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力创通暴走的应收款:IPO后长期靠赊销扩张,只挣数据倒贴钱

华力创通暴走的应收款:IPO后长期靠赊销扩张,只挣数据倒贴钱

华力创通周末刚刚披露的三季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增长超过两成,净利润增长超过七成——乍一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份相当不错的前三季度经营成绩单,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华力创通的真实盈利能力,确有其表面数据那么光鲜吗?

财报研究院综合对比华力创通财务报表后发现,尽管表面数据显示该公司盈利能力不错,但华力创通长期处于只挣数据却倒贴钱的状态:利润表数字显示公司盈利不少,但经营现金流却长期与净利润数字背离,甚至是入不敷出——这种状况,自华力创通成功IPO之后至今一直长期存在。

财报数据表明,在成功IPO后,华力创通管理层长期通过大额赊销的方式做大公司账面营收和利润,其增长模式对持续的资本补血能力存在极高的要求,一旦再融资能力受损,其增长能否持续也将充满疑问。

IPO后长期只挣数据不挣钱

根据华力创通上周末发布的三季报,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4.24%;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3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2.62%;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华力创通归属股东的净利润达到了4667万元,更是实现了110.29%的超高增长。

但财报研究院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先不要被区区一张利润表的靓丽数据蒙蔽了您智慧的双眼,因为您还没看另外两张表——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

先看看现金流量表:

在利润表显示华力创通盈利数据不错的同时,其现金流量却呈现出一翻截然不同的景象:

今年前三季度,华力创通的经营净现金流出现了5282万元的大额净流出,与其利润表上的4834万元的净利润形成鲜明对比——也就是说,华力创通今年前三季度实际上是只挣数据不挣钱,甚至是可以说是不仅不挣钱,而且还是倒贴钱。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只挣数据不挣钱现象在华力创通并非今年独有。

2010年,华力创通成功IPO,在此之前,在巨大的IPO通关压力下,华力创通勉强保持了2008-2009年净利润与经营现金流数据的基本吻合,但2010年成功上市之后的华力创通一直到现在,其每年的净利润数据均与经营现金流数据之间始终都存在巨量的背离,尤其是在其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上这种变脸最为夸张:

2010年,也就是在华力创通成功上市的当年,其利润表显示公司账面净利润高达5036万元,但其同期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却只有675万元,与其IPO之前存在天壤之别——此后,这种指标背离一直存在至今,以最近的2017年为例,当年华力创通账面净利润8150万元,但其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却反而流出了9045万元,其余年份的背离详见下表:

(单位:万元)

净利润

经营活动

现金流净额

2010

5036

675

2011

6128

3315

2012

4506

1695

2013

1222

-1547

2014

4233

1003

2015

2879

-2913

2016

4927

2734

2017

8150

-9045

8年累计

37081

-4803

由上述数据统计不难看出,自2010年成功上市以来的8年间,华力创通累计实现了3.71亿元的净利润,但其经营现金流净额的累计值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趋势,累计净流出4803万元。

在财报研究院看来,如果华力创通的净利润与经营净现金流之间只是其中某一或某几个年份存在偶发性背离,这或许不难理解,但其IPO前后如此长期持续的巨额反差,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华力创通在IPO之前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财务粉饰过程?

应收款节节扩张堆出的高增长

为什么华力创通会出现净利润与经营现金流净额长期持续背离的情况?是什么支撑了该公司的营收和利润的增长?

财报研究院发现,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华力创通的管理层一直在通过扩大应收账款的方式,驱动公司账面业绩的增长,但实际的经营现金流却远远低于其营收规模。

财报数据显示,华力创通的营收规模从2010年的2.12亿元,逐步增长到2017年的5.71亿元,8年间累计只增长了269.34%;与此同时,该公司的应收款规模却从2010年的7498万元,迅速增长到2017年的7.67亿元,增幅达到了10倍有余,远超其营收的增幅。

2010年以来,华力创通的营收规模与应收款规模对比详情如下:

单位:万元

营业收入

应收款

2010

21200

7498

2011

30200

11100

2012

28000

14400

2013

30400

19100

2014

40300

26600

2015

41500

41600

2016

41900

46000

2017

57100

76700

2018Q1-Q3

40600

88300

从上述数据对比不难看出,华力创通自上市以来的业绩增长,基本都是靠持续赊销堆出来的账面数据。在大额的长期持续赊销中,华力创通虽然实现了账面营收和利润的持续增长,但其应收款同样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前两者,这导致华力创通长期以来只挣数据不挣钱,甚至很多时候是倒贴钱。

这种情况在今年前三季度仍然如此:

华力创通今年三季报数据显示,该公司账面上虽然实现了4.06亿元的营收,但其应收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却高达8.83亿元,较其年初的7.67亿元增加了1.16亿元。实际上,华力创通今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所获得的现金”只进账了2.94亿元,明显小于其营收规模——由此可见,华力创通三季报靓丽的数据,同样也是持续大额赊销堆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华力创通8.83亿元的应收款规模,相当于其前三季度营收的两倍有余,相当于其2017年全年营收的1.55倍,其应收款周转率只有49.21%,远远低于同行业的重要对标对手北斗星通,北斗星通最新的应收款周转率达到了108.42%,是华力创通的两倍有余。

靠持续补血扩张的模式或难以为继

长期依赖赊销,通过扩张应收款的方式去做大营收和利润规模,是华力创通自上市以来一贯的“保增长”模式。在财报研究院看来,这种增长模式对于资本的补血能力有着极高的需求,一旦企业融资补血能力受到影响,这种增长模式恐怕难以为继。

幸运的是,从2010年上市至今8年间,华力创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补血机会:2010年1月,华力创通通过IPO发行新股的方式,获得了5.05亿元的募集资金;2017年5月,华力创通通过增发新股的方式,又从资本市场获得了2.4亿元的融资;2018年2月,华力创通再次通过增发新股的方式,获得了4亿元的再融资——以上三次新股发行,让华力创通在8年内获得了11.45亿元的巨额资金,正是这些巨额资金的持续注入,才让华力创通管理层有足够的底气通过持续赊销、不断垫资的方法,实现账面营收和利润的做大。

财报研究院注意到,得益于持续从资本市场成功获得补血,华力创通近年来资金链一直处于较为宽裕的状态,虽然该公司管理层持续通过垫资赊销的方式实现增长,但华力创通的负债和财务压力却一直都非常小。在华力创通上市后的8年时间里,除了2017年公司付出了不到232万元的财务费用之外,在其余的7年里,华力创通的财务费用全部为负——也就是说,华力创通巨额的IPO和再融资募集资金躺在银行里每年都要产生不少的净利息收入,以今年前三季度为例,由于华力创通今年初获得了2.4亿元的再融资募集资金,让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财务费用继续呈现净利息收入的状态,其利息收入接近225万元。

不过,令财报研究院感到担忧的是,华力创通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获得的补血,如今已经被这种垫资赊销保增长的方式烧得所剩无已:最新的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尽管华力创通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其货币资金余额达到了2.24亿元,但其中绝大多数已经处于各种受限状态,其目前可随时调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只有不到6942万元——也就是说,留给华力创通管理层故伎重施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如果未来不及时调整增长方式,加强应收款的催收,华力创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或许很快就会遇上增长瓶颈问题。

财报研究院认为,在当前资本市场持续不景气的情况下,A股的融资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短期内已经不大可能通过增发或配股的方式获得新的融资;与此同时,由于债券市场违约黑天鹅频发,投资者偏向谨慎,此举导致企业发债的成本空前提高,银行信贷的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在这种情况下,华力创通的管理层必须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转变过去长期以来的增长方式和思维,寻求可持续增长之道。

财报研究院版权声明:1、财报研究院所有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务实在显著位置正确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名称,并及时联系我们获取授权和备案;2、未经允许,转载方不得对文章内容和标题作任何违反作者愿意的修改,对于拒绝配合的侵权行为,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