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来了,职业教育从业者对政策体感如何

产业升级不能被人才不足限制,职业教育是快速培养细分人才的最优解。

2019年以来,国家政策频频在职业教育领域发声。2月份,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方案》中提及,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2020年初步建成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2019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重点关注职业教育领域。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两份重量级文件都在关注职业教育,且同时提及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所言“现代职业教育迎来了大改革大发展的春天”。

面对政策的频频利好,作为职业教育从业者,对政策下达所带来的行业利好体感如何?面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企业将会如何做?

产业转型升级下,职业教育是快速培养人才的最优解

自从2012年,中国人力市场出现人口红利淡化的苗头,国家即开始逐步出台政策,引导人力市场从人口红利型向人才红利型。至此,职业教育开始受到更多关注。2014年起,国务院、教育部、人社部等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意在利用校企结合、互联网+、终身教育等多理念多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腾讯在线职业教育白皮书》指出,“中国人才供给侧一直存在分布结构错位的矛盾:即低学历人员缺乏技能,而高学历人员则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应用的具体需求”。

从事农业领域职业教育的天天学农创始人赵广表示,单以农业领域而言,中国的农民平均受教育水平是6.7年,而对比美、日,其农民受教育水平是13-14年。巨大的基础教育水平差异,使得我国农民在面对新兴的生物技术、植保无人机等产业时,已难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数据提供:天天学农)

而从业人员与实际应用匹配之间的矛盾会进一步对产业升级进程造成迟滞。

赵广认为,通过提升农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虽然可以培养人才,但是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周期太过漫长,产业升级不能因为人才供给不足而推迟发展。所以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职业教育的方式,在细分领域快速培养出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细分人才,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所以,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国家产业升级、转型等全局战略休戚相关,政策关注职业教育,也是理所应当。

对于企业而言,对政策体感如何

职业教育的最终导向就是为了就业,对于国家倡导开展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从事农业植保无人机培训的极飞教育感受颇深。

极飞教育总经理张鹏表示,极飞教育一直在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而此番政策的推出,更加坚定了极飞教育的信心。在政策利好方面,其认为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扫清了校企合作的政策障碍,企业方和学校沟通将会更加顺畅。另外,政策的推出从生源上对中职院校有所保障,中职院校的利好,对企业也会起到连带作用。

其表示,随着产业的升级,以往企业推出的内部短期培训班已难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而且从人才培养场景上来看,企业也并不是最好的人才培养场景。人才的培养需要完善的、系统的培养机制,且培养周期相对较长,这样的人才对产业的发展以及其自身的职业规划都是有好处的。

对于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张鹏认为,相比于院校,企业方更清楚自身需求何种人才,以企业方的要求进行定向培养,才能使人才最契合行业需求。对院校而言,在培养新兴专业时也会面临师资不足、设备短缺、市场把握不准等情况,基于此,校企合作的模式才得以出现。

对于政策利好,赵广认为,政策上的支持,首先会给职业教育企业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政策环境会驱动舆论氛围,有利于职业教育企业推广、传播。同时,社会的关注热度也能促进资本层面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促进职业教育机构发展。

对于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张鹏认为职业教育是很大的板块,还有很多细分方面可以被挖掘,而对于缺乏相关人才和设备的学校而言,想要开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仍是最好的方式,所以这一模式将会持续下去。

赵广表示,职业教育的未来将会越来越细分,且在人群总量达到千万级别的细分赛道里,很有可能会冒出新的独角兽。同时,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平台可以伴随用户的全职业生命周期,所以用户与机构之间的粘性将会更强,这也就是国家所倡导的终身教育。同时,在足够长的时间周期里,可以产生更多的商业化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