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千亿市值的理想,李想赌上了自己的名字

上市首日市值已赶超蔚来,为近年最大的中概股IPO。

投稿来源:BT财经

“我已操盘过百亿美元级公司,我希望再操盘一家千亿美元级公司。”

2020年7月10日晚,理想汽车的IPO招股书被正式发往美国证监会。昨晚(7月30日),理想汽车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上市发行价为11.5美元/ADS,报16美元,收盘价为16.46美元,涨幅43.13%,盘中涨幅一度超过50%,市值139.25亿美元,已经超过蔚来(135.72亿美元),成为2018年3月爱奇艺之后最大的中概股IPO。

大股东王兴难掩兴奋:“那些认为李想的理想是操盘一个千亿美元的理想汽车的朋友们,你们还是低估了一个数量级。”

造车是李想的第三次创业,而这一次的创业,李想赌上了自己的名字——Li Auto。

华人版比尔·盖茨

当然,这不是李想的第一回“豪赌”。

18岁,大部分人都在按部就班的旋转命运之轮,李想选择了剑走偏锋。

那时的李想,学习成绩中下等,而且沉迷电脑,在老师与亲戚眼中难成大器。

九十年代末,一台奔腾133要花费8000元,这是李想的第一台电脑,也是他第一回真正意义上接触电脑。初一到初三这段没有电脑的日子里,李想买遍了市面上所有的电脑类报纸和杂志,直到高一,奔腾133闯入了李想的生活,这也是理想的开始。

“买了电脑以后,我发现这些报纸杂志上写的非常不靠谱,发现他们写的90%狗屁都不是。”因此,李想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正本清源,写文章教大家如何选电脑和显卡。他的第一篇文章,被《电脑商情报》全文刊发,占了整整一个版面。

受到鼓舞的李想,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了事业,创办了专门分析显卡的网站,名曰“显卡之家”。

当时正值1999年,这是中国互联网爆发的前夜,李想也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月入两万,是父母工资的十倍。

除了天时、地利,更重要的是人和,那就是用户,半年后网站的流量就达到了日均3-5万。

抓住用户,就要抓住他们的习惯。在当时,凌晨的网速快、网费便宜,往往是访客量的最高峰,于是早上6点到6点半之前,李想的网站就已更新完毕。尽管被竞争对手视为神经病,但事实证明李想让所有同类网站都丧失了活性。

更加大胆的是,心潮澎湃的李想放弃了高考,就此化身为创业发烧友。令人惊讶的是,他的父母居然没有反对。虽说辍学创业并不是新鲜事,最成功的故事就是比尔盖茨,只不过这位大牛是大三辍学创业,李想高三就开始创业。

2002年,“显卡之家”正式更名为“泡泡网”,李想创业之路从此踏上了正轨。

创业圣经:用户为王

2005年,泡泡网的营收逼近2000万,利润就有1000万。李想再次开疆拓土,同年,汽车之家网站正式登陆。

汽车之家创办之初,仅仅是一个4人的小团队,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做出了网站。当时的他们没钱、没资源、没用户,很多人认为李想在瞎折腾。但在李想眼中,这是下一个风口——2005年的中国车市,像极了千禧之交的电脑市场,同样的卖方市场,同样的潜力消费。

创建泡泡网的李想,更像是一个对IT技术了如指掌的专家,但是技术控最容易陷入自己的世界自娱自乐,往往忽略用户诉求与市场导向。这是李想的反思,也是汽车之家所要避开的雷区。

当时的汽车网站逢周末就没有更新,故技重施的李想又拿出了自己高中时代的“套路”——抓住了周末的消费者与流量。

在那个信息相对稀缺的时代,汽车之家开始收获用户。同时,汽车之家抓住了早上与晚间的流量高峰,成为了唯一一个早晚班更新的汽车网站。

自此,汽车之家365天全年雷打不动地更新内容,无论是行情还是文章,汽车之家做到了全天候全面的更新。相较于周末休息、只发新闻稿的同业,汽车之家才是抓住消费者需求的行业资讯平台。

2006年,汽车之家陆陆续续收到了车企的活动邀请。当然李想是兴奋的,不过他又发现了“槽点”。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真正的互联网思维,除了精准打击、用户导向,更重要的是信息的快速传递。而当时汽车网站试驾文章多半是一周后发出,正所谓不破不立,李想要求一切文章要当天更新,所有图文都要原创。

从籍籍无名到同业龙头,汽车之家仅仅用了三年时间。2009年,汽车之家问鼎行业第一,流量超过了所有汽车垂直类网站,2012年底,汽车之家实现了月度覆盖用户8000万。

2013年,汽车之家赴美成功上市。这一年,32岁的李想成为了日后百亿美元级公司的操盘手。

尽管时过境迁,汽车之家仍是全球同业中当之无愧的流量之王,更可贵的是盈利能力仍属华语汽车网站中的第一。

2016年,财团平安的收购让汽车之家成为了李想的过去。同年9月,辞去汽车之家董事职务的李想,彻底告别了这段辉煌的历史。

但理想的脚步总是难以停歇。IT加汽车行业的经验为李想的第三次创业埋下了种子。

智能汽车成为了李想的下一个创业项目,这一次李想赌上了自己,这家同自己名字同音的造车新势力,彻底点燃了这一时代的创业热情。

特立独行的路线

造车,成为了当下的流行词。新能源,成为了资本的宠儿。

骗补、烧钱、倒闭、PPT造车、量产之殇......资本面纱之下,新势力就像一团盘根纠措的乱麻,惶恐着、纠结着、挣扎着不断前行。

理想汽车,是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重新出发的李想将自己的全部热血奉献给了新能源事业。2015年7月,李想创立车和家,不同于其他造车新贵,朴素、节俭是理想汽车的主旋律。

曾几何时,动辄星际舰队般的跑车造型、科技感十足的超大LED屏成为了这一行业的风尚,智能汽车科幻大片式的设计让寻常百姓望尘莫及。

事实证明,空谈与噱头并不能生存。理想ONE这款理想汽车旗下唯一的电动SUV却走上了一条“寻常路”——奶爸风以及抠门的技术路线。

以特斯拉为首的主流电动汽车厂商,依旧主打的是动力电池技术路线,而理想汽车却选择了罕见的增程式电动车技术路线。

增程式电动技术路线,简单而言就是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用于发电的增程器。不同于混动式,增程式并不具有变速箱,这就意味着增程式并没有变速箱的损耗,发出来的电可以直接用于电机驱动车轮。

简单来说,理想ONE在城市道路上可以作为纯电动汽车以降低出行成本,而在长途中则能发挥同汽油车一样的便利性。作为城市家庭用车,理想ONE的确符合当下奶爸们的需求。

在这次的招股书中,理想汽车阐述了增程式技术路线的优势,即解决充电难题、续航焦虑以及高昂的电池成本。但也多次提到了增程式技术路线存在的风险。

从现有市场来看,增程式电动车仍属少数派,而其他品牌的增程式电动车由于售价较高且续航里程较短等因素而市场表现一般。

“用户调研并没有什么意义。”李想曾经对媒体直言道。据悉,2022年理想汽车的第二款车仍然走的是增程式技术路线。

不同于传统车企在车型开发之前会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喜好、习惯等进行调研再来设定产品与价格,理想汽车则直接聚焦产品。

此前的两次创业,李想注重的是用户,这一次李想直接拿产品做文章。在他心里,没有好的产品,品牌力无从谈起,更不可能有用户,用户才是真正的品牌,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理想汽车的技术路线并未从众。

不过,理想ONE自去年12月交付以来,屡次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陷入舆论漩涡。

归根结底,造车新势力活下去的根本法则——产品为王。至于资本,可载舟亦可覆舟,绝非是真正的生死线,唯有产品才是打动资本与消费者的终极法宝。

对于新生代企业而言,生存的强心剂只有产品,技术与营销都应该为其服务。目前,理想汽车的钱近一半都花在了研发,超三成用在了工厂,只有不到两成用在了人工以及营销。

尽管遭受了疫情的重创,2020年上半年理想汽车共交付9500辆,共亏损1.52亿元。2018、2019年净亏损累计亏损为39.7亿元,其中,研发费用共计19.6亿元,亏损的大头多源自于研发的高投入。市占率上,今年上半年理想ONE也摘得新能源豪华品牌中大型SUV销量桂冠。

钱,或许是救命良药,但却不是真正的壁垒。

“穷孩子有穷孩子的活法。”

在今年四月初的一次媒体活动上,李想表示上一轮融到的5亿美元到现在还没有动,并放下狠话造车10亿美元就能实现盈利。

如今,理想汽车就有10亿美元现金在手。根据招股书资产表,一季度末现金、存款与投资共计4.81亿美元,7月1日理想汽车完成D轮融资共计5.5亿美元。

“要么死,要么千亿市值!”

比起特斯拉这类高举高打以及其他烧钱凶猛的造车新势力,一直以一个节俭、独到的方式杀入这盘新能源汽车迷局的理想汽车,能否实现宏愿,就看李想如何坚持理想,坚持自己了。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