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教育大会| 资本、技术、民办机制,谁才是市场蓄力源头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深挖的行业。但由于资本和资金的过多关注,打乱了一些节奏。

2018年的教育行业格局与2017年相比有了不可忽视的变化。

这一年,教育行业相比于过去的一年更加风起云涌。无论是资本并购热潮消退,还是新民促法送审稿带来的震荡;抑或监管层对K12校外辅导机构的规范与整顿促使素质教育“黄金时代”到来……,2018年的教育行业,政策频发下蕴藏着向好发展的勃勃生机。

在波澜壮阔的行业大势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如何应对新政加速落地、机构投资趋冷与发展路径抉择的变局?

在成立两周年之际,蓝鲸教育选择与教育同仁一起回顾教育行业发展的成绩,寻找未来可以协力共进的方向。

11月8日,蓝鲸教育在京成功举办2018蓝鲸教育大会。本次会议以“变革·蓄力”为主题,数家上市公司掌门人超百位企业家悉数莅临。

会场上汇聚了中国教育行业监管层、教育机构决策人、教育资本机构管理者中的核心人物,旨在通过对教育行业一年来的深入观察与解读,探讨出行业在政策、资本两端加速优化调整之时,最为适合自身发展的跑道。

以下为第二个圆桌论坛内容精要,参与嘉宾包括ATA总裁黄威(主持人)、皖新资本CEO郭剑寒、21世纪教育集团总裁刘占杰、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肖盾、沙利文大中华区高级执行总监张葛建。

论坛2主持人:ATA总裁 黄威

黄威:最近大家都在提寒冬,但我个人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美,大公司和小公司也分别做不同的事。对资本来讲,主要看这个事情是否可做;对产业而言,也并没有体会到冬天或者是季节变换。但的确资金变得更紧张募资变得更困难。所以针对这些事儿,请教一下各位。

沙利文大中华区高级执行总监 张葛建

张葛建:我们也认为并不是寒冬。从我们服务的13家港股教育上市公司来看,大家的判断是市场处于调整期,资本还是长期看好教育行业的。教育和医疗都很热,但医疗是针对一部分人,而教育是针对所有人。同时,引进国外品牌和资本,以及把中国好的经验分享到国外的事是不断发生的。所以资本在教育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优化。

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 肖盾

肖盾:我2007年毕业以后就赶上了金融危机,这么多年坚持做教育的感觉是,经济周期对教育业务没有太大影响。反而是我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空档越来越大,机会也越来越多。校外校内也好,技术相关不相关也罢,整体市场是在增长的。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深挖的行业。但由于资本和资金的过多关注,打乱了一些节奏。我们作为一家创业企业,一直专注的是如何更好把教育和科技结合起来,满足用户需求,怎么更好促进教育公平以及提升教育效率。我相信只要继续满足用户需求,对行业做出贡献,行业会发展的很好。

21世纪教育集团总裁 刘占杰

刘占杰:经济周期和自然周期是一样的,都有四季轮回。目前的资本寒冬,更多是体现在资本市场对教育的估值上。但是,我感觉我们自身的业务和基本面依然是在增长的。不管外面怎么样,只要能在寒冬中活下来,后面一定会更精彩。

皖新资本CEO 郭剑寒

郭剑寒:为什么大家觉得今年是寒冬呢?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保护主义和极端恐怖主义在抬头。从国内来讲,实际上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体制成本增加(包括税收)所致。在此格局下,资本市场难受是一定的。但是我们自古以来适应能力很强,可以在世界上各个角落生存。这几天,高层也在出台各种各样鼓励措施。教育是个好行业,但不代表每个企业都好。再好的行业也有死掉的公司,所以一定要做好自己。

黄威:大家如何看待民办教育最近遇到的监管政策和做法?

郭剑寒:今年的民促法送审稿是由司法部自己来征求社会意见,这在立法史上很少见。司法部在保送给更高级别立法机关前还征求意见,也是想更好听到公众声音。这也看出教育对全民的影响是很大的,这是好的一面。

办教育其实是需要钱的,但大众容易把非营利和能否盈利能否赚钱划等号,这种误解可能不是很合适。行业在变好,透明度在增加,政策制定者也在关照各方利益,如果导向上更开放一些就更好了。

黄威:因为这个社会在分层,民办教育和继续教育就是自己的再选择。下面请刘总分享一下对民办教育政策和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

刘占杰:21世纪教育集团涉及到三方面内容:大学、K12、幼儿园。从大学角度来讲,每年招生数据显示本科阶段有一半是独立学院完成的,而独立学院是民办。K12主体基本上也都是民办,这很明显。最后,60%幼儿园也是民办幼儿园。所以民办教育不仅仅是公办教育的补充。十九大提出,我们当前的社会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目前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的矛盾。

政府提供的是公平,而公众有更好的教育需求,谁来解决?这样看,我们民办教育恰恰在某些阶段或是某些细分领域,能满足其更美好的生活追求,这也是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存在的客观事实。

肖盾:我们的业务主要在线上,所以对民促法和民办教育研究较少。在十九大报告中,“教育”出现了37次。总书记讲了两句话,一是加快教育现代化,二是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部部长也讲过,未来的教育,每个学生追求的应该是个性和自由。

要实现这些目标,首先要公办民办结合起来。公办促进的是教育公平,而真正要让每个孩子都能自由个性发展,肯定需要市场化的机制,引入竞争,引入外界,包括资本市场力量,才能更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其次,还要引入科技力量。

对于在线教育的监管,目前政策并不明朗,到底应该怎么管,还在探讨中。但是我们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

张葛建:民办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对公办教育的补充,还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和投资,也产生了一大批比公办校长更有情怀的企业家。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未来会有大量的幼儿园缺口,公办学校短期内没法满足。所以就需要更多有情怀的企业家投身到民办教育热潮中,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的政策可能有些不理解的地方,但这是一个规范市场的过程。所以从5-10年来看,资本市场还是很看好教育行业这个大市场。

黄威:我注意到几个大的趋势,线上线下融合、校内校外融合、民办公办融合,以及资本产业融合。在整个教育创新领域,科技起到了很大作用。那么人工智能对教育行业会起到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企业应该如何去运用?是否会成为泡沫?

郭剑寒:刚讲到教育1000多年没怎么变过,我很认同。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不过教育有一个风口已经来了,就是AI和教育的结合。对于这方面的创业者,可能不需要太多资本,拥有技术和热情就可以。但是AI不能无限夸大也不会解决所有事,那样的话就肯定有泡沫。

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立足教育本身,即如何把AI放到教育基因里面。对于新技术不要排斥,但要更谨慎。可能培育时间比我们想象的更长,尤其在宏观经济不大好的时候。未来很美好,不过要立足教育并活下去。

刘占杰:新技术的确提高了我们教学效率和管理效率,但教育还是要回到教育本身。教育本质是什么,是对于生活真切的这种感受,能不能感受到。技术是手段是平台,但取代不了教育本身。

肖盾:AI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数据等等。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如何利用AI来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这是我们比较关注的。我们找到了两个场景,第一种是通过技术优化现有流程,甚至把原来的替代掉。第二是有了数据以后怎么利用。未来的方向是把学习过程由人纸互动变成人机互动,这样就更实时更个性化,互动效率也高很多。

我们每天产生上亿条学习数据,最后就两个作用,一个是通过这些数据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个性化目标,一个是通过数据更好去理解学习本身的各个环节。但这个环节非常复杂,技术不可能完全代替人。机器可以承担很多教的部分,但育的部分一定是人和人的交互,灵魂和灵魂之间的沟通。

大家可能会高估AI在未来短时间内的作用,但长期来看并不是一个泡沫,AI还是会对这个行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实际上,我们需要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找到培养未来人才的目标和方法。任何技术都是中性的,怎么用完全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如果这个价值观是好的一面,就可以把人的本性、对真理的追求、对美的追求挖的更深。我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爱,是一代人对下一代人自然的爱。所以,希望技术企业更加端正自己价值观,把方向定义清楚。

张葛建:AI首先对很多行业都会产生影响,包括代替很多人的作用。就像我们所在的服务业,市场咨询、审计、会计都存在被替代可能。所以我们公司也在深圳做研究院,探索如何更好利用技术。

AI对于教育行业,我个人认为始终是辅助,因为教育本身这么多年来并没有发生变化。除非AI有一天有了感情,这个对人类社会的颠覆就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