实(AR)投影引擎技改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的巨额投资不如人意。投资进度为38.30%、21.58%,效益未达预期。

如此高质押、发展受考量、股东连续减持的企业,为何会成为淡水泉大规模买进的对象,着实令市场费解。也难怪一些业界人士质疑淡水泉的投资能力。

再如,去年淡水泉布局的医药板块,也值得考量,如太极集团。

2010至2016年,太极集团扣非净利七年累亏18.8亿。2017年,脱壳重组后,净利润依然大降88.54%,仅0.98亿元。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47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也只有0.76亿元。同时,因过度注重营销、轻视研发导致竞争力下降也屡遭媒体质疑。如2017年其市场开拓费7.24亿元,而研发投入0.68亿元(费用后0.49亿元、资本化0.19亿元),2018年,销售费用增速更惊人,达到13.34亿元。

简单案例分析之下,淡水泉、星石投资的投资金身,便多了几分考量。看来,行业环境和经济形势只是一个因素,自身的核心实力、投资策略、风控等基本功等更需打磨完善,才是更主要的原因。

如何布局2019

不论业绩是好是差,2018年都已成过去时,2019年如何布局?星石投资认为,大调整往往意味着大机会的孕育,将从四条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首先是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赛道。据悉,其去年曾买入宁德时代。

其次星石认为,制造业升级是确定性趋势。云计算、AI、5G高频通信等行业正在迎来高速发展期。另外,星石看好兼具消费属性和科技属性的行业,比如医药生物。

淡水泉则会在专注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同时,培养多种能力以支持核心股票投资能力发展,同时基于未来发展战略,逐步构建和储备其他领域投资能力,包括固定收益领域、量化投资领域、一级市场投资领域、全球投资领域。

2019私募业会好吗

因为A股的系统性风险,在2018年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释放,2019年的下行空间极为有限成为机构投资者的一种判断。

有业内人士表示,2019难预计全年在2300-3000点运行,期间不乏有较好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星石投资也有类似的预判,在逆周期调控的宏观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有望逐步见底。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成稳增长的主要发力点,通过更大规模减税、更有效的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扩大财政赤字率等手段对冲经济下行。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为宏观经济营造更好的货币环境,货币传导机制有望得到疏通。基于此,星石投资杨玲发出,A股最糟糕时刻已过去 珍惜2019年播种良机的言论。

铑财也认同上述观点,2019年的A股市场有望逐渐拨云见日,其中,以科技类别为核心的成长股机会最大。

比如,包装印刷行业龙头企业、为项目提供在包装材料、印刷工艺等领域的技术指导与支的劲嘉股份最受青睐,劲嘉股份1月底召开电话会议时,共有78家机构参会,其中就包括了淡水泉,此外还有重阳投资、尚雅投资等明星私募。

与此同时,外资公司也看好中国结构性投资机会,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富达国际认为,随着积极宏观政策的效力释放,中国市场流动性将保持相对充裕,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富达国际将在基建板块和得到扩大内需政策支持的相关板块寻找投资机会。

综合各家观点来看,2019年,交通、物流、市政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释放流动性,帮助中小企业减负,改善经营环境也在同步进行,这些政策因素都会对经济形成支撑。

也就是说,2019年经济形势,或许并不会像很多人预计的那样,比2018年更糟。这样的话,在2018年遭遇滑铁卢的一众私募,或将迎来修正业绩的时刻。问题的关键在于:环境向好,和机构业绩翻身有必然联系吗?踏雷、犯错的逻辑又当何论?从两者去年的业绩表现来看,核心实力的打磨完善或许仍是关键,这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基本考量,也是其2019翻盘的根本所在。

况且,中国金融业开放的脚步正在加快,国际知名私募巨头正在深耕中国市场。以富敦、英仕曼、贝莱德、施罗德、安中、元胜、桥水等为代表十几家外资私募已拿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牌照。核心竞争力深层PK之下必然引发行业洗牌,如何应对,值得赵军、江晖等大佬的深思。

在铑财看来,2019私募行业究竟如何表现,也许并不重要,因为核心实力说话的企业可以逆周期,得到更多投资者的认可,以此来观,除了珍惜播种良机,提升核心硬实力也许才是行业机构2019年更急迫的事儿,铑财将持续关注。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