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S创始人张佳辰: 把数据治理权还给个人

通过区块链技术,发动生态体系建立更完整的信用数据库,帮助之前没有信用记录的人建立信用画像,也帮助信用记录良好的人获得成本更低的金融服务。

5月28日,在2018数博会区块链专场上,张佳辰作为嘉宾出席了主题为“区块链在社会治理场景的落地与应用”的圆桌论坛(本次数博会区块链板块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办,人民网、泰尔英福、钛媒体协办)。

张佳辰是区块链项目PTS的创始人,创建PTS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发动生态体系建立更完整的信用数据库,帮助之前没有信用记录的人建立信用画像,也帮助信用记录良好的人获得成本更低的金融服务。

在2014年张佳辰就开始从事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相关工作,在比特币投资者TimDraper的公司工作。那时办公室就有很多比特币的ATM机,并且了解到很多早期关于区块连技术,例如除了比特币之外有什么其他应用场景。最早的应用就是从支付领域,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和速度的提升。

除了哈佛商学院MBA,她还是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公共政策硕士,得益于这样的学术及商业背景,张佳辰对宏观经济、政策和社区治理有着独特的见解。

她谈到区块链背后的逻辑:把类似企业或者项目的小经济体治理原则,通过代码的方式把它实践出来,让这个整个经济体内部的经济行为以及价值传播本身摩擦力变得更小,然后把很多规则透明化和自动执行。

我国现有的信用报告范围和内容覆盖不足,当前国内有三分之二的人群是未被覆盖到的,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此同时各类信息数据更是呈现分散化的割裂状态,“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等现象同时存在。超过一半的人群因为缺乏信用数据,无法享受正规的金融服务,无法获得“合适的利率”,这可能是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

“数据整合采用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记账方法,一方面能使数据不易被篡改、保证相关的数据能够真实可用并对隐私信息进行保护。其次,还要在保证吞吐量、延时和安全性的情况下,达到行业场景所需要的性能要求。”她说道,“PTS网络目前可实现每秒超过1万次TPS,并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在1秒内返回评分结果。”

关于PTS和传统征信业,张佳辰给出了她的观点:我觉得他们肯定是有一些相关之处的,不同是在于PTS解决几个问题。首先,PTS是更自动化的数据调用机制,因为它是对市场的结构有一定的改良和优化,这体现在通过区块链这种机制来解决金融机构之间一部分互不信任的问题,有了这样的一些架构设计之后,在很多环节上不需要暴露原始数据,这样大家愿意参与意愿也会强一些。其次就是激励机制上面的利益分享,让一些有用户授权数据但在传统意义上讲又不是金融机构的个人和机构能够参与进来。

除了借贷领域,张佳辰认为保险也会有一些应用场景。举个例子,经常锻炼相比间歇性锻炼的人,理论上他们应该不同的保险方案,那么如何知道这个人确确实实是在持续锻炼的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有一些APP以及物联网设备可以作信息数据共享,这样的话就是能够比较好的获得真实数据。另外,保险本身与信用评分直接关联,美国保险协会有研究表示,信用分最低的这10%的人的保险服务成本是信用分高的这10%的人的三倍。

“把数据治理权还给个人的过程当中将会产生很大价值,因为向你提供数据的人同样也是将来需要各种金融服务的人。”她这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