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让薪”的爱回收已经覆水难“收”

疫情侵袭,线下为主的企业如何渡过危难?

投稿来源:靠谱的阿星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很多行业的发展节奏,已陆续复工的部分企业实际上大多是依靠远程办公。而餐饮、交通、旅游、制造、教育等传统行业,以及过度倚重线下的一些平台却举步维艰,即便复工也在面对无客源、人员工资、租金带来有可能资金链断裂的危机。面对业务遭受“黑天鹅”事件断崖式下跌的新常态,他们又将如何度过难关?也许,有的企业依靠过往储备还可以支撑,有的却熬不过这个“冬天”。

01

线下企业陷入到“集体焦灼”

清华、北大此前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结果显示“受疫情影响,29%的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将超过50%,58%的企业收入下降将达20%以上,85%的企业现金流维持不了3个月生存,39%的企业计划通过停产歇业、裁员降薪应对现金流短缺。”由此可见,倚重线下的企业,今年的生存形式格外严峻。另有报告显示,企业账上资金能支持3个月占据高达86.22%,账面资金能够支撑3月的企业仅为13.78%;而在疫情之中特别严重将导致的亏损占据29.43%、因为经营暂时停顿高达38.90%;而勉强维持以及影响较小(含不受影响)的公司加起来为31.67%,情况确实较为严峻。

西贝莜面村老板贾国龙是真的着急了,率先公开接受媒体采访称,“如果疫情持续,西贝即使向银行贷款也撑不过三个月”瞬间引爆舆论场;外婆家餐饮创始人吴国平说“天一亮就要支付250 万元”;海底捞内地所有门店暂停营业;星巴克中国目前也已临时关闭2000多家门店;木屋烧烤自发地组织了一场请求“工资减半”的减薪运动,据其发布的匿名调查问卷显示,76%的员工自愿支持这一行动。

不单单是餐饮行业“门可罗雀”,线下教育机构也瞬间按下暂停键。有的甚至没尝试转型就直接放弃了挣扎,例如2月6日,国内最大的线下PHP培训学校“兄弟连”宣布倒闭。而那些坚持做O2O模式依靠线下培训门店业务的公司也不好受,等于“缺了半条命”,目前几乎所有教育公司连非盈利性质的学校也必须全盘线上化、远程化。

此外,偏重线下广告业务比如电梯传媒业务也面临一次洗牌。还有手机通讯行业亦无法独善其身,各大品牌早已制定好的新品发布节奏被打乱,线下供应链、销售渠道遭受巨大的冲击。

“覆巢之下无完卵”,二手回收平台爱回收也在渡劫,去年下半年就有媒体质疑“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官方公告显示,爱回收获得的融资现金仅为2000万美元”而爱回收线下门店数量超过600家,疫情期间极高的线下成本弊端显露无疑。

对一个企业而言,没有营收和利润几乎等于处在缺血状态,在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前提下没有三个月现金流储备离破产也只有三个月了。疫情之下,“活着”才是王道,要么自救要么等死,没得选,这已经成为当前压到一切的紧迫任务。

02

发展模式的自我反思

为什么大部分线下企业会遭遇业务断崖式下跌,只能通过裁员降薪渡过危机,甚至有的直接宣布倒闭?移动互联网自2014年爆发至今,对各个行业业务模式都有冲击,但是喊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么多年,对于很多实体企业而言并没有深彻的改变。这场疫情能够让我们“痛定思痛”总结教训。

1、发展模式过度依靠线下,缺乏线上运营思维

很多长期线下经营的企业由于“路径依赖”没有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另辟蹊径打造“第二曲线”的压力和魄力,对于互联网进化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的“天下大势”熟视无睹;实际上,只有线上线下协调化才不至于被单一环境的风险“卡脖子”。此次过分依赖线下的企业,不出意料,其经营收入将会停滞。如何适应线上的营销渠道、重用有线上思维的年轻人、并整合第三方电商和推广渠道获得新的客流,已经迫在眉睫。

2、自有流量单一、不足,过于沉迷“规模效益”

部分兼有线下、线上运营的企业,此次为何也会遭受重创?此前很多人迷信“规模效应”带来的边际成本降低,不惜烧钱做大市场,甚至成为行情好的时候一种风气。事实证明,这种“规模效益”适用于标准化作业的制造业、快餐业,对于生鲜电商、二手回收平台这种非标化、运营难度较大、偏重于线下的行业而来,盲目追求规模则意味着更多的人员成本、渠道成本、管理成本,会适得其反。

以二手回收平台爱回收为例,该项目有官网、微信、APP等众多线上平台,还有京东的流量入口,曾经一度为追求规模效应,从2013年开始,陆续在各大城市的主要商场和购物中心布局线下门店,截至2019年扩张到600家。因为爱回收的线上自有平台流量匮乏,引流线上依靠京东,当面对突发情况疫情时,爱回收的流量要看别人脸色,自己无法做主。实事求是的说,以今年这样的环境,即便是京东这样的大企业,因为业务众多也需节流、发力核心业务,自然也难以给与爱回收更多照顾;此时这种“重线下”的O2O的线下获客的“武功”一废,再就上缺乏自主线上流量,也就“风雨飘摇”。

3、现金流捉襟见肘,面临断裂风险

资金只有流动起来,才有价值,越是大企业越是不愿意把大量资金存放在账上不动。但疫情期间,企业订单大幅下滑、收入锐减,而店铺租金、员工工资等固定支出又必不可少,企业账面上的资金有限,如果不能快速压缩运营成本,极有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是中小企业不堪重负选择倒闭的重要原因。

笔者之所以担忧爱回收的处境,根据此前爱回收对外透露,一家线下门店一次性硬件投入7万元,加上每个月的运营成本(3个员工的工资和房租)约有3万元;按600家店来算,硬件投入需4200万,每个月的运营成本约1800万,每年就是2.16亿,加上硬件投入共2.58亿,此外,还有线下推广团队的人力成本等。

尽管一些商城比如万达宣布减免租金但不能指望所有商铺主放弃他们收入,如果店铺在整个春节不能产生现金流,那么爱回收又将何去何从?

当然这并非是孤案,而是整个线下连锁门店以及部分依赖线下模式的行业所共同面对的困境,线上化的趋势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笔者相信,疫情之后所有企业都会毫不犹豫的线上化,以增强抗风险能力。现在借用某位商业思想家所说形容的那样,“这个月很残酷,下个月更残酷,下下个月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企业都死在下个月的某个晚上。”

03

最可怕的不是缺钱,而是缺思路和出路

危中有机,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当前疫情也在考验着每个企业的危机处理能力,如何展开自救,应该会成为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些以线下为主的企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比如西贝餐饮的自救行动已在展开:1000名员工去盒马上班,开创“共享员工”的先河,同时加大线上业务的力度如外卖、在线商城以及团餐业务,我们同时看到生鲜电商与直播、短视频相结合的创业模式在此情境下逆势崛起,远程办公、无人机、远程医疗、保险、智慧安防等行业实际上不仅保存实力,还有逆风扩张。

在二手电商领域,资本和流量加速向头部品牌集中。据公开统计资料显示,闲鱼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转转瓜分20%的市场,其他中长尾抢夺剩下的10%。处于市场劣势的中小品牌,平时竞争较为吃力,疫情造成的冲击波如同“深水炸弹”,毫不夸张地说,很多中小型的二手回收平台很有可能会死掉一批。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京东是爱回收的大金主,去年京东宣布旗下的“拍拍”与爱回收战略合作,并给了爱回收2000万美金的融资。彼时,当很多企业都已在注意节流、控制规模成本的时候,如果当时爱回收不寻求扩张线下而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现在经营或许局面会好很多,可惜没有“如果”。

爱回收创始人陈雪峰曾通过官方公众号说,“上周五,我们已经第一时间明确获得了京东的大力支持,所以,背后有京东这棵大树在,我们慌什么慌?”京东现在是否还有余力,火线支援“爱回收”?

如上所述,通过瘦身、聚焦主营业务自救成功的京东,又有多少精力能够帮到这个几乎不能给自身业务带来太多帮助的回收平台呢?大家最近也注意到,神舟电脑和京东之间的账期货款被节流事件,就已显现出,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数一数二的互联网电商巨头,都面临急需钱的问题。

其实在二手回收行业最大困难除了缺钱,更重要的是在面对像疫情这样的突发情况时,是否有能力对经营模式斧正和纠偏,有无改弦易辙的智慧。爱回收创始人陈雪峰在线上开工大会中表示,“我们是一个强依附于线下零售行业的互联网企业”,公开承认自身倚重线下,而此次疫情所致,线下门店“停摆”,线上获取流量又非常有限,业务必然受到重创。

随着近年来电商崛起带来的“买买买”,消费者家中闲置的大量物品亟需发挥二次价值的场地,消费者需求也从“升级”走向了“多样化”。有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二手闲置市场交易规模已经超过8000亿元,今年达到万亿规模指日可待,庞大的市场规模也吸引了众多玩家进入。

相比之下,与爱回收主打“重线下模式”不同的是,市面上还是有一些实力较强的玩家,比如阿里系“闲鱼”、腾讯投资的转转”主打偏线上的C2C模式,强调撮合双方交易;而闲鱼投资的回收宝2019年也在尝试建设线下门店但数量有限扩张较为保守,业务主要来源于线上,依托淘宝和闲鱼的流量扶持,在面对现在的环境,要比爱回收好很多。

诚然,爱回收对于二手回收行业还是有一番改造心力,比如通过线下门店,对二手商品进行检验、清洁处理,再综合确定回收价格。一方面需要面临该市场主要偏线上流量巨头的竞争合围,另一方面也需要极大的现金流支撑,爱回收的融资已经过了7个多月,过分偏重于线下业务的造血能力。

近期,爱回收就已被员工爆料2020年1月份的五险一金至今未交,公司内部更是自创“让薪”,提出全员让薪10%-30%,以压缩人员成本度过危机。对这些传闻,目前爱回收并未回应,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资金短缺的矛盾已在放大。

从主观上,没有人愿意看到任何企业在疫情之中倒下,所有人都恨不得疫情明天就解除,大街上恢复往日的热闹。但是客观上,这场疫情又加速催化了一些本来存在经营模式问题的企业陷入被动境地。有的大企业,比如西贝、星巴克,因为良好的品牌和口碑,依靠贷款、参与共享员工、转型线上等多种方式,还能熬过这个冬天,等待消费爆发的那一刻回暖;有的企业却因缺乏资金还要盲目扩张线下,线上流量卡脖子,并且流量也越来越贵的情况下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当然,对于线下实体店或偏线下模式的企业来说,都需要反思的是单一依靠线下的脆弱性以及O2O模式究竟是不是伪命题,如何在线上营造自己的私域流量,如何更有效把自身的品牌深入到用户以及供应商之中,如何在行业之中构建起整个线上运转的标准流程,在线下沉重的陷阱中逃出生天,成为行业从业者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

结语

疫情对经济业态的打击将带来深远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创业者思考商业的方式,但是创业者本身就是承受巨大的经营风险以及不可控的变化因素的,在一场“寒武纪”之后,什么样的物种能够渡过漫长经济寒冬,什么样物种能够进化出适应环境的异能,在商业世界里都铭刻大自然的法则:适者生存。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