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遭遇“唱空”抛盘日,恰是资本逢低吸纳时

守住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

一段时间以来,在线教育草木皆兵。在线教育股遭遇了过山车,培训机构四面楚歌,投资机构釜底抽薪……

正如当初跟风进入一样,撤退也是趋之若鹜。曾经风头无限的在线教育行业,在这个夏天仿佛遭遇到了“寒冬”。

那么,在线教育真没有投资价值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如今在线教育正处于逢低吸纳时。

01 监管挥刀去除“肿瘤”,教育回归本质

6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对学而思、新东方、掌门1对1 等共15家校外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违法行为,以及13家校外培训机构的价格欺诈违法行为,进行了共计3650万元的顶格罚款。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第33条规定: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监管部门指出了在线教育行业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包括管理混乱、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普遍乱象,并强调了“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

6月16日,教育部下发另外一个通知,宣布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要监督校外培训机构整改。

在线教育的舆情,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俗话说:雪山崩塌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在线教育之殇,谁之过?

02 蒙眼狂奔的在线教育,平静之下实则乱象丛生

在线教育风口早就在2013年崭露头角,2020年疫情“停课不停学”让在线教育成为为数不多“因祸得福”的行业,整个行业高歌猛进,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注册的教育企业51.5万家,净增长企业数量同比上涨了18%。

在线教育,自疫情开始就走向了蒙眼狂奔的快车道,一路飙车的刺激已经让教育机构以及背后的资本力量尝到了甜头,殊不知,风平浪静的背后是暗潮涌动,一场行业的大洗牌已经在悄然上演。

谈起线上教育,优势和弊端都显而易见,且两极分化。确实,互联网的快捷和便利性确实在某种意义上提升了教育效率,然而乱象丛生的现状也让诸多家长苦不堪言。

近些年来,大大小小的校外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其增长除了市场需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资本给家长们灌输的“教育焦虑”,这也是加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主导因素。

培训机构畸形扩张,非理性发展,不仅让学生之间内卷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也挑战了教育公平,之前有曝出过,某学校老师在课堂上不认真教学,而放学后却出现在了教育培训机构的现象。

在线教育的乱象多年前早已埋下隐患,近几年加速发展让诸多问题浮出水面,国家教育机构对培训辅导机构的整治绝对不是心血来潮,一路高歌猛进的在线教育进入洗牌阶段。

03 处罚伤及皮毛,资本总是遗忘

据相关部门调研的某年40.1万所校外培训机构,其中有27.3万所存在违规,占比高达68%。关于培训机构诱导消费、虚假宣传、霸王条款、退费难等新闻也时有曝出,比如极力渲染的“赢在分数竞争起跑线”,比如吹嘘的“名师在线辅导”......

这对于动辄融资过亿的在线教育来说,真是下了一场毛毛雨。而监管机构给在线教育开出的“病历”单,只是一个小感冒,而非病入膏肓。

1、虚假宣传,价格欺诈。6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对13家校外培训机构予以顶格罚款的理由,主要两点就是: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称,虚假宣传主要包括虚构教师资质、虚构执教履历、夸大培训效果、夸大机构实力、编造用户评价等类型;价格欺诈主要表现为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

这类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那个行业都存在。所以无需过度解读。

2、上课便捷,但学习效果难保证。虽然网课上课方便,但相比传统教育,课堂互动性差,学生无法享受到沉浸式教学体验,缺乏监督,学习效率低等仍然是网课摆脱不了的固有印象。这一条最为不靠谱。未来,线上教育成为主流这是不可扭转的趋势。线上线下结合,素质教育才是方向。相比传统教育,线上教育竞争激烈,更多名师会脱颖而出。

3、远程教育体验不佳。有家长反映,当地线下培训机构开课后还是果断停掉网课,继续让孩子上线下课。所以在很多家长看来,网课的地位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疫情期间的应急方式,属于曲线救国的无奈之举,如果拿网课当做一款产品来说,这款产品并没有经过市场打磨,家长不想为此买单。随着5G时代到来,人工智能发展,未来线上线下体验差别不大。

4、加重社会养娃焦虑,抑制生育率。2021年一场有关家庭教育、亲子成长的家庭剧《小舍得》引发热议,剧中家长田雨岚无时无刻的“鸡娃”让观众也跟着紧张。

虽然说电视剧总归是电视剧,但是要知道戏剧来源生活,现实生活中家长们的焦虑不比剧里的田雨岚少。在中国,教育和房价、医疗一起被称为压在中国人身上的“三座大山”,也是阻止生育的最大因素,前些年就有“房价是最好避孕药”一说。如今国家不断出台各种限购、限价政策,房价基本稳定。而随着资本在教育行业不断扩张,这座大山带给家长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已经到了不得不控制的地步。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国家给所有人的儿童节“礼物”是开放三胎政策,朋友圈及微博一片哗然,到处弥漫着“不敢生“、“生不起“的声音,不得不说,教育的焦虑已经波及社会养娃焦虑,抑制了生育率。

其实,仔细研究一下,监管部门处理这些“毒瘤”,在各个行业或多或少存在。至于社会焦虑、三胎政策,这是专家误读。相反,随着三胎政策放开,倒是有利在线教育人口红利的持续。

一方面是乱象环生的修罗场,一方面是一轮又一轮的融资,资本的注入让在线教育行业呈狂奔态势。

2020年国内教育行业共披露融资事件206起,融资金额约492亿元。2019年国内教育行业共披露382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约260亿元。

1-11月在线教育行业共披露89起融资事件,虽较去年同期的136起融资事件减少了35%,但融资总额却高达近38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9亿元激增257%。

K12在线教育赛道最为吸金。猿辅导已经拿到3轮共计32亿美元融资,作业帮与之不相上下。猿辅导、作业帮和掌门教育等三家头部机构合计吸金超过4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4.3亿元),占到过去11个月在线教育行业融资总额的73.27%。临近年末,还有几起较大的密集募资事件,上市头部教育机构新东方、好未来、跟谁学通过二次上市、定增等方式相继开启了新一轮资金募集。

大量的资金也涌入在线数理思维、英语、编程等赛道。有观点认为,这些大多发生在2020年底以前,伴随各种政策的收紧,“三不”和“双减”的政策也隐约出台,该来的还是来了,资本的狂欢该结束了,真可谓杞人忧天。

04 回归教育本质,减少教育的焦虑与内卷

政策红利正在市场兑现,让子弹飞一会儿。

从今年年初开始,不少教育机构传出“裁员潮”,据多位内部人士独家获悉,某大型在线教育机构开启大裁员,目前正在按照部门进行面谈,“有的部门几乎一个人不留。”内部讨论也是非常多“我们很多人最近都在开始找工作了,快的话有的人就在等offer了。”一位内部人士透露,自己所在的部门几乎都被裁掉。

未来,培训机构尤其是以在线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逐渐正规化、专业化,这无论对于家长、孩子,还是监管结构都是多赢的结局。

首先,业务缩减,业务转型。在新一轮的监管风暴下,各路玩家纷纷寻找转型之路进行花式自救,最直观的体现在大规模的业务转变。

就拿在线教育的老大哥高途来说,5月27日,高途课堂宣布停止小早启蒙招生,并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而此前,高途旗下共有三大业务板块:聚焦K12教育的高途课堂、聚焦成人教育的高途在线,以及聚焦3-8岁儿童教育的小早启蒙,如今,重要板块“小早启蒙”业务已经被高途集团放弃。高途教育创始人陈向东在一次公开讲话《任何一家组织时时刻刻想的都是怎样活下来,怎样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中,说了三次“迅速”:

“如果这些产品不让做,必须迅速、不拖泥带水跟伙伴们极度坦诚讲清楚。”

“我们要迅速做三件事。”第一件就是如果还想做3到6岁,就只能选择离开。

“HR团队会迅速跟大家沟通。”

据知情人士称,作业帮IPO计划已经暂停并已经开始大裁员。字节跳动旗下的教育业务近几周也频繁召开高层会,教育业务即将进行大范围业务和人员调整,新东方在线集中裁员,涉及中小学大班课业务的主讲教师、教学辅导、运营等多个岗位。各部门裁员指标不同,中学部主讲老师已经有 20% 左右离职。4月以来,VIPKID半个月时间裁员500多人。进入5月,VIPKID钉钉全员群人数跌破7000人大关。而去年10月,VIPKID创立七周年时,员工人数为8000多人。2019年,VIPKID员工人数接近12000人。

收紧业务、缩小规模,在线教育公司才能获取更多的喘息空间,直至政策明朗的那一天。

其次,回归教育本质,而不是着眼于融资上市。无论是热闹的综艺投放,还是各处铺天盖地的大面积广告,都让城市中的每个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在线教育的火爆。但很多人都只是这场狂欢的旁观者,如今疫情即将过去,线下培训回暖,在线教育的优势所剩无几,并且从始至终,教育都要恪守本质,而不是被资本裹挟,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可以说,官方对在线教育行业监管的加强,向各在线教育企业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要守住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正如此前人民日报所说的那样,在线教育,莫背离初衷,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师资、教研、体验等方面,坚决守住服务的质量底线。

最后,浪潮褪去,留下的都是硬实力。正如山寨手机当年杂乱丛生的年代,也是经过市场的大洗牌留下一些拥有硬核实力的手机制作商,如今教育机构亦如是,相信那些具有教育情怀,用心做教育而不是赚快钱的教育机构才能在此次波涛骇浪中站稳脚跟,迎接行业的新曙光。

政府开放三胎以后,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是不愿意生孩子?无非就是每一个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支出上成本过高,如果说在那些存在问题的教育机构被关停后,孩子的教育怎么办?想必还是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教育配套支持,比如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实施的放学后一小时,就是学生放学后可以在学校自习室把当日作业完成,学校老师轮值辅导学生作业,给孩子提供知识解答,诸如此类的措施就受到家长的广泛好评。对于除知识外的兴趣类辅导机构,同样也是要不断加强规范监督,招生上实事求是,授课上保质保量,稳扎稳打做教育。

守住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是监管对在线教育行业的要求,更是千万学生和家长对这个行业的要求。未来,只有坚守教育初心、本质,不断为学生和家长创造价值的企业才能成为这个行业的真正引领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当转型职业教育成为新风口,这些问题不容忽视
在线教育马太效应加剧,下沉市场、精而专是中小教育机构的出路
“被盯上”的在线教育:监管收紧、融资遇冷、投放受阻
2020年,在线教育行至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