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财证券、长江证券的13年答卷,如何不掉队?

革新升级大势滚滚向前,不可阻挡。如何顺势而为、向阳而生,考验着徐燕、刘元瑞的大智慧。

投稿来源:铑财研究院

导语

实体经济,正在缓步重启。

相比之下,翻云覆雨的资本市场,热闹了许多。

近日风口者,当属湘财证券、长江证券。

2020年3月27日,拟收购湘财证券的哈高科发布210页公告,15万余字回复证监会的20个反馈意见。

2019年7月2日,哈高科抛出“橄榄枝”,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交易对方新湖控股、国网英大等持有的湘财证券100%股份。

预案公布10余日后,上交所抛出12个问题,就是否涉及借壳上市及标的预估值合理性等问题刨根问底。

2019年8月12日,哈高科回复称,本次重组不构成现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重组上市的相关情况,但由于标的资产为证券公司属于金融行业,重组方案仍有待进一步论证。

12月底,哈高科发布系列公告,拟作价106.08亿元收购湘财证券。急迫上位控股股东之心,溢于言表。

不料,2020年3月2日,证监会再提20个反馈问题,从股东资质、标的公司业绩变动、估值评估方法合理性等多方面问询。

湘财证券、长江证券的13年答卷 如何不掉队?

资质直击,风险后置?

一次性抛出20个问题,这在往期并购案中实为少见。于是就有了开文的15万字“解释”。

问题在于,万字长文代替不了真实实力。

《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第十一条显示,证证券公司从事的业务具有显著杠杆性质,且多项业务之间存在交叉风险的,其主要股东、控股股东还应当符合最近 3 年持续盈利,不存在未弥补亏损,最近 3 年长期信用均保持在高水平,最近 3 年规模、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居于行业前列。控股股东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总资产不低于 500 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不低于 200 亿元人民币;核心主业突出,主营业务最近 5 年持续盈利。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哈高科总资产仅11.61亿元,净资产更只有8.45亿元,实力差距明显。

对此,其解释称,根据《关于实施〈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第(二)款,根据《规定》施行前已经入股证券公司的股东,不符合《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的,应当自《规定》施行之日起5年内,达到《规定》要求。

不过,哈高科似乎忽略了该规定的适用对象为存量股东。而至2019年7月5日新规实施时,哈高科并未持有湘财证券股份。

根据wind数据统计,A股市场目前总资产超过500亿元,净资产超200亿元的上市公司共计219家,占比不足10%。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考虑到此规定还未严格执行,且有相当券商尚不满足此条件,因此哈高科资产规模等问题,不太会构成此次交易的实质障碍。事实上,这个政策是鼓励大型券商发展。借壳完成后,湘财证券是哈高科的子公司,未来不断融资可达到这个条件。

另外,哈高科在回复指出,湘财证券业务活动以中介服务为主,不涉及大额负债及大额资本中介,不存在与其他金融体系联系紧密、外部性显著的情况,不涉及显著杠杆性质且多项业务间存在交叉风险的情况。

姑且以此理论,哈高科的资质问题看似硬伤,实际仍存过关机会。

然这依然难抚市场的质疑之声。

一个核心疑问在于,以哈高科目前规模计算,5年净资产增速要超20倍,总资本增速要超40倍。有业内人士指出,《股权规定》优化对证券公司控股股东、主要股东的数量化指标要求,目的在于加强券商的专业能力和风险管控经验。而上述增速压力对于哈高科、湘财证券而言都是不小挑战,一轮轮融资不可避免,盈利压力加大,或会影响企业的稳健发展。无疑是将风险进行后置,将不确定性留给了中小投资者,是否有违上述监管初衷?

那么,两者为何要背负如此重压?热衷并购的背后,是否有其他算盘呢?

值得注意的是,哈高科与湘财证券皆是“新湖系”旗下资产。

公开信息显示,哈高科近期新增两位副总裁,其中一位具有新湖中宝工作背景。而哈高科、湘财证券的实控人均为新湖集团董事长黄伟,其持有新湖集团 53.06%的股权。截至目前,新湖集团持有哈高科 16.08%的股份。

“双业主”质疑,资本腾挪?

换言之,此次重组,或是“新湖系”的一场资本腾挪术。

《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实施后,根据配套实施的《关于实施<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第(一)款,“《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 定》施行前,非金融企业实际控制证券公司股权比例超过 50%的,《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施行后,原则上不得继续增持证券公司的股权比例。”

哈高科表示,新湖控股于2007年即已取得湘财证券超50%的股权,新湖控股作为湘财证券的控股股东已满12年。另外,本次交易前,新湖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新湖中宝合计持有湘财证券 77.71%的股份,上述情况符合《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施行前《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交易结果方面,包括新湖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在内的原湘财证券股东通过哈高科间接拥有的湘财证券股权比例,均较本次交易前有所降低,亦未达到增持结果。其承诺,本次交易完成后,将进一步降低自身及一致行动人所实际控制的湘财证券股份比例。

湘财证券、长江证券的13年答卷 如何不掉队?

湘财证券、长江证券的13年答卷 如何不掉队?

可以看出,无论新湖控股、哈高科还是湘财证券,都已对相关规定红线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否明白内在监管的真正意图呢?

从股权规定主旨看,股权比例上限意在强化股权分散制衡,提高公司治理有效性,规范实业资本投资金融行为。由此也带来强监管,即强化穿透核查,厘清股东背景及资金来源。穿透核查股权结构、资金来源,禁止以委托资金等非自有资金入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穿透核查股东关联关系,防止规避监管。

不难发现,对股东关联关系的穿透核查,是一个监管重点。

同时,哈高科的“双主业”,也遭到证监会重点问询。

哈高科作为一家主营大豆深加工等业务的上市公司,拿下金融牌照后可谓“双主业”运营。这种状态,如何保持有效治理结构呢?

哈高科回复称,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营收主要来自于大豆产品深加工、制药、防水卷材业务、工业厂房及其他业务;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获得湘财证券的控股权,业务范围将新增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承销与保荐等。

根据经审阅备考报表,上市公司原有营收在2018年、2019年1-10月占比分别为18.27%、26.50%,新增金融业务产生的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合计占比分别为81.73%、73.50%,成为上市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哈高科表示,将结合湘财证券的业务特点,进一步加强管理能力,完善控制制度以适应重组后的规模、业务扩张。下一步,哈高科将转型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盈利能力较强的证券服务业务,抢抓机遇推进证券业务快速健康发展。

简言之,哈高科称将进行分业管理,并加强金融转型布局。

众所周知,券商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性门槛,相关的风控、品控力等核心竞争力是重要经营值标。尤其是在行业改革开放加速,强竞品入局洗牌加剧的当下,湘财证券等中小券商面临的压力更大。这对一家实体经济企业而言,经管压力不言而喻。

简言之,哈高科能否并购成功、湘财能否曲线上市,还有不小的不确定性。

湘财证券的实力成色

客观而言,两者也有其急迫与无奈。

对于哈高科而言,自从2006年新湖系入主以来,其业绩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且在2009年出现8377万元的巨额净利润亏损,近几年净利润基本都在2000万元以内徘徊。

进入2019年,哈高科已连续三个季度扣非净利润为负值,其中第三季度虽净利扭亏,但扣非净利润-1009.67万元,维持上年同期亏损水平。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新湖系旗下两家A股公司哈高科和新湖中宝主营业务均为房地产。相关人士表示,此次重组如顺利完成,不仅湘财证券实现曲线上市,哈高科将走出多年的经营困境,新湖系也将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有专家表示,湘财证券本是新湖系旗下较为优质的资产,证券化也在意料之中,况且券商本身发展就需要做大资本金。此外,金融机构不允许借壳,所以金融机构的类借壳上市,都是发生在同一控制主体之下的,即有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壳,再往里装金融类资产。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表示,相比“借壳”与独立IPO,“借道”上市最大的优势是快。借壳等同于IPO,审核要求几乎相同。目前由于IPO审核加速,所以很少企业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对于哈高科而言,采用“借道”方式,更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好哈高科这个上市公司平台,毕竟都是属于同一实际控制人旗下的资产,所以采用了“借道”这种方式,往哈高科这个上市公司平台注入优质的资产。

以此来看,这是件一箭三雕的好事。

问题在于,湘财证券的实力成色如何、资产有多优质呢?

值得一提的是,湘财证券此前牵涉闹得沸沸扬扬的“罗静案”,其管理的金汇 25 号、26 号、27 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底层资产为中诚实业的应收账款债权,为还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的中诚实业实际控制人罗静目前被刑事拘留,前述资产管理计划于 2019 年 8 月和 9 月已到期。

实际上,湘财证券的实力答卷并不光鲜。

从业绩看,2016至2018年,湘财证券分别实现营收16.09亿、13.48亿和9.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86%、-16.21%和-26.86%;净利润4.22亿、4.3亿和0.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19%、1.88%和-83.25%。表现相当一般。

2019年上半年,湘财证券业绩出现可喜改变:实现营收7.23亿元,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05%和134.32%。

但比起同样于湖南起家的方正证券,仍被拉开不小的差距。

数据显示,方正证券2019上半年实现营收768.4亿元,同比增长64.9%;归母净利润102.9亿元,同比增长61.7%。

据证券业协会数据,湘财证券2018年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排名均为61名,净利润为63名。排名靠后。

另外,在净资本这一券商核心指标上,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公告显示,自2017年以来,湘财证券净资本连续下降。2017至2019年10月末,湘财证券的净资本分别为87.94亿、75.44亿和64.61亿元。

股权质押业务方面,湘财证券使用自有资金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较小。2017年度、2018年度开展两笔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利息收入分别为 197.62 万元、22.80 万元;2019 年 1-10 月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收入合计为 2515.05 万元,占当期营收的 2.34%;截至 2019 年 10 月 31 日,该业务涉及湘财证券自有资金余额 54500 万元,占湘财证券总资产的 2.01%。

再看主营业务,经纪业务而言,2017年、2018年、2019年1-10月,湘财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分别为6.81亿元、5.08亿元和5.32亿元。就此,证监会要求补充披露湘财证券经纪业务业绩变动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信用交易业务是其第二大营收来源。2018年受证券市场行情影响,该业务收入较2017年降低5,165.68万元,降幅为11.21%。

除了业绩下滑,还存违约情况。在两融业务上,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湘财证券累计强制平仓违约金额6402.30万元。

对此,证监会要求哈高科补充披露:结合行业可比公司说明湘财证券两融业务业绩持续下滑的合理性;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收入2019年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出现违约原因及相关计提减值是否充分;两融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是否存在已发生信用风险的业务等。

就自营业务而言,2017年、2018年、2019年1-10月湘财证券自营证券规模分别为43.6亿元、63.6亿元、74.7亿元,报告期内收入2.1亿元、7169万元、2.6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5.81%、7.25%和24.49%。按各报告期月平均规模计算,收益率分别为6.48%、1.23%、3.45%。

同期,湘财证券自营投资业务余额分别为72.8亿元、66.9亿元、74.7亿元;报告期收益分别为2.04亿元、2.04亿元和1.1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5.12%、20.68%和10.74%。投资收益主要为证券自营业务投资收益。

对此,证监会要求补充披露湘财证券各类自营业务对同类收益的贡献程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自营业务规模占净资本比例和同类业务的回报率水平是否存在重大差异等。

从估值看,根据申请文件,湘财证券本次评估值106.37亿元,增值率47.% 。近三年进行一次定向增发和2 次股权转让。

截至2019年6月30日,湘财证券资产总计262.2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73.28亿元。股权最终定价为106.08亿元。

对此,证监会要求湘财证券披露评估价差异的合理性及估值合理性。

哈高科回应称,湘财证券终止挂牌前三个月最高市值为114.91亿元,最低市值为110.86亿元,平均市值为113.18亿元,本次交易估值为106.37亿元。“湘财证券各基准日市净率、市盈率水平同同行业平均市净率、市盈率变动趋势保持一致,因此,估值结果具有合理性。

值得强调的是,哈高科此次收购湘财证券,后者并未作出业绩承诺。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表示,哈高科此次收购湘财证券,估值方法采用的市场法,这是法定可以不用进行业绩承诺的,交易双方协商即可。

但在王骥跃看来,在当下资源和市场越来越向龙头集中的时候,并不是很看好湘财证券未来的发展情况。

罚单与投诉

上述专家观点,并非夸大。

3月初,海证监局发布通知公告,对湘财证券上海陆家嘴营业部采取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提交合规检查报告的行政监管措施。

经查,湘财证券上海陆家嘴营业部某投资顾问存在诱导客户交易行为,且未提示投资风险。营业部未能及时发现上述行为,反映出管控不力、内部控制不完善。

上海监管局拟作出如下监督管理措施决定:责令营业部在决定下发之日起1年内,每6个月开展一次内部合规检查,并在每次检查后10个工作日内,向上海监管局报送合规检查报告。

2017年5月16日,上海证监局因湘财证券在担任盟云移软的主办券商及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履职过程中存在问题,对其出具警示函。

近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网站公布《湖南辖区2019年度证券期货投诉情况通报》显示:湖南证监局2019年收到针对证券经营机构的书面投诉件共123件,涉及16家证券公司或证券营业部。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资管计划产品违约71件,违规经营33件,融资融券业务纠纷5件,佣金和服务质量纠纷6件,其他8件。

其中,投诉量居前的公司为:湘财证券及其在湘营业部(76件);方正证券及其在湘营业部(17件);财富证券及其在湘营业部(9件);国泰君安及其在湘营业部(4件)。

不难看出,湘财证券相关投诉明显高于同行。

内控堪忧

经历罚单拷问的,还有与之一衣带水的湖北券商长江证券。

湘财证券、长江证券的13年答卷 如何不掉队?

3月30日,深圳证监局称,因下属部分营业部异常交易监控不到位,个别经纪人存在违规代客理财,且在合同有效期内,担任多家公司法人、股东或高管。营业部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和监控,长江证券深圳分公司被责令改正。

专家表示,接受客户委托代客炒股或代客理财一直是证券业的红线禁区。而其他两项违规导致监管处罚,却较为少见。

一直以来,监管部门严格加强证券异常交易监管,对拉抬打压股价、虚假申报等证券异常交易行为,会采取发送日常监管函等监管办法。

业内人士分析称,对异常交易监管要求传达执行不到位,或是长江证券深圳分公司被监管处罚的原因。明知故犯背后,无论是“侥幸心理”,还是内控漏洞,都值得其反思。

糟心事,不只这一件。

3月26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披露一则刑事判决书,长江证券原副总裁吴丕斌在公司借壳上市前“抄底”,获利702万元,2019年7月吴某斌被抓获归案,最终,一审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以“没一罚一”。

湘财证券、长江证券的13年答卷 如何不掉队?

对于证券从业者来说,内幕交易可算一剂甜美毒药,不知“撂倒”过不少业内名人。随着侦查手段的不断完善和监管部门严打决心,时隔多年的内幕交易案不断浮出水面。

据悉,2006年时,长江证券开始筹划登陆资本市场,但因2005年年报为亏损,无法满足首发连续三年盈利的条件,只有通过借壳快速上市。

凑巧的是,时逢中国石化谋求整体上市,监管部门要求其退出旗下上市公司。由此,石炼化(S*ST石炼)成了长江证券锚定的“壳”机遇。

裁判文书网显示,2006年3月,长江证券准备参加中石化下属的石炼化资产重组,与中石化进行磋商。

4月,吴丕斌被任命为长江证券副总裁、北京代表处负责人,并参与这次资产重组;

9月13日,中石化初步确定长江证券参与重组石炼化;

11月24日,吴丕斌参与长江证券与中石化签署合作备忘录和保密协议。

12月9日,石炼化就这次资产重组发布公告。

经证监会认定,石炼化重组事宜在公开披露前属于证券法规定信息,形成时间不晚于2006年9月13日,至同年12月9日公开,吴丕斌知悉上述内幕信息,属息知情人。

没想到的是,作为知情人,吴丕斌在内幕信息敏感期间监守自盗,于当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直接或指使他人利用3个证券账户买入石炼化股票,交易金额156.7224万元,违法所得702.052万元。

颇令人玩味的是,据时任董事长胡运钊称,在中石化同意长江证券借壳后,吴丕斌曾因此内幕交易收到过敲诈短信。

为避免负面影响,胡运钊和公司副总裁李国洪商量后,决定让吴丕斌把获利捐给长江证券公益慈善基金会。该基金会成立,就是考虑到吴丕斌非法获利的处理问题。

2009年7月24日,长江证券发布公告,李国洪和吴丕斌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

2016年4月,吴丕斌和其侄子接受证监会调查,但两人均否认内幕交易行为。

最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吴丕斌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702.05万元。同时,在案冻结长江证券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工商银行账户内的钱款,其中违法所得702.05万元上缴国库,702.05万元折抵所判罚金刑。

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宋一欣表示,长江证券时任董事长胡运钊、副总裁李国洪及涉案的吴丕斌相关亲属都知悉吴丕斌内幕交易的情况,属于共同违法,肯定应追责,责任的大小要看调查结果。

一顿操作猛如虎,奈何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白白断送证券从业生涯,教训可谓悲惨。而乱象背后,长江证券不但失去优秀的高管人才,内控体系、审核标准等也站上舆论风口。

13年答卷,掉队静思

不过,也不全是坏消息。

对比来看,最近十年,长江证券可算是意气风发。

尤其是最近几年,长江证券在“80后”新总裁刘元瑞的带领下树立了良好江湖地位。

虽在2019年评级中遭遇坎坷,但整体排名及业务数据较吴某斌离职时已有大幅提升。

据了解,长江证券曾获“中国证券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最佳社会责任券商”、“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百强”、“中国证券市场20年最具影响力证券公司”等多个奖项。

聚焦“新帅”刘元瑞,入职长江证券后负责卖方研究,2016年在市场化人才选拔中脱颖而出,一步步晋升为总裁。

“专业、专注、赤子之心”是其对长江证券的三个标签。

然近日,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披露,长江证券被列为执行人,执行法院为武汉市汉江区人民法院,立案时间为2月29日,案号为(2020)鄂0103执1715号。执行标的为109.8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7月26日,证监会公布2019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长江证券获得CCC级评级,在全行业98家券商中,仅领先于网信证券、华信证券、国融证券、新时代证券和九州证券这5家券商。

2018年,长江证券为BBB级。换言之,身为头部上市券商,其连降3级,掉队至行业底部。

这自然有损其专业形象。

公开信息显示,长江证券成立于1991年,是经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全国性、全牌照、全业务链证券公司,于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是中国第6家上市券商。经过27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实力雄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业绩突出的综合金融服务商。

显然,上市13年的资本老兵,答卷成色并不光鲜。

湘财证券也好不到哪去。

成立于1996年的湘财证券,是国内最早的全国性综合类券商之一。

但发展较为不顺,与同样于湖南起家的方正证券不断拉开差距。

据财联社统计,相较IPO,至今已有10家券商通过直接借壳上市、上市公司收购、同一控制人名下资产装入的方式完成了上市。

而湘财证券兜兜转转13年,仍旧在上市征程上徘徊,掉队之感同样强烈。

2007年,新湖集团实控入局后,湘财证券启动上市之路。

2011年3月底,湘财证券与财富证券筹划吸收合并,谋求登陆A股市场。然由于付款方式等问题,并购上市的计划最终并未成形。

三年后,湘财证券正式登陆新三板市场,成为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券商。

2015年1月22日,上市公司大智慧拟斥资85亿元通过现金和发行股份两种方式购买湘财证券100%股权。然天不遂人意,仅三个月后,大智慧因信披涉嫌违规,被立案调查。一年后,这场收购随之宣告破产。

2017年,湘财证券开始IPO。2月,其公告称已收到湖南证监局下发的辅导备案函,拟采取全部发行新股方式,发行数量不超过16亿股,且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25%。

2018年6月起,湘财证券终止其股票挂牌。

如今,湘财证券再踏“借道”哈高科的曲线上市道路。对于未来发展,重组报告中也作了相应陈述:在公司战略层面,报告明确提出依托大股东产业背景,积极推进产融结合,构建产业金融的差异化发展战略。

战略愿景可谓诱人,这让不少市场人士再燃希望。只是,能否如愿,难题依然很多。

2019年8月份,广东省公安机关在持续开展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App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中,监测发现湘财证券APP存在收集用户位置,允许应用程序随时使用麦克风进行录音、允许应用程序直接拨打电话号码的情况。

据天眼查显示,湘财证券现任董事长为徐燕,生于1965年,2011年4月起进入湘财证券,先后任董事、总裁。

上市公司这碗饭,虽然光鲜,却也并不好吃。翻雨覆雨的资本圈,是一把双刃剑,更是一颗价值试金石。可释放激发企业的成长性,也可放大其漏洞及衍生风险。

结合上述种种,相比上市热情,湘财证券还有不少的内功需要打磨。

专家表示,无论是新证券法、还是两融新规,都透露出强监管、合规高质量发展的引导理念。从资本市场看,投资理念不断成熟,市场制度更加成熟完善,价值投资正在成为主流趋势。

而放眼行业,2020年可谓券商业改革大年。仅从近一个月看,券业大事件不断:首批6家券商并表监管试点正式落地;多家券商获批基金投顾试点资格,促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升级;摩根士丹利、高盛收到股权变更获批批文,我国外资控股券商增至5家。4月1日,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正式取消,首家100%外资控股券商呼之欲出。

这预示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步伐正在加速。拥有更丰富经验、资金,更成熟管理体系、人才储备的外资券商将发挥鲶鱼效应,打破行业固有格局。集中度提升、头部洗牌现象加剧。

换言之,行业巨变之下,如何不掉队、不脱队,无论13年马拉松冲刺的湘财证券,还是已上市13的资本老兵长江证券,都还需有更精进的风控、品控力深耕、核心竞争力打磨。

革新升级大势滚滚向前,不可阻挡。如何顺势而为、向阳而生,考验着徐燕、刘元瑞的大智慧,铑财将持续关注。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