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短视频营销第一股”的云想科技,能否稳坐风口之上?

最近几个月港股公开市场可谓是捷报频频,京东健康、泡泡玛特与蓝月亮等明星股相继登陆港交所,并在上市首日分别录得了不错的涨幅。

投稿来源:美股研究社

最近几个月港股公开市场可谓是捷报频频,京东健康、泡泡玛特与蓝月亮等明星股相继登陆港交所,并在上市首日分别录得了不错的涨幅。在这个期间,港股空缺已久的短视频赛道也迎来了喜讯,抖音、快手这两座短视频行业的"巨山"也将在2021年落地。

不过,当市场都在关注抖音、快手谁将成为短视频第一股时,却迎来了半路杀出的云想科技。

12月17日,主要通过抖音、快手、抖音火山版、西瓜视频等网络平台向客户提供在线营销解决方案的云想科技登陆港交所,截至收盘,云想科技股价涨16.33%,报8.12港元,市值达到64.96亿港元,可见资本市场还是比较认可公司的综合实力的。

抢在抖音、快手之前,云想科技在字面意义上实现了短视频第一股的成就,但其成立时间尚短、又面临着快速发展及不断变化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因素,市场也会存在当前涨幅能够持续多久的质疑。未来,随着港股短视频赛道逐渐充实,云想科技又能否有所突破?

短视频赛道潜力释放,云想科技上市首日股价高开

在年初卫生危机的催化作用下,消费者对于短视频的接受与喜爱程度也呈几何倍数在上升,作为短视频营销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云想科技在上市首日的股价涨幅也受到了这一利好的影响。

但云想科技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其所处赛道的潜力。

据华盛前哨数据显示,以广告收入总额计算,中国线上营销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1.1%。短视频营销的市场份额占线上营销市场的百分比由2015年的0.1%急增至2019年的15.9%,并预期由2020年的21.7%进一步增加至2024年的34.5%,潜力不容小觑。

同时,中国信息流营销市场也正在经历急速增长,中国信息流广告收入由2015年的人民币170亿元增至2019年的人民币1,7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9.4%。而云想科技在2019年中国所有营销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三,市占达到了3.4%,虽然尚未达到形成规模优势的程度,但是也能分到一部分行业红利。

除开行业潜力释放,云想科技背后的大牌基石投资者阵容,也给投资者心中加上了一道保护锁。

招股书数据显示,云想科技此次6名基石投资者中,有国内知名的小米集团、具备中国AI开创者之称的商汤科技,还有中国太保、汇丰等重磅基石投资者,无一例外都是所处行业内的佼佼者。

能够吸引这些大佬,自然离不开云想科技自身的实力。随着大数据、AI算法等技术兴起,云想科技自2017年始就开始试图搭建自有DMP,并利用大数据+算法驱动下的精准营销以及对于优质内容的识别与制作能力,试图构筑核心竞争壁垒。继而推出了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文本识别、医学图像识别、视频分析、无人驾驶、遥感等一系列AI技术,在市场眼中也算是把握了行业机遇。

在行业潜力与这类赛道目前稀缺性的共同作用下,云想科技能够在首日录得这样的涨幅并不令人意外,但透过其此前提交的招股书数据以及行业发展概况,云想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难题需要克服。

过于依赖巨量续命,云想科技营收增速有所放缓

由招股书数据可知,云想科技近年来的营收、利润等财务指标在行业内相对来说比较出色。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云想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5亿、11.86亿和23.1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3.5%。同期公司的期内利润分别为3200万元、 6948万元、7293万元;云想科技2020年上半年期内利润为5707万元,上年同期的运营利润为3555万元。

但在翻番的高涨幅背后,也能发现云想科技的营收增速正在不断放缓。营收增速不仅由早前的400%降至95%。在2020年上半年,云想科技的营收更是同比下滑38%。

除此之外,无论是线上营销业务,还是泛娱乐内容服务业务,均出现了营收下降的情况。泛娱乐内容服务业务的收入由2017年的6958.6万元下降至2019年的3073.2万元,2020年上半年则为863.6万元,同比减少55%。线上营销业务在2020年上半年同比骤降60.79%。

按照云想科技在招股书中的自述,其营收的下滑主要源于丢失了最大客户。据悉该客户在2018年、2019年,贡献了2.20亿元、6.57亿元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8.6%、28.4%。以及940万元、1860万元的毛利,占比分别为8.7%、11.7%。

这也反应出了云想科技过于依赖大客户的弊端。事实上,除此之外,云想科技也很依赖巨量引擎的输血。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巨量引擎内容分发平台所产生的帐单数占云想科技账单总数的37.7%、85.2%与87.1%。

举例来看,其中字节跳动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采购额占用户流量的比重分别为40.5%、86.4%、88.3%与87.1%。一旦字节跳动合同到期选择其他的在线营销解决方案供应商,对云想科技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虽然云想科技近几年出色的业绩表现值得肯定,但透过招股书所反映的这些风险因素未来极有可能影响到公司长期的盈利能力。

营收结构单一,身处黄金赛道的云想科技能否突破成长瓶颈?

上述的这些风险因素影响了云想科技营收的增速,但与此同时,其单一的营收结构同样受到资本市场的诟病,近三年来,云想科技线上营销解决方案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约70.4%、94.5%及98.7%。

这样综合来看,表面光鲜亮丽的云想科技背后的质地似乎并不够"硬",随着未来行业环境的愈发复杂,云想科技极有可能陷入成长瓶颈之中。

一方面,2017年-2019年云想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21.1%、9.1%和6.9%,可是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短视频行业却保持了年化401.5%的惊人增长率,这样不匹配的增速反映了云想科技盈利能力的不足。

其一是云想科技商业模式的本质还是传统的广告分销模式,通过向短视频平台采购广告位以获得流量,再通过分销的方式,将广告位卖给有需要的广告客户,以便从中赚取差价,信息差所能带来的收益有限。

其二,云想集团目前并不是最大的短视频营销商,平台可以同时与多个中间商合作,因此广告客户拥有较高的议价能力,导致云想科技的盈利空间有限。

其三,随着游戏买量成本大幅提升,游戏大厂纷纷争抢流量红利,导致流量成本加剧。从云想科技的游戏业务营收大幅放缓的情况来看,在这一领域公司已经出现掉队的情况。

另一方面,虽然云想科技是港股市场短视频营销第一股,但是聚焦于短视频KOL交易平台的微播易也计划在创业板上市,专注红人经济的天下秀,则在A股借壳完成上市。这些企业虽然位于短视频行业不同细分环节,但都不约而同借助资本运作加快实现行业生态格局的优化升级,极有可能对云想科技产生威胁。

那么,在短视频营销企业越来越多的走在资本舞台之上时,未来行业形式愈发严峻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这对于目前尚未形成规模优势且面临不少拦路虎的云想科技来说并不算一个好消息。

总的来讲,云想科技出色的财务数据与上市首日的表现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可是"瑜"不掩"瑕",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仿佛一颗定时炸弹。要想保持现有涨势,对于当下的云想科技而言,如何突破成长瓶颈或许是其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除了快手与抖音,“云想科技们”也在加速“出圈”
掌阅科技2021年营收20.71亿元,净利润1.51亿元同比下降43%
传统门店顾客流失率高达50%,数字新品牌如何破局?
既要科技、又要潮牌,千元realme重走OPPO路才是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