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中:传统媒体转型要在体制机制、采编流程进行自我革命

编者按:面对泛众化市场已经被抢占的局面,传统媒体新闻APP应如何发展?转型的机会又在哪儿?就这些疑问,网络传播杂志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进行了对话。

郭全中认为,当前传统媒体纷纷转型做新闻APP,貌似是顺应移动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但是实事求是地说,绝大部分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是在跟风、作秀,而不是真正地向互联网转型。

郭全中强调,传统媒体的新闻APP需要从观念、技术、人才、体制机制、资金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转型,按照互联网规律进行彻底改造。其核心则是要树立起互联网转型的方向和理念,采取“互联网+”的思路,通过“技术”和“内容”的双轮驱动,并采取与互联网兼容的体制机制,进行彻底的互联网转型。

以下为全文:

传播君:您如何看待当下传统媒体纷纷转型做新闻APP这一现象?

郭全中:在当前整个社会和经济都在经历移动化、数据化、智能化转型的大过程中,真正的传媒转型就是向智能互联网转型,其具体途径就是移动化、数据化和智能化。

当前传统媒体纷纷转型做新闻APP,貌似是顺应移动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但是实事求是地说,绝大部分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是在跟风、作秀,而不是真正地向互联网转型。当然这样的新闻APP的实际效果都很差,基本上成了“僵尸APP”,不仅下载量少,活跃用户更是基本没有,更谈不上去承担传统媒体的转型重任,其结果必然是以失败而告终,沦为鸡肋产品。

当然,也有少数新闻APP一开始就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进行互联网转型。除了中央级的人民日报、新华社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新闻APP之外,澎湃、封面、南方+、浙江新闻、新京报等都是其中的典型和标杆,这类新闻APP真正按照互联网规律进行设计和运作,在观念、体制机制、采编流程、运营等方面进行了彻底的自我革命。

传播君:面对泛众化市场已经被抢占的局面,新出现的新闻APP该如何抓住用户?

郭全中:目前,在全国性市场乃至垂直细分类市场方面,都已经有了遥遥领先的新闻APP领先者,新出现的新闻APP尤其是传统媒体创办的新闻APP很难有市场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抓住用户,必须找到新的市场空间。如快手和今日头条等抓住市场下沉的机会,抢占了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市场,抖音以创新的方式抢占了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用户市场,趣头条则进一步下沉,抢占了北京大城市五环外的用户市场和四五线城市和广大农村的用户市场。

当然,对于传统媒体的新闻APP来说,则应想方设法去覆盖当地的用户市场,这就需要以用户为中心,秉持“用户体验为王”的理念,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全方位的刚性服务,唯有如此,才能获得当地用户的青睐和满意,也才能和其他类型的新闻APP进行竞争。

传播君:目前很多新闻APP出现“高调上线,无声运营”的情况,您认为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郭全中:绝大多数新闻APP之所以会“高调上线、无声运营”,其原因在于如下几点:

1观念偏差

从观念上就把新闻APP当作政绩工程,而没有把其当成转型的方向和主体。

2人才不足

缺乏高素质的互联网相应人才,或者是没有设立专门的互联网产品运营团队。

3资金缺乏

新闻APP的运营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而传统媒体很难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媒体本身已经很艰难,不愿意或不可能拿出大量资金去运营,另一方面由于其我国媒体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难以像市场化的新闻APP一样去获得大笔融资。

4运营思考落后

运营新闻APP的思路依然是“内容+”,只是简单地把自身的内容放到新的新闻APP上,而不是采取“互联网+”的思路,按照互联网的规律进行彻底重构。

5用户体验差

由于技术有限、运营能力差,新闻APP的用户体验极差,难以吸引到足量的用户且用户的转化率和留存率极低。

要解决如上难题,就需要从观念、技术、人才、体制机制、资金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转型,按照互联网规律进行彻底改造。其核心则是要树立起互联网转型的方向和理念,采取“互联网+”的思路,通过“技术”和“内容”的双轮驱动,并采取与互联网兼容的体制机制,进行彻底的互联网转型。否则,新闻APP终会沦为政绩工程。

传播君: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如何实现从“有意义”向“有意思”转变?

郭全中:在现有体制下,传统媒体新闻APP的发展和转型,根本没有办法与完全市场化的新闻APP进行市场化竞争,所以应该立足于自身的政务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做有自身优势的事情,而不去做没有竞争优势的事情。

具体说来,就是充分利用自身的政务优势和当地的服务优势,跳出“新闻看服务”,充分利用政府数据公开、智慧政务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巨大机遇,整合当地的政务服务,并积极参与当地的智慧城市运营,深挖本地政务服务和智慧城市服务市场,这样新闻APP才能抢得一席之地,变得“有意思”。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智慧城市运营将是传统媒体互联网转型的最后一个机会,如果这个机会再抓不住,则只有被“包养”的份儿,而不再会有互联网转型的机会。

(来源:网络传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