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国际四季度营业额减少7.2%,此前曾退出台湾市场止损

4月11日晚间,莎莎国际(00178.HK)公布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止第四季度未经审核的最新销售数据,持续经营业务实现营业额约20.564亿港元,按年减少7.2%,零售店同比增加9间至274间。

数据显示,在港澳市场,零售及批发业务营业额按年下跌 8.4%至17.28亿港元,同店销售亦下调 10.8%,跌幅主要受整体交易宗数下降 6.0% 所影响,其中本地客及内地客分别下跌 8.8%及 3.7%,每宗交易平均金额则分别下跌 0.7%及 5.9%,以致整体每宗交易平均金额下跌 3.5%至351港元。

公告称,销售表现较弱的主要原因包括高基数效应,去年同期热卖的部分潮流产品种类热潮减退,惟集团最近的新产品未能完全抵销该类产品的销售倒退。此外,部分销售护肤及彩妆产品的药妆店积极地在游客旺区开设新店,导致竞争加剧,令莎莎整体销售表现逊于预期。对此,莎莎国际计划在租约条件合理的情况下,继续开设新店以加强店铺网络,提升竞争力。

另外,中国港澳以外的市场 (包括中国内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电子商贸) 的零售及批发业务营业额轻微下跌 0.4%。

而此前莎莎公布的2018年第三季销售数据显示,整体营业额按年下跌2.2%至21.86亿元,当中港澳市场营业额按年跌2.8%至18.38亿元,同店销售亦录得3.7%跌幅。每宗交易平均金额为358元,按年跌2.6%,宗数升0.4%。

在港澳市场,由于内地客的交易宗数按年上升5.8%,虽然本地客下跌5.2%,整体交易宗数仍然录得0.4%的轻微增幅。本地客和内地客的每宗交易平均金额则分别按年下跌0.2%和6.1%,整体下跌2.6%。

对此,莎莎国际认为,港澳地区于11及12月份的零售销售及同店销售均录得负增长,主要是由人民币汇率及股市受贸易战影响波动,削弱消费意欲影响。同时2018年公布《电子商务法》也令代购商趋谨慎,亦拖累销售表现。

港澳以外市场方面,中国内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电子商贸的零售及批发业务营业额则上升1.3%。累计首三个财季,集团零售及批发营业额按年升9.2%至63.33亿元,当中港澳市场营业额按年升10%至53.64亿元,同店销售按年升8.3%。

莎莎公司公告称,位于香港西九龙站及邻近的尖沙咀地区的莎莎店自香港高铁段推出以来表现令人满意。然而,港珠澳大桥主要带来观光旅游者,购买力有限,几乎没有为香港市场的整体销售做出贡献。

不过莎莎也指出,虽然港珠澳大桥带动的游客消费力有限,无法刺激其销售,但公司强调,相信随着基建运作日趋成熟,可带动更多有购买力的消费群。

而此前,莎莎国际对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市场抱有很大希望。

2018年2月21日晚间,莎莎国际发布公告称,预期中国台湾地区市场的店铺将于2018年3月31日关闭,集团将集中资源发展中国内地、港澳和星马市场(新马市场),以及电子商贸业务。

公告显示,莎莎国际在中国台湾地区市场的表现一直疲弱,截至2018年1月31日止10个月,莎莎在台湾市场业务的营业额为1.543亿港元,按当地货币计算按年下跌11.5%,已是连续六年亏损。

莎莎国际主席及行政总裁郭少明表示,台湾市场业务表现一直疲弱。董事会为了集团及股东的整体利益,经审慎考虑后,作出结束当地业务的决定,以便集团集中资源于其他市场及业务。

莎莎国际称,随着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桥开通在即,加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以及中央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董事会相信中国内地及港澳市场的经济以至零售市场将因而受惠。因此,集团主动进行改革,调整市场结构,结束持续亏损的中国台湾地区市场业务,以便加强集团于中国内地、中国港澳地区及星马市场(新马市场)的营运,并聚焦发展电子商贸业务。(蓝鲸产经 王君wangjun@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