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灿辉:肠道产业或是大健康产业的下一真正热点

谈到肠道产业,大部分人可能知道酸奶、益生菌以及众多号称能通便、减肥的产品,却可能不了解这已经是涵盖了基因组学及检测、新药和新疗法研发、医疗器械、健康管理、营养保健及特医食品甚至有机农业、动物营养的巨大领域。

在2019中国肠道大会召开前夕,蓝鲸产经记者专访了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肠道大会创始发起人和执行主席蓝灿辉,他称,酸奶、乳酸菌饮料、益生菌产品只是肠道产业的冰山一角。

据悉,在一个正常成年人体内,共生微生物(主要是生存在肠道里的细菌,因此一般称为菌群)的细胞数大概有40万亿,在数量上微生物是与“自身”细胞旗鼓相当的。但是共生菌群是人类曾经“遗忘”的身体另一半。在蓝灿辉看来,针对共生菌群特别是肠道菌群的研究是积累了一整套组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方法学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推动了肠道菌群等研究的蓬勃兴起,更可服务于更多生命科学、医学和大健康产业领域。

新型抗生素、微生态药物、粪菌移植等新药和新疗法的研发转化受到关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看到获得巨额融资的项目,这其中一定会出现能造福更多患者的创新。不过这方面创新所需要的准备时间较长,风险也相对较大,主要会是一些大玩家的舞台。

但是从营养入手相对容易,比如大量酸奶、乳酸菌饮料、益生菌产品已经打上“肠道”标签。

蓝灿辉认为,在短期之内存在两大产业机遇,第一是快消品的功能化,以酸奶为代表。蓝灿辉给记者递来的三元生产的166酸奶,是在2018中国肠道大会上发布的,每个月已经有近千万元的终端,而166正是蓝灿辉给取的名字,是二者共同推出的“微创新”功能化食品。

第二大机遇是针对临床病人和特殊人群的半专业营养支持,现有的临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太专业,而且也不一定完全适合临床病人和特殊人群的需要。但不管是制药企业“降维”关注特医食品,还是食品企业“升级”推出临床专用产品,都有巨大想象空间。

蓝灿辉称,他个人非常看好类似于“肿瘤病人专用牛奶”的微创新产品,并不是一涉及临床营养,产品就需要特别复杂。

当然,两大短期机遇要成为长久生意,都不能绝对“短期化”。而在新药和新疗法研发、快消品功能化、针对临床病人和特殊人群的半专业营养支持之外,还有许多与肠道有关的产业机遇。在新技术方面,利用基因测序、大数据、人工智能方法,积累更多大样本人群数据,并与临床指征链接,创立个体化营养和干预方法,很有想象空间,已经有国外公司(如DayTwo)获得巨额融资并取得产品突破;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确保降低甚至消除农药残余的有机农产品,利用替抗(替代抗生素)、无抗(不用抗生素)养殖生产的肉制品,都可以在肠道产业中找到重要位置。

但是在此之前,虽然科学研究紧密围绕着肠道来展开,上面介绍的这些业态却是相对独立的、凌乱的,没有一个统一标签让产业的创新属性得以凸显;部分领域,如保健品行业,还深受反科学、伪科学、过度解读、违反法规等乱象的困扰,整体口碑不佳,亟需改变。

如同不同的科学研究交叉学科都在关注肠道,纵跨多个属性和业态的产业,应该有统一的新标签。热心肠研究院是“肠道产业”这个名词的提出者,而热心肠研究院是蓝灿辉和多位合伙人发起创立的商业化研究院,前身是蓝灿辉创立的专门分享肠道健康和科学营养文献和科普文章的“热心肠先生”公众号。内容、IP和联名产品是热心肠研究院的主要业务方向。

另据了解,此次由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教授、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蓝灿辉共同发起并创立的2019中国肠道大会,将安排14大学术大会、160余场学术报告,6大产业大会、60余场产业演讲和圆桌论坛,成为全世界目前规模最大的以肠道为主题的学术和产业大会。(蓝鲸产经 王君wangjun@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