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联众实控人张曦家族入主中国支付通:张曦获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侄子持股16%为第一大股东

10月12日晚间,中国支付通(HK.08325)发布一则高管变更公告,宣告易联众(SZ.300096)实控人张曦家族入主中国支付通,易联众或曲线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

10月12日晚间,中国支付通(HK.08325)发布一则高管变更公告,宣告易联众(SZ.300096)实控人张曦家族入主中国支付通,易联众或曲线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

公告显示,张曦获任中国支付通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自10月12日起生效。张曦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易联众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同时,他还是中国支付通第一大股东张畅的舅舅。

据悉,张畅通过其全资控股的Sino Starlet Limited持有中国支付通10.34%股份,并直接持有上市公司5.66%股份,合计持股16%。今年7月,中国支付通原第一大股东Invech Holdings Limited出售2.42亿股后,该公司持股比例从20.32%降至5.62%,据悉,Invech Holdings为嘉银金科实控人严定贵实际控制的企业,在出售事项完成后将不再为中国支付通主要股东,而持股16%的张畅将上升成为第一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张畅并未在易联众任职,两家上市公司此前也并无直接股权关联,但在厦门易联众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易联众数科”)的招聘启事中,早已将中国支付通及其旗下的小贷公司众网小额贷款作为公司旗下金融牌照之一。如今张曦掌舵中国支付通,或意味着易联众曲线拿下支付牌照。

中国支付通成立于2001年,前身是主营中国银联提供泰国收单代理的奥思知集团,于2009年赴港交所上市,2014年更名为中国支付通。2015年起,中国支付通先后收购了拥有全国性预付卡牌照和互联网支付牌照的开联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开联通支付”),开展高端权益卡服务的客乐芙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客乐芙”),并成立重庆市众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众网小贷”)开展互联网小贷业务。此外,中国支付通在2018年将旗下泰国收单业务东方支付集团控股(HK.08613)拆分于港交所GEM独立上市。

通过上述子公司,中国支付通开展的主营业务包括预付卡及互联网支付业务、高端权益业务、互联网小贷业务以及泰国商户收单业务。

易联众则聚焦于医疗保障业务、健康医疗业务、民生服务业务及产业金融业务。产业金融业务领域,易联众旗下拥有厦门易联众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厦门易联众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厦门易联众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怡康居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等全资子公司,并通过参股海保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拿下保险牌照。

值得关注的是,在与中国支付通“联姻”之前,易联众没有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中国支付通与易联众的合作最早始于2014年。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7月,中国支付通与易联众订立策略合作协议,拟成立合营公司,以开发可用于中国医院及药房支付医疗开支的实名预付卡。资料显示,易联众作为合作协议的参与者,是中国最大的社保和医保卡信息服务商,在福建及山西等省基本实现垄断地位。借助易联众的行业优势,开联通支付将进入医院及药房等业务相对封闭的受理环境,有助于中国支付通建立实名制账户体系及相关大数据系统。

据天眼查,开联通支付与易联众旗下子公司厦门市易联众易惠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厦门市民生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该公司在福建试点“民生通”医疗卡。

除了与开联通支付的合作,易联众也一直在布局第三方支付相关产品。

2015年,易联众作为原始股东参与成立百川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百川通”),该公司专注于支付业务,以医保支付,银联、银行等金融支付,支付宝、微信、健康通等第三方支付为基础,提供一系列支付相关产品。2017年,易联众又与国民技术、福建省信息集团合资成立福建省星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运营产品“星民易付”,主要承接“数字福建”五大能力平台之一的多卡融合公共服务平台。

不过就在今年3月,中国支付通公告拟终止互联网小贷业务。公告显示,中国支付通拟出售建佳投资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百联投资有限公司、众网小贷及上海洋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75%股权,截至目前出售事项尚未完成。待出售事项完成后,上市公司将持有建佳投资25%股权,建佳投资将成为上市公司联营公司。

财务数据显示,中国支付通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财年中录得全年亏损7.17亿港元,其中6.99亿港元亏损来自于持续经营的业务。中国支付通表示,影响2020年财政年度的亏损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预付卡及互联网支付业务及其高端权益业务分别产生的商誉减值亏损;贸易应收款项、应收贷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亏损拨备及撇销;开联通支付违规事件以及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整体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今年二季度,中国支付通尚在运营的预付卡及互联网支付业务、高端权益业务、商户收单业务三项主营业务合计实现的收益仅为1757.1万港元,相较去年同期的6600.5万港元减少73.37%,录得期内亏损2770.4万港元,甚至超过其主营业务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