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鉴,索尼公开批评美国为什么更有市场?

索尼是日本极少数企业敢于公开批评美国的企业,但却深得美国人的喜欢。

作者:蓝科技 李强

对美国市场不能一味顺从与忍让甚至默不作声。

索尼是日本极少数企业敢于公开批评美国的企业,但却深得美国人的喜欢。

敢于批评,同样也能赢得美国市场的尊重。历史上索尼在美国的作法,值得中国企业借鉴和学习。

索尼作为全球著名品牌,不是与生俱来的。索尼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失的唯一一部自传体商业战略论《日本制造》,讲述了索尼的前世今生。

在索尼发展历史上,同样经历过质疑,被冠以价格低廉、容易发生故障的帽子。但他们却赢得了美国市场,甚至由此打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是因为他们会讲故事,能打动美国。

重读索尼发展史,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地方在于,好商品未必能打动美国,但没有好商品是万万不能得。

好商品更需要好故事。索尼打动美国,除了好商品以外,索尼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夫更善于讲故事,甚至经常公开批评美国的各种做法。

美国人非但没有记恨索尼,反而让他们更喜欢上了索尼。

1980年前后,当时的日本可谓“风头正劲,虽然在战败后失去了一切,却从焦土上顽强复苏,其傲人的经济增速和发展势头就如同现在的中国一样,成为世界瞩目的对象。

曾经,“日本制造”给人的印象也曾是低价价廉,容易发生故事,可当时却已蜕变为“质量优于美国货的可信赖商品”。

然而,与此同时,日美间的贸易按摩和美国的反日情绪也日益激化。对于“处处执世界之牛耳”的美国而言,日本既是自己在“二战”中的手下败将,也是战后学习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科学技术的“门下弟子”。

如今弟子居然要超超师父,这让美国无法接受。

当时,美国舆论异口同志,纷纷妖魔化日本——日本的做法太不公平、日本在侵占世界市场 、日本人是不要脸的怪物。当时的日本仍然抱有强烈的发展中国家意识,对于国内市场采取“闭关政策”,设置各种政策和法规门槛,将外国商品挡在国门之外,因此美方的一些批判也不无道理。

但日本最大的问题则是日本的反应。日本的国家决策层(包括政治家、经济介人士、官僚、媒体人等)中,几乎没有有人能做到勇敢驳斥、据理力争,而只是默不作声地任由美方指责中,这是日本人的弱点。

彼时,无数日本企业和高品质的日本商品势如破竹、“称霸”于世界市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便是SONY。

其创始人盛田昭夫更是一位传奇人物,当时日本的许多大企业俨然一幅“神秘做派”,高层几乎不在公众场合露面,而盛田昭夫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而且他那一头中年绅士般的白发和豁然大气的个性,更是让他成为吸引众人的焦点。

他总是操着一口绝对算不上流利的英语,却能迸发出让美国人都能捧腹不已的幽默感。

这源于直言不讳的性格。他经常公开批评美国的各种做法,可美国人非但不恨他,反而视他为“万人迷”。

在他身上,有一种超凡魅力。作为一家企业的领导者,他并非按部就班地“升迁就职”,而是企业的创立者,美国人恰恰喜欢这种类型似“美国梦”的成功故事,或许因此就生了一拍即合的“化学反应”。

在当时日美及世界贸易摩擦加剧、反日情绪高涨的大环境下,盛田先生勇于充当发言人,将日本“二战”后白手起家、直至繁荣和成功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作为一个将SONY从“无名小卒”发展为世界级企业的创业家,由他来做日本国民的代言人,阐述日本人对日美关系的看法,从而为日美关系的改善和国际社会对日本人的理解出了一份力。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