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度日已超一年,中法人寿增资事项仍未获批深陷泥潭

中法人寿近日公告称再向大股东鸿商集团“伸手”借款890万元,去年至今累计借款1.54亿元。业务停滞、深陷流动性危机,靠股东输血度日的中法人寿如何破局重生,对此专家给出了意见。

偿付能力告急,深陷流动性危机,资本金“消耗殆尽”的中法人寿近日再伸手向大股东鸿商集团借款890万元,今年累计两次借款2340万元,去年借款金额则高达1.31亿元。业务停摆,靠借款度日的中法人寿如何破局?对此,专家提出,进一步压缩外资占比,改变中法人寿外资寿险公司身份,或能带来一线生机。

断崖式下跌,中法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跌至-4035.94%

近日,中法人寿披露向股东鸿商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商集团)借款的关联交易公告,蓝鲸财经查看公告发现,此次中法人寿借款890万元,主要用于应对中法人寿出现的流动性风险,支付存量保单到期、退保等与客户相关的利益支出,满足维持日常运营的基本需要。

而在今年1月,中法人寿已向鸿商控股借款1450万元。根据1月披露的公告内容显示,鉴于中法人寿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并已出现流动性风险,“为履行公司作为保险企业的社会责任,维护公司存量客户的正常利益,维护公司和市场的稳定,鸿商集团向中法人寿提供借款。”

回顾来看,2017年中法人寿也曾频频向大股东鸿商人寿“伸手”借款。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去年中法人寿九次向鸿商集团累计借款1.31亿元,上半年发生三笔借款,集中在4月及5月份,下半年借款次数则显频繁,几乎保持着一月一借的频次。靠借款度日的背后是中法人寿营业收入为零的“困境”。根据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去年中法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仅为18.06万元,均为上半年收入贡献,从去年三季度至今未有保险业务收入,保险业务已停摆。

随着业务停滞,中法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更是“溃不成军”,自2016年3季度转正为负之后就一路下滑,2017年更是“断崖式”下跌,从2017年一季度的-277.08%下挫至四季度的-4035.94%。

连续八年亏损,鸿商集团“接盘”中法人寿未能扭转其颓势

据悉,2005年中国邮政和法国国家人寿合资组建中法人寿,注册资本2亿元,双方各占50%股比。2009年中国邮政另立门户,设立全资子公司中邮人寿,成立当年中邮人寿实现保费收入511.4万元,次年将业务铺开至全国五个省市,实现保费收入20.25亿元,增速惊人。

形成反差的是,2009年中法人寿保险业务收入2.7亿元,2010年下降为2.22亿元,且在2010年中法人寿转盈为亏,从2009年实现盈利270.1万元到2010年亏损1642.84万元。

2015年中邮人寿出清中法人寿50%股权,将其中25%转让给鸿商集团,另外25%转让给北京人济九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济九鼎);此外法国国家人寿将持有的25%股权转让给鸿商集团。在股份转让完成后,鸿商集团持股50%,成为中法人寿第一大股东,人济九鼎及法国国家人寿分别持股25%。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5年4月鸿商集团“接盘”中法人寿之际,中法人寿连连亏损,已呈式微。根据年报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中法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从2.22亿元锐减至234.8万元,缩水幅度高达98.94%,且连续亏损,从数据表现上看,2012年、2013年亏损幅度有所减少,分别为1773.04万元、698.44万元,但在2014年,净亏损额度进一步扩大为2492.87万元。

而在鸿商集团接手这三年,中法人寿的“颓势”并未得到扭转,2015年、2017年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5万元、18.06万元,垫底寿险公司,近三年保险业务累计收入6381.97万元,亏损额度则高达2亿元,其中2015年亏损4499.58万元,2016年亏损扩大至8153.93万元,2017年亏损程度有所缓解,却也高达7410.12万元。

增资扩股事项仍未获批,拟增资股东已生变数多有退出

2016年三季度,中法人寿风险评级由B转为C,四季度监管分类转为D级并延续至今,中法人寿表示,进入2016年3季度后,经营活动的收入不足以弥补支出,“长期来看,在无新业务现金流入的情况下,预计公司可变现资产将会被逐渐消耗,公司将面临流动性风险”。此外,中法人寿也表示将全力推动增资扩股工作,“以期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

但预期和现实的落差或再一步将中法人寿拉入“泥潭”。2017年4月中法人寿披露关于变更股东有关情况的公告,拟新增注册资本13亿元,现有股东鸿商集团、人济九鼎参与增资,法国国家人寿不参与增资,拟引入广西长久汽车、宁德时代、西藏先仁投资参与此次定向认购。

而根据8月份公告信息显示,西藏先仁投资已退出增资事项,其拟认购的8.57%股份由广西长久汽车接手,若增资事项获批,广西长久汽车将累计持有中法人寿28.57%,成为第二大股东。而拟增资股东退出也并非特例,在更早前就有吉林长久实业、安徽国圣投资相继退出对中法人寿的增资事项。

增资扩股事项迟迟得不到监管批复、业务停滞,靠向大股东借款度日的中法人寿在2017年三季度报中披露了自身面临的三大风险,首先是偿付能力不能不足,“因公司资本金长期未得到补充,再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评估体系下,公司经营费用支出导致实际资本持续下降,公司总体偿付能力低于监管要求”;其次在于流动性不足,“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资本金从未得到过补充,因持续亏损,资本金已消耗殆尽,现金流持续净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即出现流动性枯竭”;三是人员不足,“因目前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经营费用管控,导致人员流失,招聘困难,存在部分关键岗位人员配备不足,无法保证履职的风险。”

自2016年四季度起,中法人寿净资产由正转负,为-527.73万元,在2017年持续为负,2017年四季度净资产进一步下降为-7945.17万元。

专家:压缩外资占比改变公司性质,中法人寿或能谋求生机

已陷入流动性枯竭,资本金消耗殆尽中法人寿生机何在?“目前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压缩自身外资占比,把它变成中资公司”,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对蓝鲸财经分析道,“它关键是有一个外资25%的占比,如果把占比25%下降到24.9%,情况就不同了。比如光大永明,以前也是中外合资公司,压缩了外资占比之后,变成一个中资企业情况就不一样了。”

郝演苏进一步解释,中国保险业的放开是在金融领域中开放最早的,从2000入市到现在,机构比重达到三分之一,但市场份额却在较低水平徘徊,整个群体都是这样,除了独资的友邦情况好一点,“合资公司可能理念、观念方面也都存在差异,此外设机构、做业务方面也有限制。”

“从一个大的概念来看,中法人寿从出生下来命运就不太好,最早是法国国家人寿和中国邮政合作,中国邮政它遍及全国城乡各地的网点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但中国邮政‘生孩子’之后就把中法人寿放在一边,股权结构来回调整”,郝演苏说道,“当年中法人寿成立,在中法外交关系当中发挥了一个重要的作用,大家也比较看好,后来的一些变化对双方都有一些压力,特别是法国国家人寿,在法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机构”。我们目前对于外资寿险公司要求必须有中方合作伙伴,第一次就跟婚姻关系一样,第一次找对了人,就能很好生活下去,后来的伙伴从档次、从定位、从影响力而言始终没有一个跟法国国家人寿“门当户对”的中方资本。

“中法人寿最大的核心不是没有人增资,而是增资方案迟迟未得到批复,所以造成今天这个格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对蓝鲸财经分析道,“它没有办法就只能向股东借款。”

细究中法人寿最新的股东变更公告,若此次增资扩股事项完成后,鸿商集团的持股比例将从此前的50%稀释为33.3%,正好达到《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中“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三分之一”的要求,而法国国家人寿股权将稀释为3.33%,中法人寿的外资寿险公司身份将发生变化。

“法国人寿不再增资,一旦增资方案通过,它的股份就会被稀释,稀释到一定程度,比如百分之几,公司性质就将发生改变”,朱俊生说道。但因为监管各种考量,增资事项仍未批复,对此,朱俊生认为,“监管没有批准增资方案,这给中法人寿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蓝鲸财经 李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