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观影”成名六年,天弘“十面埋伏”

当余额宝逐渐告别收益和规模的神话之后,凭借余额宝“发家”的天弘基金未来还能否守住头把交椅?又能否突出重围,诞生下一个“余额宝”?

作者:壹点财经

近日,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投资者的理财需求,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于4月10日起取消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个人交易账户持有额度、个人交易账户单日申购额度相关限制。

有专家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天弘余额宝应该是整体满足了监管要求,所以重新取消了限购。但同样也有声音认为,放开限额是天弘在达到监管要求下放开口子稳住规模之举。

过于倚重“余额宝”的天弘,在“成名”即将六年之际,或许已经走入了“十面埋伏”。面临稳住货基规模,努力发展其他业务,提升投研能力等多方考验。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所有人都会记住“2013年”,这一年以余额宝为代表,划开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天幕。

2013年5月余额宝初始只有2.01亿规模,在“抱住”阿里“大腿”后其规模以惊人之势持续攀升。当年6月30日,规模已跃升至42.44亿。截至2013年终,其规模更是达到1853.42亿。当年我国境内89家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着1552只公募基金,总规模是3万亿元,余额宝仅凭一己之力就占据了基金市场的6%,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单只基金。当时规模分别排名第2和第3的南方现金增利和华夏现金增利各只有521亿和437亿规模,高下立见。

2014年,余额宝规模已达到5789.36亿,一口气把“名不见经传”的天弘基金推到了2014年公募行业规模冠军的宝座。2015年末,升至6206.90亿。2016年末,再扩张至8082.94亿。于2017年达到惊人的15798.32亿,并帮助天弘成为率先突破万亿元规模的国内公募公司。

在余额宝诞生之前,天弘基金常年处于亏损之中,可以说是没有余额宝就没有如今的天弘。

历史数据显示,天弘基金成立于2004年11月份,在2013年之前,除了2007年盈利885.45万,2009年微盈利69.48万外,9年的时间里有7年都处于亏损状态。具体看来,2004年亏损590.59万,2005年亏损1543.72万,2006年亏损595.5万,2008年亏损1387.76万,2010年亏损1436.69万,2011年亏损2037.13万,2012年亏损1535.5万。

受益于余额宝,自2013年起天弘基金就从长期亏损开始转为长期盈利,2013年盈利1092.76万,2014年盈利跃升至6.32亿,增长了近58倍之多;2015年再度翻番,实现净利润 11.25 亿元;2016年实现净利润 15.34亿;2017年实现净利润 26.5亿。

对于天弘盈利的原因,君正集团在年报中明确归功于规模的变化而非其他能力的提升。在2014年实现同比58倍盈利时,年报中分析道“基金管理规模的扩大,是2014年天弘基金业绩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018年是余额宝和天弘的“水逆”年,货币基金的规模一再缩水。“凉凉”、“梦碎”、“跌跌不休”是这近一年内对余额宝最常见的形容词。

2018年一季度,据天天基金显示其规模为16891.85亿,二季度末降至14540.21亿,缩水13.9%,三季度末降至13232.12亿,在二季度的规模上再缩水9%。最终,截至2018年末,余额宝规模为11327.07亿元,而2017年则为15798.32亿元,缩水了接近4500亿,同比缩减28.3%。而2018年全年855只新基金发行总规模为9030亿元,天弘余额宝一只产品萎缩的规模就接近了新基金全年发行总规模的一半。2018年的规模萎缩,成为天弘余额宝成立以来出现的首次年度规模缩水。

伴随余额宝规模的压缩,2018年其净利润也结束了持续增长的趋势。据余额宝年报显示,2018年实现净利润509.4亿,而去年同期为523.96亿,同比下滑2.78%,这也是余额宝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

究其规模缩减的原因,主要在于监管趋严、收益下行和平台分流。自2018年资管新规、理财新规逐步落地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也开始步入转型,摒弃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向净值型理财产品转化。同时,货币基金快速赎回“限额令”实施,单只货币基金单日快速赎回金额下调至1万元,赎回金额限制让货币基金的流动性大打折扣。而其7日年化收益率在过去一年的时间不断走低,也助长了投资者“用脚投票”。2017年末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还在4%以上,到2018年4月已跌至“3字头”,9月跌至“2字头”,到2018年末7日年化收益率仅有2.617%,而2019年更一度逼近2.3%。

不可否认的是,带来巨大规模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余额宝”这个名字已不再唯天弘基金一家独享。2018年5月,天弘余额宝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正式打破,余额宝开始陆续接入其他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供用户选择,截至目前,已接入总计20家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

和天弘一样,插上了阿里这只“翅膀”,这些货币基金都“起飞”了。Wind统计数据显示,根据基金2018年四季报,2018年12月31日前新接入余额宝的13只基金,虽然接入时间点有前后之别,但所有基金规模都在成倍增长,平均涨了80多倍。其中,规模增速最快的是华安日日鑫货币A。2018年5月20日,华安日日鑫货币A正式宣布接入余额宝,在随后的7个多月时间里,从3.25亿规模跃升至1362.21亿,规模增长达到418.14倍。

败走“华容道”,“不变”难“变”也难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主动减少还是被动收缩,余额宝规模的下降其实可以有效缓解基金的流动性风险。但也因此,在“余额宝”这条路逐渐走窄之际,天弘急需在余额宝和货币基金之外,另觅“坦途”。而这种转变对于长期倚重余额宝的天弘来说,无疑是极其痛苦和困难的。

据天天基金数据显示,天弘基金旗下4只货币基金(A/C等子份额合并统计)合计1.31万亿元规模,占整体规模的97%以上。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剔除货币基金及短期理财基金后,有6家基金公司资产净值超过2000亿,10家超过千亿,14家超过500亿。而剔除货币基金及短期理财基金后,天弘基金合计只有359亿规模,有“虚胖”之嫌。放在行业内充其量也仅为中型基金公司的体量,有40家基金公司的规模都超过了天弘。

其余基金规模小到什么程度呢?根据天弘基金公告,2018年共有12只基金(A/C等子份额合并统计)被清盘,其中有5只混合型基金,1只债基,另外有6只发起式指数型基金。当初在2015年成立的这批“发起式”基金,在招募说明书中做出了明确规定:如果在成立三年后规模不满2亿元,基金就会自动清盘,不可延期。即使有“发起式”保底,最后这批基金也未能留住投资者。

然而还有更多被清盘的基金,是“迷你中的迷你”,据公告显示,如天弘喜利混合基金,截至最后运作日2018年5月17日,其基金份额总额为164899.8份;天弘金利混合截至最后运作日2018年7月19日,其基金份额总额为326064.18份。

多次踩雷,需要提高的是科技还是人?

实际上,为应对余额宝规模下滑的风险,天弘基金在近年来也利用了不少金融科技技术来提升非货币类基金的投研能力,比如天弘基金已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能投研团队,技术化风控体系,并探索互联网技术在大类资产配置、养老金投资管理领域的应用。通过“信鸽”与“鹰眼”,打造“人机配合”的特色投研体系。

但众所周知的是,尽管有各种技术加持,天弘仍在2018年多次悲剧踩雷。

2018年2月28日,由于踩雷*ST华泽,天弘对旗下基金持有的该股按照1.36元进行估值。后于7月18日,因华泽被深交所暂停上市,再度下调估值为0.55元。

2018年3月20日,因信威集团“超长待机”,天弘对旗下基金持有的停牌股票“信威集团”按照10.64元进行估值。据悉,信威集团自2017年4月27日起停牌,目前停牌已接近2年。并在2019年4月9日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股票自2019年2月28日起继续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三个月。

2018年4月20日,对旗下基金持有的“中兴通讯”按照25.36元进行估值。数据显示,2018年中兴通讯净利润为-69.8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52.88%。

2018年5月7日,由于踩雷*ST天业,天弘基金对旗下基金持有的该股按照4.52元进行估值。据悉,*ST天业因控股股东的债务问题被司法冻结29.45%的股份,2017年公司亏损2.28亿元,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9.9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161%。此外,2019年4月该公司董事长、董事、监事及高管10人已提交辞呈。

2018年7月2日,由于踩雷*ST凯迪,天弘对旗下基金持有的该股按照1.83元进行估值。*ST凯迪因中票违约、到期债务不能清偿,公司的多个银行账户被冻结,且大股东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据其业绩快报显示,2018年净利润预计亏损50亿元至60亿元,这一亏损额已远远超过其现有总市值。

2018年7月23日,由于踩雷长生生物,天弘对旗下基金持有的该股票进行估值下调,按照8.56元进行估值,后该股又经历了数个跌停。8月,天弘已对天弘中证医药100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持有的股票“*ST长生”按照0.00元进行估值。近日,*ST长生的多位董事、监事等高管也发布了辞职报告。

同日,天弘基金还对旗下基金持有的股票“上海莱士”调整估值为12.60元。2018年上海莱士净亏损14.69亿元。

据天天基金数据,在2018年,天弘旗下53只基金中(AC等子份额分别统计,剔除货基)有14只取得正收益,其中4只混合型基金,其余全数为债基,收益率最高的是天弘优选7.17%。另有39只基金收益为负,收益率垫底的天弘中证电子指数A、C分别录得-37.7%和-37.83%。

热门基金不见天弘踪影 另辟蹊径成果有待验证

后余额宝时代的天弘还在做些什么?

其实,除了天弘余额宝外,天弘基金在2015年还积极打造了一款企业版余额宝——天弘云商宝,他也是天弘旗下规模第二的货币基金,之后还放在了网商银行平台。只不过它的命运与余额宝相仿,也在2018年遭遇规模接连缩水。该只基金在今年一季度末创下2684.62亿的历史高点,随后的三个季度规模不断缩水,截至2018年底,该产品规模也从年初的高点减少1141亿元降到1543.78亿元,9个月规模萎缩42.5%,即使同比2017年末数据1672.02亿,也缩水了131.24亿元。

除货币基金外,天弘基金显然并不青睐“热门”。如目前大热的科创板基金,截至4月4日已经有35家基金公司申请了63只科创板或科技创新基金,而其中并未出现天弘的影子。或者说,天弘基金并没有通过推出科创板基金的形式直接参与到这股全民热潮之中。

另一类大热的产品——养老目标基金,天弘于去年年底才堪堪申报,也是较为“谨慎”。并于近日与另18只养老目标基金共同获批,而此之前已有三批,共40只获批。算上第四批,目前已有不少基金公司拥有数只养老目标基金,其中华夏、易方达均达4只,嘉实、广发、鹏华、汇添富也各拥有三只。

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全球资产配置时代已经来临,国内投资者的眼光也不再局限于A股,而逐渐放眼于广阔的海外市场。沪港通、深港通分别自2014年11月17日、2016年12月5日开通以来关注度颇高,Wind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末港股通公募基金合计已达115只,发行规模超过815亿元。而天弘在港股通基金火了多年之后终于在近日踏上“快车”,推出了首只港股通公募基金——天弘港股通精选,尽管同类“纯港股”的基金并不算多,但在港股通基金中起步已晚。

具体天弘要走向何方,从天弘基金高管的公开表态来看,天弘基金未来或将将把指数基金作为公司战略业务。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曾表示,指数基金在国内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普惠金融的引领下,也许会探索出一条稳健的快速发展之路,成为继余额宝之后的国民理财新工具。

目前天弘指数基金发展已成果初现,官网信息显示,2018年5月底,天弘基金曾举办指数基金研讨会,该公司副总经理公开发言称,指数基金作为可提供投顾服务的底层工具,顺应了智能投资的趋势,将迎来发展机遇。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天弘指数基金系列持有人户数已接近400万,较2017年底增加80多万,总持有份额119亿,其中个人投资者份额占比86.68%。不过据天天基金数据显示,目前头部的指数型基金已经颇具规模,截至去年底如华夏上证50ETF截至去年底规模为457.9亿,南方中证500ETF334.68亿,华泰柏瑞沪深300ETF333.00亿等。天弘想要在指数基金上有一番造诣,还得颇下功夫。

实际上,从天弘余额宝打开限购来看,对天弘而言面对自身的种种困境,如今并不是把余额宝降至第二顺位的最佳时间。但业内专家确实也坦言,在如今收益率的情况下,即使放开限额限购,其规模也不会出现此前一样的爆发式增长。对于天弘基金未来发展规划和业务布局,如何看待货币基金的困境,截止发稿前,暂未有回应。

当余额宝逐渐告别收益和规模的神话之后,凭借余额宝“发家”的天弘基金未来还能否守住头把交椅?又能否突出重围,诞生下一个“余额宝”?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