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倒的维维

曾经欢乐开怀的维维豆奶,因为一场“宿醉”,一度乱了方寸。

投稿来源:云酒头条

对于维维和酒业,这都是一段值得去深思的过往。

曾经欢乐开怀的维维豆奶,因为一场“宿醉”,一度乱了方寸。

如今,酒意正消。

2019年8月6日,随着江苏南通综艺集团的正式接手,维维股份与贵州醇在爱恨纠葛7年之后,终是一别两宽。

交接完成的当晚,维维便公告新动向,宣布引入国资新盛集团作为公司大股东,同时着重发力粮食产业。

一前一后,利落干脆,似乎对酒业已毫无眷恋之心。

也难怪,过去这7年对维维来说,的确是不堪回首。

枝江的高开低走,贵州醇的一路崩塌,让维维损失的不仅是数个亿的投资,连带着曾经辉煌一时的“豆奶大王”形象,也在多元化战略的不断折戟中日渐模糊。

如此高昂的代价,显然不是一个潇洒的转身就能抹平。于维维,于酒业,这都是一段值得去深思的过往。

倘若要追溯根源,着眼的范围便不只是这7年,而要回到2006年维维以收购双沟踏足酒业之初。

那是一个看起来名利双收的起点,但也许,正是一场幻梦的开始。

成立于1992年的维维,也是见过大场面的。

作为中国豆奶行业的开创者,早在1997年,维维豆奶的销售额便达到了13亿元,并且占据豆奶市场近八成份额。

2000年,维维又作为“豆奶第一股”登陆A股市场,上市募资超10亿元。

然而,少年得意未必是一件幸事。过早品尝到成功滋味的维维,对于成功的理解似乎多少显得有些急切。

1998年之后,受金融危机等影响,维维豆奶的销售额从高峰时期的13亿元滑落至9亿元左右。这也许是维维所经历的第一次挫折,压力下的维维选择了战略转移。

2000年6月维维登陆资本市场后,开始广泛涉足乳业、白酒、地产、生物制药、粮油、煤矿、茶叶、金融等多个领域。直至2015年前后,拥有众多产业的维维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多元化帝国,然而,这个帝国的每一寸疆土,其实并不稳固。

曾有媒体评价维维的多元化之路,称其“在每一个领域,无一不是兴之所至,大多浅尝辄止,直至企业格局变得凌乱和无序”。

在维维众多的投资案例中,也曾有过一段为外人津津乐道的成功经历,就是2006年对双沟酒业的收购。

2006年11月,维维以8000万元收购双沟酒业38.27%股份,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2008年3月,维维再度增持双沟,耗资3600万元将持股比例增加至40.59%。

2009年9月,洋河与双沟合并的前夕,宿迁市国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3.98亿元的价格,将维维所持有的双沟股份悉数收回。

仅此一项,维维便从中获取投资收益2.53亿元,投资回报率高达218%。如果再加上双沟每年贡献的盈利,维维的总收益则接近3亿。

在不到3年的时间,净赚近3亿,对维维而言,这应该算得上是一次完美的投资。也正是这几乎仅有的一次大获成功,促使维维接二连三地押注酒业。

然而,好运并没有再次降临。

与试水双沟不同,维维对枝江的收购是下了血本的。

根据维维股份2009年9月29日发布的一份《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向的公告》显示,维维收购枝江51%股权的3.48亿资金来源,是原计划投入到“婴儿食品饮料及婴儿配方奶粉生产项目”和“塑料彩印外袋及纸箱生产线项目”的募集资金。

不惜变更募投项目实现收购,至少证明维维对于进军白酒行业起初是诚意十足的。

在该公告中,维维也表示,收购枝江“使公司真正拥有了一家中国白酒前十位的企业,初步实现了公司进入白酒产业的战略目标”。

彼时的枝江也的确值得维维去下这一番工夫。

在被维维收购之初,枝江的销售收入已接近14亿元,且产销规模连续多年位居湖北酒业之首。也正因为如此,此次收购一度被外界描述为“枝江下嫁”。

对于这次联姻,时任枝江董事长蒋红星、销售公司总经理曹生武等多位重要股东当时都认为,维维入主后将会给枝江带来更好的发展,其中一个关键理由是维维自身的主业相对较弱,枝江归属维维后将占其至少八成的净利润份额,“维维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生存,也不可能荒废枝江酒业这个品牌”。

最初几年,维维的确对枝江寄予厚望。

云酒头条查阅维维年报发现,维维与枝江真正的“蜜月期”实际只有2009年至2011年这不到3年时间。

期间,枝江业绩不断走高,营收贡献从2009年的14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19.99亿元。在维维的官方表述中,白酒也作为公司的主要支柱产业被着重强调。

从2012年开始,随着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枝江的业绩也受到影响,而此时,维维尽管仍对白酒产业抱有期望(比如耗资3.57亿元收购贵州醇51%股权,并在2013年行业低迷之际以2.4亿元增持枝江20%股权),但在公司发展战略上已调整为“立足大食品战略,继续关注可能的项目发展机遇”,并先后涉足地产、茶叶等板块。

此后维维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为“大农业、大粮食、大食品”,酒业在其中的战略比重则日益降低。与之相对应的是,枝江酒业自2012年以来业绩一路下滑,而贵州醇更是沦为彻底的包袱,直至被转手。

随着维维对贵州醇的清盘,如今营收规模已缩减至5.83亿元的枝江未来命运如何,也成为业界关注的一大悬念。至少从维维2019年的发展规划中,已几乎看不到关于酒业的任何表述。

回望维维做酒的这13年,期间三次投资看似有成功有失败,但在双沟身上的所谓成功,很大程度是运气的成分。如果单从运营的角度来看,维维做酒实际上与它在其他领域的多元化尝试一样,均收效甚微。

主业不强、产业分散是维维多元化战略屡屡受挫的重要因素,而根本的原因仍在于维维的投资心态和对企业成长的理解。

纵观维维的战略转型,似乎始终遵循着一条进退原则,就是在行业形势好时进入,行业形势不好时选择退出。

然而,无论对哪个行业来说,都存在起伏的波动。如果没有与行业共同进退的长远规划,那么很难获得长期的投资收益。

即便是在行业发展形势好时踩准了时机,获得了短期回报,也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行业调整中再作为学费交出去。维维在酒业的这三次投资,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过于频繁的跨界投资和收效甚微的投资收益,不仅让维维逐渐丢掉曾经作为豆奶大王的优势地位,还日积月累出了一个巨大的资金缺口。

根据维维股份2018年报显示,年内维维累计负债达到54.12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4.8%,其中短期内要偿还的流动负债为51.05亿元。

曾替维维接盘地产和贵州醇等项目的大股东维维集团,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根据8月19日维维针对上交所关于维维集团向新盛转让股权的问询回复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8月1日,维维集团共持有5.50亿股维维股份,其中累计质押公司股份达到4.79亿股,占其持股比例的87.07%,而质押原因则“主要用于流动资金贷款”。

此次维维集团向新盛转让股权,甚至放弃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正是为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回笼资金,归还银行贷款。

尽管新盛集团在未来12个月内并无控股维维的打算,但维维能否凭借股权出让获得的10亿元资金顺利翻身,仍然是个未知数。

但愿经历这一番曲折,酒意渐消的维维能够真正清醒过来。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