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新:科创板与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功能的再造工程

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新形势,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上市公司应该如何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而科创板的设立又将给中国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带来哪些机会?

4月12日,中国新闻社财经媒体中新经纬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新闻社上海分社,在上海共同举办“上市公司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来自学界、商界的嘉宾共聚一堂,解读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展望即将推出的“科创板”、共论上市公司成功发展之道。

于信汇:设立科创板,预示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于信汇在发表致辞时指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固本强基方能行稳致远,要通过资本市场基础性的制度变革来切切实实堵住漏洞,真正维护平衡,兼顾市场参与者各方的利益。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实行注册制,预示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以科创板为载体进行的自主创新将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生态,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

于信汇还表示,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一方面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仍面临来自内外的诸多挑战。过去几年市场经历的过度上涨和急速下降的转换。对市场的稳定运行、上市公司的合规经营和风险管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同时,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2018年日均新设企业超过了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了1亿户。全国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8.9%。增速快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2.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创新驱动下的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发展的新优势。

姚景源: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经济正处在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阶段,过去长时间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累积了诸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予以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就会加剧。

姚景源认为,过去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三个“大量投入”,即大量资本投入、大量资源投入、大量劳动力投入。

大量的资本投入支撑“高速度”。干来干去,最终导致产能过剩;过去依靠大量资源投入,到处“挖矿”,走的是一条高能耗、高物耗的路子。如今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高能耗、高物耗,后面接着就是高污染;过去依赖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但是现在我们的“人口红利”消失了,反映到企业就是劳动力成本急剧上涨。

“现在要转到‘高质量增长’靠什么呢?从根本上讲,就是靠创新。但是我们这个‘创新’不单单是技术创新,不单单是技术人员、工程师、科学家的事,‘创新’是全方位的,包括:技术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思想内在的东西创新,它是全方位的。就是人人都可创新、处处都有创新。”姚景源如是说。

何建华:资本市场的投资、股市的涨与跌,最核心的要素是投资情绪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在谈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时指出,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才是资本市场“健康牛”的基石,资本市场要不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心,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是不可能长久的。而作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关键要素的上市公司,推进创新发展才能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如果上市公司出问题,欲求资本市场可持续向上向好、股票上涨,这便是一句空话。

何建华认为,股票就是投资者寄情于上市公司的一个交易凭证。有人认为买了股票,也许会发财,这些股民把自己最良好的愿望,都维系在股票身上。

“资本市场的投资、股市的涨与跌,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投资情绪。前几年只要听到IPO、听到股票扩容,投资者心里都恐慌,会担心自己买的股票是‘有毒的’”。回顾前些年股市的跌荡,何建华总结出一个观点:核心是上市公司一定要不忘初心、坚守底线,一定要创新发展,讲究为百姓服务。

此外,他还举例称,一些企业并不具备良好的上市品质,而是巧妙包装、伪装业绩,混入IPO的行列,通过上市实现原始投资数十倍、百十倍的增值;还有企业通过五花八门的金融创新手段,募集大笔资金,随后又通过投资借贷、资产管理、金融运作等各种把戏,用于买卖股票、炒作房地产、虚拟经济领域大玩“钱生钱”的游戏。这些都是从源头上给股市植入“病毒”。

对于上市公司要如何创新的问题,何建华表示,在整个社会的创新链中,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企业某种意义上是创新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创新主体,所以上市公司创新发展首先要主业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团队创新,要一系列打通企业的创新链。

张宗新:科创板与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功能的再造工程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宗新就科创板与注册制发表观点。

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统计,截至2019年2月份的数据,全球有250家交易所,4.8万家上市公司,超过70万亿美元的市值。美国居于世界首位,整个市值为30余万亿,中国资本市场目前是7万多亿美元,40多亿市值,从市值排序上来看中国资本市场规模位于市场第二位。

张宗新表示,目前,我们的资本市场规模已经是全球第二,我们的流动性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为什么实体经济还在缺少融资,很大的问题就是去杠杆的问题。不足之处是我们缺少伟大的企业。我们市值世界第二了,但是竞争能力有限。特别是去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战,这不仅是贸易之争,更多是经济之争。

“拿中美股票市场的产业结构对比。我们会发现非常有意思,美国最大的是信息技术,占23.74%。而中国是金融大国,中国超过30%的是金融,中国20%是银行,美国银行是只占2%多一点。美国的金融也占很大比重,但是主导是综合金融和保险业,银行只占2%多一点。所以从美国的产业结构来上来看,美国主导的是信息产业,资本市场对信息产业和经济转型产生了非常大的推动。同时医疗业中国和美国也是不一样的。工业当中,美国占比最大的是航空运输和国防,但是在中国航空运输和美国只占不到1%,而美国是6%多。所以中国的产业结构和美国的产业结构在资本市场有巨大的差异。那么资本市场如何为经济转型服务,这个问题尤为迫切。”

对此,张宗新认为,科创板与试点注册制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有重大的再推动作用,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功能的再造工程,是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中国资本市场又一次重大变革。科创板与试点注册制改革涉及交易机制、定价、退市、投资者保护等各个方面,其对经济转型、市场格局、投资结构、市场质量都将产生系统性的影响。

就如何推进科创板与试点注册制改革,他表示,第一,科创板与试点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型实验场”,我们首先要在科创板上试行,成熟之后向主板推;第二,科创板与试点注册制是存量市场的改革,因为我们主板已经有70多万亿美元的市值,直接改革问题还是比较大的,因此从科创板开始;第三,如何衡量科创板与试点注册制改革成功?首先是市场平稳运行,平稳运行之后能否培养出真正的科技企业,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可复制、可推广;第四,科创板与试点注册制的践行是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重要基础性改革。

此外,张宗新还就IPO定价模式、科创板的产业结构优化与科技产业创新、交易制度与市场质量、信息披露与资源配置、强退市与股市生态改造等方面发表看法。

其中,对强退市与股市生态改造,他表示“我统计了10年,发现非常有意思,特别是08、09年之后,美国加大了退市,09年是57家退市,之后每年都超过200家,有的年份甚至是退市超过了IPO。而中国这些年来一共只有115家退市,而且很多还是兼并收购的原因。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退出,这也是很大的问题。”

上市公司创新发展问题,论坛现场百家争鸣

论坛上,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邵宇邵宇也表示,之前投行的习惯就是说把上市公司送上去后,收到钱就结束了。但有了券商跟投机制后,券商的自投部门也会拿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而且份额还不一定很小,这就意味着如果公司定价会成为非常敏感的问题。之前对券商而言,价位定得越高,其收益相应的也会有变动,但现在如果定太高的话,自己部门配售的价位也会很高,这样的话,后续如果价格表现不好,券商自身也会亏钱,从而形成一个博弈的过程。

如是金融研究院执行总裁、首席研究员、如是资本创始合伙人朱振鑫则形容说,科创板给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但能否唱成一部好戏关键还要有好的演员,希望科创板能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一出真正的好戏。

中国科协海归创业联盟理事长、美时医疗董事长兼CEO马启元表示,现在很多国内企业做得很大,但是因为中国市场大,带来整个企业界的一个通病,就是小富即安。有很多很快做到10亿、100亿的销售,就不再去想世界市场占有率是多少。我们今天中国只有少数企业想到了跨国经营,但是大部分的公司还不是跨国企业。

对此,马启元认为,未来要通过科创板,使一批硬科技公司快速打入国际市场,引领下一波全球硬科技产业竞争。他举例,医疗生物行业一般上市周期是15年,我相信控制科创板,可以把这个时间缩短一半。(蓝鲸产经 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