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报道丨头部融资、尾部整合,资本如何锚定新坐标

要保证活着,还要抓住系统的机会去扩张。

11月12日,由蓝鲸教育主办,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蓝鲸财经、界面新闻、财联社、科创板日报协办的2020第四届蓝鲸教育大会,在北京三里屯洲际酒店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共济·复新”为主题,与教育同仁一起回顾2020年教育行业发展的成绩,探讨后疫情时代教育行业的变革与新生,寻找未来前进的方向。

著名经济学家、金融投资专家温元凯;精锐教育集团总裁、首席教育官柯金书;网龙网络公司副总裁莫俊琦;东软教育科技集团CEO、总裁温涛以及数十位教育公司高管,资本机构管理者、明星教育机构掌舵人出席本次大会。与现场数百位嘉宾及教育行业人士一起回顾2020年教育行业发展的成绩,探讨后疫情时代教育行业的变革与新生,寻找未来前进的方向。

大会下半场开设以“头部融资、尾部整合,资本如何锚定新坐标”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参与嘉宾包括民生教育总裁左熠晨、新东方在线CFO尹强、新高教集团CFO孙璐、几何投资创始合伙人贾金亮、51Talk CFO徐珉。本次论坛由光源资本董事总经理李昊主持。

以下为圆桌论坛内容精要:

疫情应对:求生存,图扩张

李昊:感谢各位。我们从第一个问题开始,请51talk的徐总先做准备。今年新冠疫情对大家生活影响还是挺大的。在关注疫情的同时,企业在效率运营的变化上各位都有哪些心得?

51Talk徐珉:疫情冲击下,企业到底应该收缩、控制成本还是继续扩张、继续投入?其实是由内因和外因综合决定。外因取决于你所在的赛道,到底是怎样的发展阶段。如果处于早期快速发展的阶段,那么你基本上没有选择,只能想方设法继续扩张。因为稍慢一步,就可能落后于竞争对手。内因,要看企业有没有做好准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发展要扩张是非常烧钱的,如果没有储备会非常困难。那么如何做好这个准备?有两个办法。其一,企业本身有非常好的造血功能。其二,需要未雨绸缪,在资本寒冬到来之前就做好一些准备;或者即使是资本寒冬还能讲一个非常好的故事,可以继续融到更多的弹药。

从企业管理来说,我们注重几个点:一是通过聚焦提高效率,二是注重运营现金流和现金收入贡献。这两点是真正能够看出来企业是不是健康,是不是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几何投资 贾金亮:控制成本还是继续扩张,首先成本肯定要控制,要保证活着。现金流是第一生命线。在这一前提下,还要抓住系统性的机会去扩张。长期来看,疫情对整个经济发展基本不构成影响,对我们的投资判断也基本不构成影响。资本市场受情绪的影响可能也会带来一些机会。另外在该情况下,好的人才更容易找到。对投资机构来说,这个阶段恰恰是布局的时机。在这个阶段我们还是坚定看好,在好的赛道里我们要坚定扩张。当然,前提是在还能活着的情况下。

新高教 孙璐:控制成本的阶段是生存问题,扩张是发展问题。从普遍意义上来讲,任何一个企业,首先要保证能够生存下来,才能进一步扩张。不过,具体到企业,还是要看个体差异——假设获客成本比较高、现金流有压力时,可能是以控制成本为主;还有(要看)发展阶段是什么样的,自身的造血能力如何。此外,还要看每个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如何。

因为个体的差异,所以策略也不一样。如果盈利模式没有受到太大冲击,现金流也很稳定,造血能力也强,那么应该在市场上进一步去寻找目标。新高教9月做了一轮融资,实际上也是在后疫情时代为进一步寻找并购目标所进行的资金储备。

新东方在线 尹强:在线K12大班赛道非常火热,热得都要发烧了。疫情之前,整个互联网教育在K12的渗透率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几。疫情之后,渗透率达到百分之三十几,份额比之前提升了一倍。这个过程中,整个K12互联网教育发展非常迅猛。新东方在线做了两亿美元的定增。坐上了风口,公司要做什么?在疫情期间,很多机构都做免费公益课。通过这种方式,第一,使一些学生有学可上;第二,考验老师、技术平台,并发大流量带来压力测试。企业怎么抓住这个机遇?一方面把自己发展好,另一方面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

民生教育 左熠晨:扩张和控制成本,我更倾向用“布局”这个词来代替“扩张”。整体来看,疫情是线上教育的催化剂。通过疫情的催化,包括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学校教育机构、科技公司,都在重点研究线上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未来的大趋势是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民生教育在疫情之前就开始布局线上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成本扩张方面,从教育行业的本质来看,有些成本是不能减的。比如说教师,教职工薪酬在民生教育整个集团成本中的占比,从去年的53%提升到了今年上半年的55%。疫情期间,不仅没有削减成本反而考虑到长期发展的需求,增加了一些成本。

经营预警:看合规、看品质、看现金流

李昊:感谢各位,各位的观点都非常有深度,在座的各位都在不同的细分的教育赛道里面。光源资本主要是帮助创业企业做融资,我们看过很多一级市场的公司,教育在我看来是非常供给侧的,供应链非常复杂。有很多的企业来问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是不是应该加大投入,保证自己的生存跟竞争的态势。整体看来,我们认为如果其供应链组成的运营能力能够承接它快速投入的时候,企业就可以做扩张。举个例子,企业投一千万来了很多的流量,所有的视听转化,老师的排班可以瞬间接得上,这一定是运营层面稀缺的特质。所以,在座各位的很多观点都是一致的,教育是慢工出细活的行业。企业还是应该把底层积累搭建好。

第二个问题会更有意思一点,大家在跟很多同行日常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看到大部分企业在一定的发展的阶段下,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各位都在企业里,有哪些指标是大家日常的工作中比较重视的,以及发生了一些核心变化的时候是希望从组织上提醒大家注意,提前克服一些未来将要发生的困难?

左熠晨:从我的角度,看一些标的时,合规经营是底线也是红线。教育行业有社会属性,是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行业。不合规经营可能会触发整个行业的政策性调整。所以,教育从业者合规经营是放在第一位的。另外,从技术层面会看一些财务指标比如负债情况等等。

尹强:互联网教育尤其是K12赛道,最关注的是教学品质。有两个重要的指标,一个是低价到正价的转化率;一个是秋季到寒假,寒假到春假的续班率。这两个指标代表客户对你的认可度。都在砸钱获客,但关键是能不能留住,能不能给学生提供好的帮助。教育行业慢工出细活,当互联网进入这个行业,它用互联网的方式把这个行业迅速膨胀,这里面确实有很多虚的东西,怎样真正抓住教育的本质,才是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核心。

孙璐:补充一点,对于企业而言现金流最关键。很多企业的引领能力很好,但是因为现金流管控出了问题也很遗憾。对高教板块来说,收入相对比较稳定也可预期,相对来说是重资产,在教育板块里面是重资产属性比较强的板块。守住现金流是安全的底线。

贾金亮:对一个企业来说,最先预警的就是现金流。挣不到真金白银,是很危险的情况。另外,对教育企业来说多关注政策,政策方面出现了变化,我们的业务模式也要调整。

徐珉:出了问题的企业大部分原因在于它的目标变了,整个创始团队为了增长而增长,出现一些问题——第一,没有找到比较好的盈利模式就急忙扩张,进入一个非常烧钱的状态。第二,融资成为了第一要求,很多创始人的全职工作变成了去找钱,疲于奔命地把to C变成了to VC。第三,撇掉很多风险控制,不希望有任何东西来阻止增长。把很多风险控制的东西去掉之后,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陷入一个困境。企业还是要把用户放在第一位,不能把用户当作一个冷冰冰的数字。他们是有血有肉的学员,去解决痛点、带来价值,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外延并购:聚焦主业,延伸价值

李昊:各位都回答了很多专注自己企业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想跟大家聊聊。关于企业的外延并购,我相信大家的视角都不太一样,想请大家针对各自的企业未来在投资并购层面的一些策略,以及什么样的标的资产对大家来讲是比较多关注度的?

左熠晨:从民生教育的角度,会围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核心板块去看一些标的。整体来看,分线上线下两个部分,线下会倾向于以本科为主的学校,这种学校的整体现金流、运营的把握,有比较大的确定性。线上倾向于做补强性收购,我们希望打造线上线下的版图。从中职、高职,包括继续教育、包括职业能力的提升,都可通过不同的产品来满足。

尹强:对于投资,新东方在线一直是专注于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教育相关产业。从并购的角度来讲,互联网教育如果并购好的标的一定很贵,尤其是互联网教育很多公司是亏损的,本来我们也是亏损的,又换另外一个亏损的,对财务报表影响比较大。不妨换一种思路——内部孵化。比如说东方优播就是内部优化的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给它支持和赋能。这些项目成熟后放在新东方在线,这样既让这个项目有良好的发展,未来对新东方在线的支持也比较大。

孙璐:新高教并购要从几个角度来看。第一个要看地区,会找学历比较低的地区。因为需求大,进入市场相对容易;对未来生源,我们会倒着看。看这个地区小学、中学的入学情况,来判断未来生源的情况;另外还要看经济发展程度,围绕这几个逻辑,湾区、成渝、河南,都是符合的地区,是我们比较愿意锁定的重点地区。另外,国家鼓励职业教育,我们今年收购了线下的培训机构,是想进一步拓展非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未来,不可回避的就是线上和线下融合。我们也在关注线上,围绕着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是比较关注的点。

贾金亮:并购主要是两点,第一点是合适,合适是最最重要的。所谓合适是业务上有协同,另外一点是团队跟管理要能融合,这是最关键的。A股公司并购成功率低,表面上是对赌没达到,最核心的是团队没有融合在一起。第二点是性价比,要考虑一个合理的价格。

徐珉:除了内部孵化和并购之外,还有一个可能是进行深度合作,寻找合作伙伴;也可以解决并购或者是内部孵化希望去解决的一些问题。并购比较有效的时候,通常是商业模式和能力模型的跨度比较大,并购是比较快地去获得经验、基因和团队的方法,不用自己去把别人踩过的坑全部都踩一遍。如果在市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通过并购可以迅速上一个台阶。51Talk目前重点看的是,标的是不是能够给我们的主营业务赋能。通常来说,要么是能够提高运营效率,要么是能够拓展学员生命周期的价值;第三是能不能有效降低获客成本。

民生教育左熠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李昊:近期,民生教育在市场上的动作比较多,积极布局了线上的一些教培等教育投入,推进非常迅速,整体上我们想请问左总,在线上布局方面截至到今天,我们有哪些收获?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

左熠晨:民生教育起步于民办大学线下的校园教育,2017年3月在香港上市。2019年下半年,也开始布局线上教育,围绕主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核心板块,布局线上线下生态。未来的策略是,线下通过民办大学稳定的现金流,线上围绕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形成良好生态,打通数据,满足需求。

通过外延发展布局,民生教育收获了用户、业务、技术和渠道。用户层面从原有的高中毕业生扩大到18岁以上有学历提升需求、有职业能力提升需求的用户;业务的边界从原有的提供全日制学历教育,扩大到覆盖全日制学历、继续教育学历的全部板块,以及包括像慕课网、教师继续教育等细分职教领域;技术层面可以提供直播、录播、拍照搜题等市场领先的科技手段,以及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云端教育行业解决方案,实现科技赋能教育。渠道方面,现在拥有下沉至县域的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600多个网点,打造了OMO的良好基础。

这是主要的收获。从阻力上来讲,投资并购时间是相对比较快的,但投资并购之后,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是需要花时间挖掘的。我们布局的目标并不仅是1+1=2,而是通过科技赋能教育的手段,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深度融合。建立中台、打通数据,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这部分需要时间充分挖掘。但民生教育的优势是既有线下学校,也有线上平台,我们可以利用集团资源优势打造试点,成熟后推广市场。

新东方在线尹强:聚焦教师、教研和技术提升

李昊:下一个问题我们来问问新东方在线的尹总。大家都知道今年在线K12教育的整体竞争非常激烈,这个问题可能在座的大多数都想跟尹总交流,您觉得在线K12这个相对细分的赛道,现在还处于烧钱抢份额的阶段吗?另外,针对目前的获客成本相对比较高的情况,对于新东方来讲在哪些地方产生了影响?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看,如何应对外面的一些竞争?

尹强:疫情之前整个行业发展还算平稳,但疫情后,行业进入了不太理智的阶段。如果让我评价,基本上是一个字:乱。因为互联网进入任意一个行业,初期都是迅速碰撞,会有一些混乱。比如说获客成本的问题,由于资本不断地投入,目前看至少头部机构并不缺钱,很多人排队给钱,这就造成大家都去靠烧钱获客。

对此,新东方在线保持理性的态度。我们不是不花钱,更多的钱花在了老师、教研和技术平台的提升,这才是跟用户直接相关的,才能真正帮学生做一些事情。互联网的属性就是轻、就是快,而教育的属性就是重、慢,本身是矛盾的。它的学习效果也是有滞后性的,可能半年到一年才能看到学习效果,并不是烧钱,这个学生就是你的,一直在你的平台留存。

一方面我们会结合师资力量、技术平台的力量,做一定的市场投入。另一方面,我们会用一些低成本获客方式,比如新东方最擅长的地推方式。新东方在线还是把教育放在第一位。互联网教育的初级阶段一定是互联网的属性在夸大,但中期一定是教育属性,一定是比拼教师和教研。

新高教孙璐:两个输出、一个整合、两个提升

李昊:谢谢尹总,对于教育行业来说,内容和品质一定是第一位的。下一个问题想跟新高教的孙总简单聊一聊并购。新高教在近几年做的非常好,不论是内生,还是外延成长都做的非常不错,在河南、广西等地都在加码。个人认为,企业需要做很多努力去消耗一些因并购带来的内部磨损,我们也非常想知道从新高教的角度来看,在每一次并购的交易里面,我们是如何最大化把原先在外部学校的价值,拿到我们的体系里面来的?

孙璐:新高教现在的七所大学里两所是自建的,其他五所都是并购的。每一家并购进来,对集团的管理能力也是一个考验。所以在整个并购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在摸索前行。做一个教育的企业,质量是长期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也是价值体现;所以我们还是着重于质量提升。

我们的并购和投资逻辑,不是简单的“1+1=2”——去找一个特别成熟、特别好的学校直接进来就做财务并表。我们找的基本是不那么完美,基础弱一点、尤其是在管理上弱一点的学校,通过集团化管控给该学校一些提升。

我总结的是两个输出、一个整合、两个提升。

“两个输出”是指人才的输出和管理的输出。人才上的输出,会根据学校管理干部队伍情况和师资情况进行判断,利用原来的人才优势向这些学校进行输出;管理上的输出,是指教学领域中,把我们这几所大学比较有优势的课程设计,包括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式、就业平台的搭建等内容,在整个集团内部共享。

“一个整合”是通过科技手段把收并购进来的学校,在业务系统、财务系统、教学系统、学生互动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等做一个整合。无论是未来做内生管理,还是收并购学校进一步推广,都很有价值。

“两个提升”,一个是学生体验的提升和效率的提升。民办大学想提高市场美誉度、知名度,让学生认可,学生体验一定要搞好。所以收进来的大学,第一从硬件上、围绕着学习吃住行,学校的校园、宿舍,包括教室、图书馆、体育馆这些硬件设施,要有一些投入和质量的提升。还有一个提升是软性的,包括生活环境、流程的设计,让学生感觉到是最顺畅的。

另外还有效率的提升,寻找最佳实践。我们七所学校,无论是业务指标还是财务指标,都会寻找不同维度的最佳实践。然后拿这个学校的最佳实践牵引其他学校,向这个最佳实践努力,通过这样不断地强化,提升管理效率。

总体来讲我们收购一个学校,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提升为目的,实现企业的价值。手段是两个输出、一个整合,再有两个提升。

几何投资贾金亮:看好在线教育和职业教育

李昊:下一个问题想跟贾总交流,在今年疫情的催化下,如果我们去看未来1-3年,有哪些相对比较细分的在线领域,不论是在线教育,还是传统相对线下的教育体系,有哪些方面是值得大家关注的,分享一下您的洞见。

贾金亮:我关注教育行业的确比较长了,教育赛道大的投资逻辑跟其他行业是一致的,要选好的赛道、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好的团队。

我比较看好在线教育,这次疫情加速了它的发展。疫情之前,可能在线教育的用户量不到2000万。疫情发生后,出现了2亿以上学生同时在线的盛况。大家被动体验,主动留存。但是教育的核心,我觉得还是能不能提供好的产品、能不能达到好的效果,这是教育的核心。

疫情后,线上教育不会保持两亿以上的学生同时在线,肯定会有一些回归线下。线上也不能完全代替线下,但是它会做一个很好的融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比较好,能提供好的产品、达到好的效果,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另外,我们持续看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包括围墙内的高等学校,我们投了一系列学校,还包括能提供教育服务的公司,提供内容的、教育信息化的。未来,职业教育的链条要打通,中职有一部分会去高职,三年的学习周期可能没法满足产业转型下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高职有一部分再到本科。这条路线打通以后,职业教育的在校生会有大幅提高。比较乐观估计,50%渗透率的情况下,在校生的人群会增加四五百万。

51Talk 徐珉:内外兼修,储备10万菲教

李昊:最后一个问题想跟徐总交流下,策略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51talk未来将如何去实现10万菲教阶段性的业绩目标?整合这么大的供应链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另外51talk在未来如何实现教学成本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平衡呢?

徐珉:从策略上,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内外兼修。内是看国内市场,51Talk有约30万学生,有近3万名外教老师。按这个比例算下来,一个老师能够带11-12个学生,该比例差不多是稳定的。因为假如学生数太少,菲教老师赚钱不够,留存率会受到影响。如果学生数太高了,老师负荷太重,质量会降低。用这个数字来算,如果要达到10万菲教,需要有超过100万学生。对51Talk来说,近3-5年,下沉市场渗透率如果能够稍微提升,就能达到高速增长。我们会在三四线城市,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做一些针对性的调整来达到成长目标。

第二点是所谓的外,外是我们对菲教的投入。今年7月,51Talk在菲律宾市场进行品牌升级,号召更多英语优秀的菲律宾人加入51Talk,在解决自身就业的同时帮助更多中国孩子“对话世界”。教育是慢的或者是重运营,只有做重,才能够真正形成差异化和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和成本之间怎么平衡?在我看来这不是平衡的问题。教育质量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要投入去确保在师资上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壁垒、有一个很大的优势。

从成本上来说,我们要做到几点:第一,确保老师在类似行业里是中上游水平;第二,在老师方面的任何投入,要注重投资回报率,确保投进去的钱有一定收益。其实很简单,一个好老师,对教育公司来说,转化率、留存率、转介绍率都可以大幅提升。

相关阅读
冰火新消费:谁已退场?谁还在砸钱?
北京跑出一个电池独角兽:估值喊到150亿
口腔医院第一个IPO来了
酒业一年狂揽76起融资:谁最“贵”?谁最“热”?谁最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