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产品踩雷中科招商,前海开源被投资者“拉横幅”

股权投资本就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品种,不能用保本保收益的心态去投资。

一张“前海开源还我血汗钱”横幅图片将前海开源基金推向了风口浪尖。

4月19日,前海开源回应“拉横幅”事件,子公司新三板股权产品踩雷中科招商,因业绩表现不如人意引起投资者不满。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因巨额损失不满无可厚非,但激烈的方式也反映出,风险教育任重道远。

子公司旗下基金踩雷

4月18日下午,一张“前海开源还我血汗钱”横幅图片在网上广为流传。当日晚间,某微博大V转发了该横幅照片,并配以“公募难得遭遇如此窘境”的文字,舆论进一步发酵,把前海开源基金推向了风口浪尖。

据了解,此事件源于前海开源基金旗下子公司——前海开源资产于2015年发行的一款名为《前海开源资产锦安财富新三板资产管理计划》项目。声明中称,该项目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投资新三板已挂牌及拟挂牌企业的定增和股权,主要投向中科招商定增项目,并将于近日到期。但新三板近几年交易低迷,中科招商更是经历重大调整后于2017年底退市,该资管计划表现不如人意,导致个别投资者不能接受,情绪激动。4月19日,前海开源基金发布《关于前海开源新三板资产管理计划被“拉横幅”事件的严正声明》,回应公司被“拉横幅”事件。

早在4月10日,该资管计划的代销机构——锦安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也遭受投资者“拉横幅”施压。4月11日,锦安针对“横幅事件”作出声明:有个别投资者不顾法理,要求我司对该代销产品进行本金回购并支付年化8%-10%的收益。在这一无理要求被拒绝后,个别投资者便以组织并雇佣无关人员到我司拉横幅、穿白衫等各种非理性手段向锦安施加压力,企图通过对我司抹黑施压,逼迫我司妥协退让予以回购。

中基协备案信息显示,《前海开源资产锦安财富新三板资产管理计划》成立于2015年3月31日,认购方式为100万起,产品期限为3年,总募集资金1.57亿元,成立时投资者数量为110人。该资管计划的投资经理赵雪芹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多次获得《新财富》授予的最佳分析师称号。

数十家机构和个人参与定增

中科招商成立于2000年,是由中科院、招商局集团等联合发起设立的国内首家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专业管理机构,最高峰曾创造了1300亿市值神话。

作为一家知名私募,2015年3月,中科招商在新三板挂牌,并于同年的3月、5月和8月进行了四轮定增融资,定增融资总额高达108.84亿元,定增价为18元/股(除权除息后为2.98元/股)。与此同时,中科招商嗅到了并购重组的机会,耗资34亿元举牌了16家上市公司,一度被媒体称为冠上“囤壳王”、“定增王”等称号。

但好景不长,2016年开始,借壳受到持续的监管高压。2016年5月,股转公司提出私募八条挂牌新规(36号文),要求挂牌私募的“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2017年10月,股转系统划定挂牌私募自查整改大限为2017年11月10日,不合规就立马摘牌。

2017年12月25日,中科招商因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占总收入比例仅41%,不符合挂牌私募整改要求,以66亿元的市值被强制摘牌。红极一时的中科招商黯然离场。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中科招商退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0.61元,较定增价下跌了79.53%。这对众多参与中科招商定增和二级市场投资的股东们打击严重。

蓝鲸财经查阅中科招商退市前最后一次定增公告发现,2015年8月,共有14名新增投资者参与了定增的认购,其中前海开源资产恒通3号新三板专项资管计划认购了1470万股,认购金额2.65亿元。此外,还有中信信托、海通证券、宝盈基金子公司、融通基金子公司、红塔红土基金子公司、北信瑞丰基金、国寿安保基金等数十家机构和个人参与了定增。

对于此次投资者面临的巨额损失,某公募市场部人士向蓝鲸财经表示:“不理性的泄愤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但却引起了我们反思。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在产品设计和募集的过程中都要对投资者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而对投资者来说,是否充分了解和正确评估自身对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波动性较大的新三板市场来说,投资者必须保持谨慎,切忌盲目追风。”

2017年7月份,证监会出台了《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要求强化对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卖者有责”的要求,防范经营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向风险承受能力不足的投资者推介高风险证券期货产品。但如果在经营机构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后,投资者仍坚持购买高风险等级的产品,在经过必要承诺和确认程序后,可以遵从其意愿参与相关的投资活动。

前海开源表示,股权投资本就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品种,不能用保本保收益的心态去投资。由于市场环境改变等资产管理人不可抗拒力量,这些风险项目最终要靠市场化的手段解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