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邦财险股东挪位:江西金控成榜首,中植集团挤出前三

对于金融企业跨界投资保险业的现象,有专家指出,企业应具备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能力,并在跨界前应评估自己的实力。

近日,恒邦财险发布公告,称其股东江西行政事业资产集团拟将手中6.41%的恒邦财险股份转让给江西金控,转让后江西金控将持有恒邦财险20%的股份,与赣粤高速、中铁股份同为恒邦财险第一大股东。而原为恒邦财险第三大股东的中植集团将顺延成为第四大股东。

近期因“冒名”事件烦扰的中植集团在金融市场已活跃多年,其中通过投资恒邦财险及横琴人寿拿下两张保险牌照,在其金融版图中扣上保险一环。而在中植集团不断拓展自己金融版图的过程中,被骗、冒名事件频发,对此,专家指出,企业在跨界时存在人才、经验等方面短板,应做好风险评估与管理。

恒邦财险股东挪位,江西金控成第一大股东,中植集团挤出“三甲”

1月10日,恒邦财险发布股东变更披露公告,公告显示,其股东江西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拟将其持有1.32亿股恒邦财险股份划转给江西金控。据悉,此前,江西事业资产集团原为恒邦财险的第五大股东,持有的1.32亿股占恒邦财险总股本的6.41%,此次交易的股东受让方江西金控原持有恒邦财险13.59%的股份,持股数量为2.8亿股。

交易完成后,江西金控将持有恒邦财险20%的股份,与江西赣粤高速、中铁股份并坐恒邦财险第一大股东的位置。而原来排在股东第五位的江西实业资产集团在交易完成后将退出恒邦财险的股东之位。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恒邦财险股权交易,或是“左手倒右手”集中股权的行为。公告显示,江西金控控股与江西行政事业资产的出资人同为江西行政事业单位资管中心,此次股权交易,可以说是江西行政事业单位资管中心对于恒邦财险的内部股权调整。

对于恒邦财险的股权收购或为江西金控在金融业布局中的一环,从公告内容来看,除恒邦保险外,江西金控参股控股的机构涵盖江西银行、江西信用担保、江西再担保、瑞奇期货等多家,其表示目前基本实现了在保险、银行、担保、证券、信托、期货、资产管理等金融“牌照”的全覆盖。

此外,此次股权交易使得恒邦财险的整体股东排位整体“挪位”,原为恒邦人寿第三大股东的中植集团被挤出“三甲”之位,成为恒邦人寿的第四大股东。

据了解,中植集团在恒邦财险第三大股东的位置上仅坐了一年。2017年1月,保监会发布对于恒邦财险变更股东的批复,同意施必得与翔麟矿业分别将其持有恒邦财险的5280万股、4620亿股股份转让给中植集团。原持有恒邦财险12%股份的中植集团在交易完成后共计持有恒邦财险16.8%股份,越过持股13.59%的江西金控,成为恒邦财险的第三大股东。

而此次通过受让江西行政事业资产6.41%的股份,江西金控反超中植集团,并将中植集团挤出恒邦财险股东前三位。

股份转让后恒邦财险股东持股情况

中植集团手握2张保险牌照,两家险企初起步整体向好

中植集团2001年进入金融业,此后,不断拓展金融版图,涵盖保险、信托、租赁、期货、第三方理财等领域,目前已拥有多张金融牌照。

“中植系通过定增、二级市场举牌、控股权协议受让等多种方式参与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商业利益”,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蓝鲸财经分析道。

而在保险方面,中植集团早已进军保险业,并手握两张牌保险牌照。具体来看中植集团手中2张保险牌照质量如何。

财险方面,恒邦财险2015年新获批成立,从2017年保费数据来看,表现较为亮眼,2017年1-11月,恒邦财险的单月原保费收入均环比上涨。其中11月恒邦财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5939.9万元,环比增长26.19%。

但业务高增长的同时,恒邦财险的投诉率也行业居首。据保监会披露的2017年前3季度保险投诉情况来看,恒邦财险投诉率达到了29.81件/亿元,远超财险公司4.82件/亿元投诉率的平均值,居于行业首位,值得关注。

此外,中植集团在寿险业也有所涉入。2016年6月,保监会发布对于横琴人寿筹建的批复,同意中植集团、珠海铧创等5家企业发起筹建横琴人寿,注册资本20亿元。从横琴人寿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5家股东公司分别持有其4亿股股份,持股比例均为20%。

半年以后,2017年1月,保监会批复同意横琴人寿开业,至今,横琴人寿开业正满一年。从运营情况来看,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横琴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6.75亿元,2017年第3季度,横琴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584.11%,风险评级为A级。

可见,通过投资横琴人寿与恒邦财险,中植集团手中已握有两张目前极为稀缺的保险牌照。通过对保险业的布局,或有助于中植集团打通在金融市场的产业链。

中植集团频繁被骗、冒名,专家提醒企业跨界应防范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植集团快速推进金融业布局的路上,也出现了不少“坎坷”。

在2017年3月,有外媒报道称,中植集团创始人解直锟在提交给开曼群岛法庭的文件中,指控伦敦私募股权公司XIO集团高管共谋诈骗其58亿元资金。此次纠纷追溯到2016年底,解直锟的代表向XIO发出信函,称解直锟在2014年出资帮助设立XIO并资助其收购两家中型企业,但在提出获得有关信息的六个月后,并没有回馈关于资金去向的相关信息,58亿元或就此蒸发。

2017年4月,易到创始人周航称,乐视挪用了易到13亿资金,导致易到资金链出现问题,有媒体报道,这笔资金为浙江中泰创展通过南京银行提供给易到的委托贷款,全额为14亿元,而浙江中泰创展为北京中泰创展的全资子公司,北京中泰创展的法人周律同为中泰创展的法人。中泰创展的第一大股东解茹桐为解直锟的直系亲属。一圈绕下来,最终被借走资金的是中植集团。

除被骗资金外,“树大招风”的中植集团也多次遭遇冒名情况。仅2017年,中植集团就发布了3封公告,披露其被冒名事件的情况。而刚刚转入2018年,中植集团再次宣称,有三家公司,济南智越、红图资本及中融创展冒用中植集团及解直锟的名义从事商业活动,目前已借中植集团名义进行集资理财。

宋清辉表示,在中植系布局金融业的过程中,屡次出现被骗、被冒名等现象,这种“尴尬”的情况与其跨界布局有关。“跨界进入关联度不高的行业,管理、人才、技术、知识等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短板,实际经营的问题或会比预想的要多,出现‘黑天鹅’事件的可能性很高”。

“企业应首先把主业做好,在跨界前要评估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考虑好对于跨界行业是否熟悉,是否有一定的发展规划”,对于中植集团跨界投资的现象,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郝演苏指出,“企业与相关负责人应具备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能力。”(蓝鲸财经 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