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监管严重错位,第三方销售牌照遭恶性炒作

独立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缘何一牌难求?牌照审批与市场化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是根本原因。

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的审批时隔一年后终于重启。10月底,民商金融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获得了由上海证监局批复的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这是自2016年9月份审批停摆后的首张第三方独立基金销售牌照。

近年来,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鱼龙混杂,虽然有天天基金、蚂蚁财富等独角兽公司,但大部分持牌公司缺乏实际销售能力。然而,相关部门不但疏于对存量的管理和清理,反而放缓了对新牌照的审批,导致差公司出不去,好公司进不来,“壳”资源价格越涨越高。据悉,牌照价格甚至一度攀升到5000万元至7000万元。

“壳”价格扶摇直升

基金销售牌照是指颁发给从事基金产品销售的企业或机构的许可证。2012年,首批四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正式获批,深圳众禄、上海好买、诺亚正行、上海天天基金获得基金销售资格。

自此,除了银行、券商等渠道代销基金外,独立的基金销售公司正式诞生。目前,包括民商金融技术获得的基金销售牌照在内,证监会已发放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108张。

然而,近年来,第三方销售牌照的审批却处于持续收紧中。

基金销售牌照审批制度不断收紧,等候的时间也不断拉长。上海某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向蓝鲸财经透露,该公司在2015年开始申请基金销售牌照,当时仅花了半年时间即拿到资格。而最新获批的民商金融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于2016年1月底成立。该公司于去年4月份开始筹备相关事宜,当年10月由监管部门进行现场检查,今年10月底获得批复,历时一年多。

在审批趋严和时间拉长的背景下,“壳”资源投机炒作现象不断滋生。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壳费已经从数百万元上涨到了上千万元。

北京某买卖壳资源的中介人士向蓝鲸财经表示:“一年前,市场上基金销售牌照的卖壳价格还在2000万左右,目前已经涨到了5000万至7000万左右。而且现在市场上一牌难求,没有瑕疵的壳资源已经不多了。从下单买壳到完成变更登记,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

基金监管严重错位

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的管理出现进退失措的局面,主要是由于相关部门偏离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没有把手中的权力正确地用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上。

买壳卖壳,其实质是倒买倒卖监管权力,不但会腐蚀监管机关,而且会扰乱行业正常发展秩序,危害较大,需要尽快纠正。

对于已经获得牌照,却一直没有能力开展基金销售业务的机构,监管部门应加强管理,注销其销售资格,而不是任其通过倒卖牌照牟取暴利。

在把僵尸企业淘汰出局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向符合条件的新公司敞开大门,发放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引进源头活水,而不是恰恰相反,逼迫其高价买壳,大幅增加企业财务负担。唯有如此,才能让独立第三方基金销售行业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形成良性循环。

基金销售市场任由买壳卖壳盛行的问题,已经到了需要正确面对和妥善解决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