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银消费金融更换总经理,人事动荡难掩尴尬业绩

辽宁银保监局核准了马驰担任盛银消费金融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前总经理王剑出走后,盛银消费金融及时把该职位补上。近期,辽宁银保监局核准了马驰担任盛银消费金融总经理的任职资格,王剑也将赴中信消费金融任职。

从王剑的任职时间上看,他在盛银消费金融待的时间并不算久,从盛银消费金融到中信消费金融,王剑可能想跳到更大的平台发展。虽然盛银消费金融近两年业绩增长,但体量和品牌影响力均居于尾部水平。

无论是助贷业务还是自营产品,盛银消费金融都面临比较大的扩张阻碍。目前,盛银消费金融声称不盲目扩张,深耕辽沈市场,这看似是一个小而精的战略,实际背后又藏着多少无奈呢?

人事变动频繁

盛银消费金融本次新任总经理马驰出于大股东盛京银行体系内,她曾任盛京银行总行零售银行部副总经理兼零售信贷部总经理、盛京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就履历而言,盛银消费金融新到任的这名女将也是零售老将了。

在马驰之前,盛银消费金融的总经理并不是来自股东方。王剑作为盛银消金第二任总经理,任职资格于2018年12月获监管批复。他曾任职于中信银行,担任过中信银行总行零售银行部资产业务部总经理、零售银行部市场营销部总经理、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助理等岗位。

王剑在盛银消费金融任职不到三年就出走,有市场消息称,他将回归中信,就职于中信消费金融。除了总经理一职的变动,今年年初盛银消费金融的CRO也进行调整。

数月前,辽宁银保监局批复核准郑宏洲任职盛银消费金融首席风险官。郑宏洲曾任百融云创风险总监,也在广发、平安等金融机构任职过,具有商业银行模型团队多年管理经验。

除了首席风险官变更,去年8月,盛银消费金融新任董事长张珺任职资格获批。张珺拥有逾27年银行业务及风险管理经验,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担任盛京银行首席风险官。张珺的任职距离盛银消费金融上一任董事长李欣任职还不足1年,这也意味着盛银消费金融开业四年换了三位董事长。

从盛银消费金融的高管人事背景可以看出,董事长与首席风险官双重把关风险,盛银消费金融的风控能力自然也不会差多少,虽然业绩在行业内垫底,但风控可圈可点。

营收受限于资产规模,而资产规模受限于注册资本和杠杆。盛银消费金融风控做得再好,体量终究难以上去,毕竟他的注册资本仅为3亿元。虽然体量小,但盛银消费金融也踩过监管红线,2019年9月,盛银消费金融因为管理不审慎引发贷款风险案,被辽宁银保监局罚款20万元。

盛银消费金融早期依赖助贷业务,甚至与一些网贷平台合作来应对获客困境。盛银消费金融曾作为资金方,与乐信、闪银、玖富万卡、维信金科等合作放贷,有用户反映自己在助贷平台上已还完贷款,但征信上面依然显示盛银消费金融的贷款未还清。

今年四月份,宁波市消保委曝光“靓馥”、“纹研”美容机构,在这些违规美容平台背后,助贷机构上海即科智能技术集团与盛银消费金融合作为消费者发放医美贷,坑惨消费者。

规模难突破

从盛银消费金融的股东背景和注册地来看,线下展业范围主要聚焦在辽沈地区。盛银消费金融是由盛京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发起设立的东北地区首家消费金融公司,于2016年2月24日获批开业,注册资金3亿元。

尽管在东北具有先发优势,但不久便被哈银消费金融远远甩在身后。哈银消费金融比盛银消费金融成立晚一年,注册资本已增至15亿元,业绩也远超盛银消费金融。与同年开业的中原消费金融相比,盛银消费金融的体量劣势就更加明显了。

目前,几乎所有已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都已进行增资扩股,唯独盛银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仍停留在3亿元。截止2020年末,盛银消费金融总资产40.63亿元,贷款余额人民币37.09亿元。盛银消费金融的杠杆水平已经较高,但总的资产规模较腰部和头部机构差别较大,唯独扩充资本,才能把盘子越做越大。

截至2020年底,盛银消金营业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利润人民币0.45亿元,不良贷款率0.09%。对比头部机构的业绩,盛银消费金融远远落后。

同时,盛银消费金融起初业务模式是和头部平台及电商平台合作,近一年才正式推出独立的手机APP,可以说自营产品能力比较薄弱,想赶超同业难度较大。

目前,盛银消费金融结合股东方资源及本地场景优势,已经打造了盛银消费金融APP、恒大业主车位贷、盛享贷和车险分期产品。盛银消费金融APP是盛银消费金融推出的循环额度产品,贷款额度1000元-20万元,年化利率10.8%-27%。

车位贷主要面向购买或拥有车位的业主,利率为11.85%-12.2%。盛享贷和车险分期则仅面向辽沈地区客户,提供线上消费贷款和车险分期服务。除了车主贷有恒大资源优势,其他场景均面临残酷的同业竞争。

就消费金融市场的趋势而言,让盛银消费金融受困的并非只有资本,还有获客。王剑在盛银消费金融任职时就表示,互联网流量公司也相继开展金融业务的情况下,分发给合作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减少。

盛银消费金融探索在股东体系内的流量深耕,通过股东的影响力和覆盖群体进行消费金融的探索。虽然这可以降低成本,但无法突破规模束缚。

相关阅读
哈银消费金融2021年营收9.6亿元,利润及前年盈利情况尚未公开披露
两交所停发消费金融ABS,对市场影响几何?
消费金融行业回暖,银行系后来居上,仍有难题待解?
招联金融七周年:稳中求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