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传钧:企业年金做好才是金融机构未来的蓝海

目前,企业年金积累了1.3万亿,齐传钧认为,企业年金做好了,才会是金融部门和机构未来的蓝海。

近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第十三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判断中国的养老市场已经开启,并就此形势下金融业存在的机会进行解读。

养老市场已经开启,市场机遇齐“迸发”

基于需求和供给下的四点分析,齐传钧认为现在的养老市场已经开启。

具体来看需求方面,首先,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带来的是老年人服务市场需求的出现;第二,对于年轻人也是一个要求,年轻时仅靠国家提供的养老金,未来是不够的,这就要加强个人的养老储备;第三,社保改革重心的转换,今年已适时推出了个人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但作为一个市场,除有需求外,还须有供给端。从供给方面看,齐传钧表示,因为现在技术的成熟,使得金融投资,在原先那些流动性,信息不对称的非标资产可以运作情况下,扩大了养老金投资的范围。

虽然养老市场已开启,但这个市场在哪儿,规模有多大,未来能做什么仍是现实问题?从全国的主权养老基金来看,目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所管理的自有资金在2万亿左右。同时,今年又出台了政策,将国有股的10%划转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也带来这一资金规模的增长。

“当然,国有股划转完了以后,绝大部分是不允许变现的,但是很多国有股,收益性很差,这就给金融业带来了机会”,齐传钧认为,怎样使国有股,在不变现的情况下增值,能够带来额外的现金流,这是市场应该关注的一个重点。

再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方面,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节余储备是5万亿,但到目前为止,要投资的合同金额只有七千多亿,实际到账金额不过四千多亿。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这与养老基金沉淀在各个地方的基金归集不上来是有关系的”。齐传钧认为,如果能把这部分启动了,也会给金融业带来机会。

需要提及的是,这五万亿都沉淀在各个地方的银行里面,这是利好银行的。齐传钧指出,这肯定是满足不了保值增值,满足不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早晚有一天要把这部分钱拿出来进行市场化投资,这也是一个机会。

然而,在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方面,伴随着双轨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设立了职业年金,据齐传钧测算,职业年金大概每年的增量有1000亿,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目前企业年金积累了1.3万亿,虽然齐传钧对其未来发展持谨慎观点,但却认为,企业年金做好了,才会是金融部门和机构未来的蓝海。

此外,对于今年实行的个人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齐传钧对这个制度本身持看好的观点,但对于试点却持保留意见。他认为很多相关问题没弄明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正确认识这个制度以后,这个规模也是巨量的,可能会达5万亿以上,超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尽管市场规模巨大,但到了老年的时候,养老基金并非一次性给付,而是需要年金化,目的是防止有些人60岁退休了拿到钱,没有规划的把钱花完后,再向政府索要,所以齐传钧也认为,养老基金的年金化,也是保险市场未来巨大的蓝海。

养老金蓝海下,投资方向也需谨慎

面对巨大的市场规模,未来的空间在何处?“到目前为止,很多概念都没搞清楚,比如说企业年金为什么发展不好,个人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期限长,收益低的问题”,齐传钧表示,看起来市场大,如果很多问题没想明白,未来这个市场开启规模还是受局限的。

在此背景下,齐传钧从养老服务市场、养老社区、长期护理三个投资领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就养老服务市场而言,首先会联系到以房养老,在考虑到中国房产目前的状况,以及中国人口的结构后,齐传钧对这个市场还是持慎重态度。“当然,有些局部市场,比如说北上广,不管未来人口老龄化多严重,年轻人还是要到经济活力比较足的地方,这个市场有,但是一定要慎重”,齐传钧补充道。

在养老社区方面,目前大部分的保险公司,都在关注高端社区,但是高端社区的人群毕竟不是那么多。齐传钧表示,需要创新、开拓一些中档社区,把老百姓进入中高端社区的成本降下来,或者是把市场做大,保险才能有更多机会。

对于长期护理领域,从去年开始,就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齐传钧表示,对这个长期护理,一直持有保留意见,他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地方长期护理的试点,用的都是医保的资金,“随着人口老龄化,医保资金早晚有一天是不够用的”。

此外,谈及创新问题,齐传钧还提到互助保,互助险类产品,他认为这是一种创新,是一个市场。他表示,如果看到这种机会,能够做出一些制度或者是产品的创新,这个肯定是需求,但通过国家医保资金来补贴的,肯定难以长久。(蓝鲸保险 关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