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财险"紧箍咒"解除,专家:险企恪守能力圈,忌赌博冒进

保监会解除浙商财险停止接受非车险新业务等监管措施,时隔一年,侨兴债违约案影响终弱化。但阵痛过后,反思关键,专家建议,保险公司要审慎经营,恪守能力圈,忌急功近利、赌博冒进。

今日上午,保监会发布公告,对于浙商财险提交的《关于解除中国保监会2017年第23号监管函监管措施的请示》进行研究后,决定解除对浙商财险实施的停止接受非车险新业务及停止增设分支机构的监管措施。公告中,保监会同时强调,要求浙商财险合规经营、谨慎承接业务。

时隔一年,侨兴债违约案给金融业带来的沉痛教训也一一落幕,12月9日,银监会就侨兴债开出罚单,广发银行被罚7.22亿。而此前,对于同样踩雷该案的保险业,浙商财险在巨额赔偿之后,也付出惨重代价:业绩大幅下滑,偿付能力大幅下降,而保监会也对浙商财险采取相应监管措施,停止其接受非车险新业务,停止增设分支机构等。

纵观一年,浙商财险“元气大伤”,如今按照接管要求,及时增资,偿付能力有所改善的浙商财险又迎来监管措施的解除。阵痛过后,反思才是关键。正如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今年初时就强调的,“认真总结浙商财险侨兴私募债风险处置的经验教训”。

回顾:环环相扣同时踩雷,问题面前金融业多米诺骨牌效应凸显

事情要从去年底说起。2016年12月,蚂蚁金服旗下理财平台“招财宝”出现债券违约,侨兴电信和侨兴电讯分别发行的“侨信第一期至第七期”和“侨讯第一期至第七期”私募债,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时还款引发违约。

而这一事件却牵扯出两家金融担保机构。据了解,2014年底,侨兴集团旗下侨兴电信、侨兴电讯在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粤股交)发行10亿元私募债,各分7期。随后,粤股交通过蚂蚁金服旗下的招财宝平台,将该私募债拆分成多期,售卖给个人投资者。与此同时,浙商财险为这笔私募债提供履约保证保险,广发银行惠州分行出具反担保保函。

当问题真正来临时,两家金融机构“踩雷”的同时,也暴露出各种风控短板及问题。当侨兴集团表示无法按时还款后,提供履约保证保险的浙商财险找广发银行惠州分行反担保,却被爆出文件是伪造,“萝卜章”再现。2016年12月25日,浙商财险发布公告,侨兴集团向浙商财险提供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显示,该笔私募债共募集10亿元,其中,用于置换或补充各商业银行2014年前后的强制退出贷款约7亿元。也就是说,这笔资金其中的7亿元都是为了偿还银行贷款。而据媒体报道,侨兴集团原本就是广发银行惠州分行的客户,且欠下约9亿元贷款。

扯皮僵持之下,已提供保障为己任的保险业首先担责,2016年12月27日,浙商财险率先发声,称将对侨兴电信、侨兴电讯2014私募债第一、二期保证保险的被保险人开展预赔工作。12月28日,首批赔付款 3.67亿元便都到账。2017年1月24日,11.46亿元侨兴债全部到期,浙商财险再次公告称,在此前已预赔付3.66亿元基础上,将对剩余已到期本息合计7.8亿元侨兴债进行分期预赔。

然而高额的赔付,让原本就日子不好过的浙商财险“雪上加霜”。因为陆续赔付,2016年巨亏6.49亿成为2016年财险“亏损王”,随后进入2017年,一季度末,浙商财险风险综合评估有A转为B,净现金流为负的情况进一步恶化,3个月内、1年内、一年以上的综合流动比率呈递减趋势,分别为 122.16%、101.38%、62.41%,流动性堪忧。二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净利润、净资产都呈现快速下滑,甚至“腰斩”,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浙商财险从97.88%下滑至45.40%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与从159.93%下滑至90.79%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远低于监管要求,净利润由上季度盈利556万,转为亏损3亿,净资产由7.1亿下滑至3.8亿。三季度时,保监会又对浙商财险下发了监管函,称浙商财险因偿付能力不达标、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要求其增资扩股、停止接受非车险新业务、停止增设分支机构。

于是,自救行动开始。7月4日,浙商财险发布《关于变更注册资本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称,注册资本金从15亿元增加到30亿元,增资金额15亿元。获批后,10月末,浙商财险表示,15亿增资到位,偿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而随着近期监管措施的解除,整整一年后,浙商财险终于迎来经历踩雷教训,重回发展轨道。

而金融业的另一家踩雷企业广发银行,也于近日受到监管处罚。银监会出重拳,对广发银行总行、惠州分行及其他分支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罚没合计7.22亿元,其中,没收违法所得17553.79万元,并处以3倍罚款52661.37万元,其他违规罚款2000万元。此外,人员方面,广发银行惠州分行原行长、2名副行长及2名原纪委书记分别给予取消5年高管任职资格、警告和经济处罚,对6名涉案员工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等处罚。

前行:专家称保险业要恪守能力圈,忌急功近利、赌博冒进

一家企业违约,却连环波及金融业,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引发,值得深思。对此,今年来监管也屡屡提及,2月,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2017年全国财产保险监管工作座谈会上表示,要认真总结浙商财险侨兴私募债风险处置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监管制度,督促保险公司提升风险管控能力,防止新增风险。要密切跟进非寿险投资型业务满期给付情况,督促保险公司加强资金调配,确保按时足额给付到位,切实维护好消费者权益。

与此同时,保监会也发现保险公司在开展业务层面的一些漏洞,及时弥补监管短板。7月20日,中国保监会正式发布《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办法规定,对经营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承保金额、承保业务范围都有了更加严格要求。

那么侨兴债违约到底给保险业带来什么样的教训,未来,保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加强风控避免踩雷?对此,蓝鲸财经采访了4名保险业专家。采访过程中,蓝鲸财经发现,专家们的观点,与今日保监会的公告较为一致,“合规经营、谨慎承接业务”成为发展良方。

“保险公司要专注保险的保障业务,落实保险姓保的核心理念。对非传统保障业务要谨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保险研究室主任郭金龙对蓝鲸财经表示。

审慎经营,是专家们提及最多的关键词。“可以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看浙商财险在侨兴债的教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室副主任朱俊生对蓝鲸财经分析称,市场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保险机构和经营者在试错中学习与成长。而且这种试错的过程还会有外溢效应,其他机构和行业,也会从这个个案中有所学习,即为什么审慎是保险企业家的首要品质,以及如何促进保险企业家审慎经营。

当然,复盘发现踩雷原因,痛点出发改进,也是保险企业反思的重点之一。朱俊生指出,保证保险虽然需求很大,一些公司将其视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但其也容易受到经济环境的整体影响,保险公司即使提取相对充足的准备金,仍难以抵御信用风险。因此,保险公司除了加强常规的风险管理,还应关注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防范由于环境与政策变化有可能导致的风险。

持相同观点的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保险所所长粟芳认为,目前财产保险公司大多是车险一险独大占的局面,占市场份额70%左右。一些保险公司为了创新,急于发展非车险的业务。“这种策略,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将来财险公司发展的一个方向”。

粟芳强调,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公司在发展非车险业务时,由于其在这个非车险业务方面的经验不足,出现了很多漏洞。此外,一些保险公司,可能稍有急功近利,盲目地去承担各种风险,却没有考虑这种风险背后,应该用什么方式来为保险公司提供保证。“浙江财险事件凸现出来,就是保险公司在发展新兴业务的时候。没有充分的去考虑风险,也没有考虑如何去进行承保控制。这个事件提醒保险公司,发展非车险业务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但是,在发展非车险业务时,一定要密切重视其中蕴含的风险,绝不能冒进”,粟芳建议称。

“每一家保险公司都有其能力圈,要敬畏未知,恪守能力圈,在提升管理能力建设过程中取得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平衡”,朱俊生强调,因此,保险公司要秉持审慎的原则,在试图探索新的业务的时候始终关注风险,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

“未来,针对非具体物质的信用或责任保险,应当引入第三方进行风险管理评估”,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郝演苏对蓝鲸财经表示。其建议称,未来,保险公司对于超过自身风险承保额度的业务应寻求再保险分保业务,建立风险双控措施。“如果再保险机构拒绝接受分保,直保公司不应以赌博心态冒然承保”。(蓝鲸财经 林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