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酱油第一股”还有救吗?

加加酱油为何错失良机?要在实控人杨振身上找答案。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投稿来源:子弹财经

在“龟速”发展多年后,加加食品终于急了。

近年来,在多个场合,加加食品创始人、实控人杨振多次提及回归酱油主业,并制定了相应的营销及产品战略,他的“野心”是将原酿造酱油打造成中国酱油行业的“茅台”。

急着回归主业、进行战略转型和产品升级背后,是加加食品内外交困的处境。

在公司内部,家族企业气息浓厚,高层变动频繁,控股股东、实控人违规操纵上市公司为自己的投资担保,投资者担忧公司为“家天下”。

而在外部,以“中国酱油第一股”之姿登陆A股市场的加加食品,却没有抓住上市和餐饮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市占率被龙头老大海天味业远远甩开,利润甚至被曾经的“小弟”千禾味业赶超。

2020年,加加食品实现营收20.7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6亿元。这一业绩,与9年前相比进步并不大。

如今,实控人杨振终于醒悟,但其已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所持加加食品股权也已全部被冻结,违规担保的官司仍未彻底解决,这些情况都给公司的发展带来诸多变数。

在竞争激烈的调味品市场里,加加食品还有翻身机会吗?

01

跑不动的业绩

4月28日晚间,加加食品交出了2020年的“成绩单”。

目前,加加食品主要从事酱油、植物油、食醋、鸡精、蚝油等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加加”酱油和“盘中餐”食用植物油是公司的核心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80%。

2020年,加加食品营收为20.73亿元,同比增长1.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8.47%。在疫情影响下,业绩仍然处于增长状态,难得但难言优秀。

客观来看,与同是上市公司的竞争对手海天味业、千禾味业、中炬高新进行横向对比,加加食品的业绩和增速都逊色不少。

在2020年,海天味业实现营收227.92亿元,同比增长15.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03亿元,同比增长19.61%。而旗下拥有厨邦、美味鲜品牌的中炬高新营收同比增长9.59%达到51.2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3.96%达到8.9亿元。由此可见,这两家公司不管在业绩规模,还是增速上都远甚于加加食品。

此外,曾经发展远不及加加食品的“小弟”千禾味业,也已逐步追赶上来。2020年,千禾味业营收同比增长24.95%达到16.93亿元,与加加食品的差距已然不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为3.81%达到2.06亿元,利润规模已超越加加食品。

9年营收仅增长4亿元,“中国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还有救吗?

事实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将时间跨度拉长不难发现,加加食品早已陷入成长缓慢的泥沼。

2012年1月,加加食品创始人、实控人杨振成功将加加食品推上了A股,这一上市时间,比酱油行业老大海天味业早了整整两年,加加食品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酱油第一股”。

彼时,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统计,按2010年度主要产品产量计算,加加食品在全国调味品行业和酱油行业均居第3位,前两位是海天味业和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旗下有厨邦、美味鲜)。

上市以来,加加食品的业绩数据可以用一个“稳”字来概括,但这样的“稳”却并非好事。

2011年,加加食品营业总收入达到16.8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8亿元。2011-2020年,加加食品未曾出现过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最低时未下过1亿元,但也没有太大的发展,最高时没超过1.8亿元。

9年营收仅增长4亿元,“中国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还有救吗?

加加食品的成长性危机可见一斑。在这些年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之下,调味品市场的增长情况也有目共睹,但加加食品却还在“原地踏步”。这不禁令人心生疑问:加加食品发生了什么?为何在规模并不大的情况下早早停下了增长脚步?

02

难买到的产品

在2021年3月的一次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面对投资者关于公司“过去十年间发展比较平稳,……有哪些地方是做的不足的?”疑问,杨振答道:“我们已经找到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产品覆盖率不够,主要体现在渠道不够、终端网点不够、产品品项和规格不够等。”

从销售模式来看,目前,不管是加加食品还是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和千禾味业,收入都主要依赖于经销模式。其中,加加食品经销模式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更是高达99.08%。

从现有渠道来看,加加食品的销售网络覆盖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四川、云南、广西等核心市场,同时以二、三线城市和县、乡(镇)为重点市场,依托长沙、郑州、阆中三大生产基地,辐射全国。

不过,与上市时相比,加加食品经销商数量增长并不多。据加加食品招股书披露,彼时其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近1200家总经销商。而据其2020年财报披露,加加食品经销商数量全年增加73家,达到了1394家。

9年营收仅增长4亿元,“中国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还有救吗?

(图 / 加加食品2020年财报)

因为经销商数量的增长缓慢,相应地,由经销模式带来的收入增长幅度也很微弱。加加食品2020年经销模式带来的收入为20.54亿元,同比仅微增0.93%;直销模式收入虽然实现了同比274.54%的增长,但只有1904.64万元。可见拓展经销商渠道对于加加食品发展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经销商数量不多也使得在一些地区,加加食品的产品覆盖率不及同行。

「子弹财经」注意到,在北京市朝阳区一些商超内的酱油调味品区域,海天品牌种类繁多,基本都占据货架最大的陈列区,且经常有促销活动,反观加加品牌产品往往只有寥寥几款,在货架上并不起眼。此外,李锦记、千禾、厨邦、六月鲜、鲁花等也占据了货架不少空间。

在一家占地两层的京客隆超市内,各种品牌的酱油、醋产品摆满了一整面墙的货架,唯独没有加加产品的身影。最终,在该超市员工帮助下,「子弹财经」才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货架上找到了加加的产品。

与铺天盖地铺货的海天不同,加加食品不止在陈列上不给力,产品种类同样不多。其中,占据收入大头的酱油类产品主要有减盐生抽、原酿造、面条鲜、味极鲜、金标生抽等几款。

在新品的推出上,加加食品节奏也比较缓慢。以其酱油大单品为例,面条鲜在2009年即已推出,原酿造在2014年推出。为贴合如今“大健康”趋势而推出的单品减盐生抽,在2019年4月才面世,目前市场仍待进一步打开。

据前述超市员工回忆,2019年时该超市还有加加品牌的促销员,且当时加加产品还在靠墙的调味品大货架上,也进行过一些促销活动。但后来,加加产品便逐渐为其它品牌“让位”,从酱油品牌集中的大货架上“退出”。

事实上,加加品牌陈列位少、产品难找的情形并非孤例。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各种社交平台,时有投资者、消费者抱怨加加产品在商超等线下渠道难以找到,陈列不足,推销不够。

9年营收仅增长4亿元,“中国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还有救吗?

(图 / 关于加加产品难找到的部分发言)

对此现象,加加食品证券部工作人员告诉「子弹财经」:“我们的全国市场比较大,产品的分布肯定也会不太一样。今年,杨总(杨振)在一次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有表明今年会有相应的的销售策略,即‘三定、三扩、三增’策略,主要做终端市场、终端网点的推广,但(发展)需要一定时间。”

“今年肯定已经有相应的市场推广策略了,杨总也会主抓这一块业务。”该证券部工作人员进一步表示。

所谓“三定、三扩、三增”,即“定方向、定方案、定方法”“扩渠道、扩网点、扩经销商”和“增品项、增规格、增动销”。在“12345”产品战略和“1+1”品牌战略之外,杨振寄望于通过“三定、三扩、三增”和具体的营销手段,配合整个公司完成战略转型和产品升级。

“过去我们是没有做这个事情,终端网点的数量还处于创业初期阶段的水平,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21年,我们将从8个亿元省份开始,扩大市场份额。”在终端网点的推广上,杨振显得信心十足。

03

反省的实控人

曾经风光一时的加加食品为何没能抓住上市和餐饮产业发展的红利,忽视经销渠道扩张,发展止步不前?这可能要在实控人杨振身上找答案。

成立近25年的时间里,加加食品的兴衰与杨振紧密绑定。

1985年,23岁的杨振辞去教师公职下海经商,从事食品技术研究和食品生产销售相关工作。在自学大量技术书籍及拜访国内行业专家后,杨振于1996年8月在湖南省长沙市创办了加加食品的前身加加酱业,进军酱油行业。

当时,杨振意识到酱油所使用的传统封闭式塑料瓶盖在便利度和卫生方面多有不足,便对酱油瓶盖进行了创新,首创了一种带孔的酱油瓶盖——打开酱油瓶外盖后,直接拉开内盖即可倒出酱油。

创业初期,加加食品通过高端定位、独特设计及各种广告推广,甚至还拿下了央视两个月的“标王”,得以快速打开市场,奠定了在行业里的地位。

“企业上市后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2013年以来我个人投资套进去了,然后恶性循环,不断地搞投资,没有聚焦主业,所以错过了发展时机,这个我责无旁贷。”2020年12月23日,在一次机构调研活动中杨振坦言。

如今官司缠身的杨振,并不吝啬于分享自己失败的投资历程。

“公司上市以后,我借了4亿元左右给几个合作多年的上游企业发展,后面发现他们无偿还能力,就共同寻求解决方案。他们将一些不良资产股权转给了我,我控股后发现该公司除了高额银行贷款,还有民间债务。为了将这些资产盘活,又投入大量费用做技改。期间进行了多次担保融资,最后破产,导致债务都成了我个人的。”

不过,杨振强调,这与上市公司无关。另外,他指出,自己投资的企业还有辣妹子、顾大嫂、派仔食品等,都非常具有前景。

杨振爱投资的一面也体现在上市公司层面,然而,大多也并不成功。

2015年,加加食品投资5000万元获得云厨电商51%股权,延伸在电商领域的布局,但云厨电商亏损严重,相关股权在2017年12月被0元转让。2017年,加加食品还曾筹划收购辣妹子食品100%股权,未能成行。

2018年,加加食品还筹划了重大资产重组,拟“蛇吞象”跨界收购远洋渔业企业金枪鱼钓100%股权。该交易作价高达47.1亿元,加加食品计划以现金7亿元加发行7.92亿股的方式进行支付,但该交易在进行近两年后以失败告终。

在杨振个人投资面临困境时,加加食品几乎沦为了杨振的“提款机”。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在2018年前后,迫于外部债务压力以及为向外部保理等机构融资或帮助加加食品控股股东湖南卓越对外借款提供质押等原因,杨振主导了多次加加食品的违规行为。

具体包括:违规占用加加食品2400万元转给其指定的自然人刘某渝、将3000万元转给湖南卓越控制的派仔食品;加加食品违规为控股股东关联方合计开具7.19亿元商业承兑汇票;以加加食品的名义为湖南卓越对外借款提供合计金额2.95亿元的担保,等等。

此外,2020年5月,加加食品还曝出在2017年中为湖南卓越及其关联方违规担保,违规担保本金余额合计4.66亿元。因为本次违规担保,加加食品不仅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公司还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戴上“ST”帽。

如今,因违规担保引起的法律纠纷仍未了结,今年5月12日将迎来新一次开庭。

而湖南卓越及杨振目前都已因个人债务纠纷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此外,湖南卓越以及杨振及其妻子肖赛平、儿子杨子江持有的共计4.87亿股已被司法轮候冻结,占加加食品截止2020年底总股数的42.29%。

由此可见,在加加食品上市后,由于实控人杨振过于注重投资而对主业缺乏重视,从而使企业错失了消费升级大潮中的发展良机,只能原地踏步。

04

难摆脱家族企业的弊端

如今的加加食品,不禁令人想到另一家命运多舛的企业——曾名噪一时却在忽视主业发展且多元化失利后,逐步走向衰败的贵人鸟。

曾有“A股运动品牌第一股”之称的贵人鸟,在上市后便围绕体育产业展开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投资并购活动,曾经还拟以27亿元跨界收购威康健身100%股权,震惊业界,后来该收购以失败告终。贵人鸟也曾尝试聚焦主业自救,但并不成功。

如今,贵人鸟创始人林天福已被限制高消费,公司诉讼缠身,被法院裁定重整,挣扎在退市边缘。

与贵人鸟类似的是,加加食品也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且在重要岗位的任命上,存在家族企业“任人唯亲”的典型问题。这或许也导致了在杨振偏离主业发展时,加加食品没有敢于“放开手脚”的人去带动公司向前发展。

自2006年起,杨振年仅19岁的儿子杨子江成为了加加食品的副董事长,此后还担任总经理助理兼人力资源总监、营运中心总监等职,现任加加食品总经理助理。杨振的妻子肖赛平则历任加加食品副董事长兼资产总监、董事等职,现任公司资产总监。

而杨振则一直是加加食品的核心管理者,历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2019年11月,在杨振因违规事项被处罚两个月后,加加食品管理层发生变更,杨振成为名誉董事长,并任长沙加加食品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近两年加加食品管理层的变动来看,其仍未脱离家族式企业的弊端,重要的管理职位仍由杨振亲属担任。

杨振不再担任加加食品董事长、总经理之后,其堂兄、时年63岁的杨旭东被选举为董事长并被聘任为总经理。不过,一个月后杨旭东便辞去了总经理职务,由李红霞接任。2020年3月18日,杨旭东又辞去了董事长一职,任期仅4个月。

2020年8月3日,李红霞也申请辞去了加加食品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不过,一个月后,李红霞就被推选为加加食品董事长,但她在这个职位上也像是“短途旅行”——2021年2月25日,李红霞辞去董事长、董事等职务,改为担任董事长高级顾问。

最新消息显示,3月15日,任加加食品总经理的周建文被推选为公司董事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杨振的外甥女婿。

实控人杨振与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建文关系密切,加上公司副总经理、董秘等职位的频繁变动,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外界的关注——有人担忧已有违规案例的加加食品内控制度无法保证公司透明度,同时也担心杨振对公司决策施加影响。

“现任董事长经过董事会投票表决产生,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公司一些大的决策上面,也会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去执行。董事长(与实控人)虽然是亲属关系,但(公司决策)实际上还是有董事会在管控。”对于外界担忧,加加食品证券部工作人员对「子弹财经」表示。

至于杨振目前在加加食品所负责的工作,该证券部工作人员介绍道:“因为他是名誉董事长、又是公司创始人,在公司的一些经营方面还是可以提一些建议和意见的,大的方向上,也可以给到具体的决策者一些建议。”

05

结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加加食品因杨振而崛起,同样因为杨振而陷入纠纷与争议之中。

如今,在投资上吃够苦头、债务缠身的杨振,终于幡然醒悟,转身聚焦加加食品的主业。但如今的调味品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极为激烈,2021年一个季度业绩顶加加食品2020年全年收入的海天味业,估算自己在调味品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也只有约13-17%。

分散的市场也意味着既是加加食品的压力,也是发展机会。但实控人违规事项频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股权被司法冻结,加加食品还能赢得多少资本信任,还是未知数。加加食品想要崛起,注定难上加难。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市值超40亿,盈利却只有96万?加加食品如何重回巅峰?
实控人成“老赖”?上市10年首次亏损,加加食品走向至暗时刻?
加加食品实控人成“老赖”,加加食品成也杨振,败也杨振?
涉案近830万元,加加实控人等相关人员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