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瞒报16亿关联交易、展期信托,渤海人寿持续“输血”海航系

除早前监管观察期内“输血”海航外,近日,渤海人寿再度将一笔信托计划展期,向海航资本发放信托贷款,用于后者偿还在四川信托的借款,及补充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

曾经隐秘的关联交易,正渐渐浮出水面。

近日,渤海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人寿“)披露公告,根据监管检查整改方案,补报重大关联交易有关信息,具体来看,2016年至2017年期间,渤海人寿共有5笔、合计16.17亿元资金流向“海航系”,但未及时履行相关信息披露。

蓝鲸保险注意到,2018年6月末,彼时,尚处于监管观察期,禁止与海航集团及其关联方开展相关交易的渤海人寿,即续期与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资本”)之间的信托计划,补血后者。无独有偶,近期,一笔资金同样流向海航资本的信托计划到期后,海航资本亦未按期偿付,渤海人寿采取相同措施,将信托计划进行展期,持续“输血”。

关联交易犹如“双刃剑”。专家指出,如不及时进行信息披露,除易给险企带来监管风险外,也极易滋生违规行为,建议加大违规处罚。

旧账被翻出,渤海人寿漏报16.17亿输血海航系关联交易

渤海人寿输血海航,并非秘密,但真实数据却远远大于此前公布。

监管的现场检查,让真实输血情况进一步显形。据了解,2018年11月29日至12月18日,银保监会对渤海人寿资金运用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发现,截至2018年11月30日,渤海人寿共计5项、合计16.17亿元的投资交易应属于重大关联交易,但并未及时进行相关信息披露。

在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间,渤海人寿先后投资生命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命资管”)发起设立的,生命资管睿智5号、睿智6号、睿智7号和睿智8号4支债券型保险资管集合产品。生命资管作为产品管理人,在建仓期间,主动买入关联方债券。

值得关注是,蓝鲸保险发现,相关债券的发行方,均指向“海航系”。

具体来看,“15海航债”、“16航空债”所涉及关联方,分别为海航集团有限公司、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16海资01”、“16海资02”均指向海航资本,“17西航01”所涉及的西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则是海航航空集团旗下公司。

债券涉及关联方情况

从金额来看,“16海资02”投资金额高达6.93亿元,“16航空债”涉及金额相对较小,也达到0.5亿元。但借道资管产品的以上关联交易,渤海人寿均未上报公司董事会审议,同时未向监管上报关联交易情况,未对外进行信息披露。

据了解,生命资管产品所投资的5项海航系列债券,均为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间,从债券一级市场申购或二级市场买入,“交易目的是为了产品净值的增长”,渤海人寿表示。

债券最新价及到期日

目前,上述5支关联方债券均未到期,到期日在2021年年初至2022年年末期间。根据披露信息,以及二级市场债券最新价来看,“15海航债”买入时加权平均价为106.84元,目前市价为81.95元,缩水2成,“16航空债”、“16海资01”略有下跌,“16海资02”略有上涨,“17西航01”买入加权均价与现价无差别。

“重大关联交易信息不及时、如实进行披露,给险企自身带来监管风险的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秩序”,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交易行为是否公允等问题,也有待商榷。

“寿险公司的关联交易通常都是投资方面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主任郭振华则指出,关联交易不披露,或因不愿意表明资金投向关联方,而这一现象,也容易滋生违规行为。

“需加大违规处罚”,一位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指出,部分公司并非不清楚信批规定,“只是违规成本远低于违规收益,所以才明目张胆”。

持续输血施援手,渤海人寿展期两笔信托计划

事实上,原保监会曾下发,渤海人寿与海航集团及关联方之间相关交易的“禁令”。

2017年10月,因渤海人寿在股东股权、“三会一层”运作、内部管控机制、关联交易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原保监会就此提出监管要求,其中包括,自监管函下发日起6个月内,禁止渤海人寿与海航集团及其关联方开展相关交易,包括禁止提供借款或其他形式的财务资助,除存量关联交易的终止行为(如到期、赎回、转让等)以外,禁止开展资金运用类关联交易(包括现有金融产品的续期,以及已经签署协议但未实际支付的交易),期满之日起3个月为观察期。

然而,观察期未过,渤海人寿即“踩点”输血海航资本。

2018年6月27日,渤海人寿续期华鑫信托发起的昊睿29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续期金额为10亿元,此时,渤海人寿正处在为期3个月的监管观察期内。

据了解,该信托计划成立于2016年6月,分两期推进,预期收益8.81%/年,期限不超两年,渤海人寿分别在2016年、2017年出资5.7亿元、4.3亿元,合计10亿元。

信托资金用于受让海航资本持有的,长江租赁有限公司的股权收益权,海航资本承诺到期回购,资金用于偿还借款。续期公告显示,该笔信托计划增加了新的增信措施,海航集团将持有的海航资本3.17亿股份质押,为海航资本支付回购价款提供担保。

而近日,渤海人寿同样将早前一笔资金流向海航资本的信托计划展期。

2月20日,渤海人寿公告称,已于2月2日签订补充协议,将渤海信托·渤安3号集合资金计划,展期不超过1.5年,展期金额3.11亿元,收益率从早前的8.29%/年提高至展期期间的9.59%/年,半年付息,信托资金向借款人海航资本发放信托贷款,用于偿还海航资本在四川信托的借款及补充经营所需流动资金。

增信措施为海航资本将其所持有的,对长江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租赁”)6亿元人民币应收账款质押给渤海信托,为其按时足额偿还信托贷款本息提供质押担保。

所展期信托计划具体情况

事实上,在防风险、去杠杆的背景下,信托交易对于资金需求更为迫切,能够承受的融资成本有所上升,市场资金面总体偏紧,资金成本逐步走高,基于以上,信托计划续期利率上涨或也在情理之中。

渤海人寿同样表示,续期信托计划,“有助于创造较高的投资收益”,同时,关联交易定价公允,风险可控,不存在损害渤海人寿和股东利益的情形。

渤海人寿2018转盈为亏,4季度经营业务现金流负4.95亿

再来看渤海人寿经营状况。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渤海人寿共计实现48.62亿元的规模保费,同比缩减42.83%,而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万能险业务收入同比下滑。

细化来看,渤海人寿原保险业务收入47.5亿元,同比上涨11.93%,万能险业务收入1.12亿元,同比下降97.37%,而在2016年时,渤海人寿万能险业务收入一度高达117.86亿元,远超过原保险业务收入。

近三年,渤海人寿原保费占比从36%逐期上调至98%,也是优化产品结构,公司转型的成果之一。

然而,转型势必也承受压力。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18年,渤海人寿累计亏损2.06亿元,而2017年,渤海人寿净利润为2.21亿元。2018年4季度,渤海人寿经营业务现金流-4.95亿元,净现金流1.57亿元,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3季度末的515.84%,下滑至287.24%,下降228.6个百分点。

转型关口,一张熟悉的面孔也出现在业内视线。

2018年9月27日,渤海人寿董事会选举闻安民为董事长,12月18日,监管批复核准其任职资格。据了解,闻安民为海航老将,曾任新光海航人寿董事长、渤海人寿总经理、华安财险副董事长等职务,在其重回掌管渤海人寿前,为海航旗下渤海金控副董事长。

对于高层的变更,渤海人寿相关负责人也公开表示,是根据战略发展需要和行业监管政策所进行的选拔聘任,“确保任命能更加有利于公司推进战略布局、强化风险管控、提升创新能力”。

如今,保险“老将”闻安民重回渤海人寿,且职位更上一层楼,无疑肩负着带领渤海人寿转型的任务,而面临的挑战,亦不容小觑。(蓝鲸保险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