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高了”切入产业互联网,生活服务板块承接了阿里什么新构想?

“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可能体现了阿里对这个板块的构想。

文|三言财经

本月初,阿里进行了一次重大的组织架构调整。

首先,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三大业务,即高德、本地生活和飞猪组成新的生活服务板块。同时,同城零售事业群将保留淘鲜达和本地生活新零售团队,同城零售中的天猫超市业务相关团队和天猫进出口事业群,将合并成立新的“天猫超市和进出口事业群”。

俞永福代表集团整体分管生活服务板块,向张勇汇报;李永和担任本地生活公司CEO,原CEO王磊另有任用。

这次调整,意味着“飞高了”正式登场。高德、飞猪、饿了么将深度协同,通过生活服务板块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不过,除了具体的调整以外。阿里在这次调整中提到的另外两点也值得注意。

第一,阿里明确提出要成为一家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的公司。

第二,阿里提出了一种新的企业治理模式,即" 板块治理模式 "。

而这两点折射了阿里进行组织架构大调整的背后逻辑,弄清它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次变化的用意。

如何理解阿里的双轮驱动?

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并不是一对新鲜的词汇。

简单理解就是消费互联网面向消费者,产业互联网面向生产者和企业。

无论是PC互联网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过去的二十年基本是消费互联网发展的时代。

随着流量红利越来越少,消费互联网的市场趋于饱和,竞争越发激烈。但是B端的效率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用互联网提升产业效率,成了未来互联网公司重要的增量市场。

虽然在过去的十年里,以零售平台为主的淘系电商是消费互联网的代表之一,但事实上,阿里是to B业务起家,完整的商家服务体系建设也是淘系电商的立足点。不过在to B上,阿里一直都在不断发力,在云计算方面业务实力深厚,历史最长的B系业务也在迅速增长。

也就是说,阿里在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一直是同步前行。

这次阿里提出要成为一家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的公司,并成立“飞高了”,背后是阿里对其商业体系和市场发展前景的思考。

据了解,阿里生态体系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已超过10亿,在消费端已经建立了牢固的用户心智。

而消费端高度数字化后,就对产业端的效率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互联网必然走向产业端。

“飞高了”所在的生活服务领域正是产业客户十分集中的一块,它既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也连接了大量的商家和企业。“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可能体现了阿里对这个板块的构想。

“飞高了”切入产业互联网

在生活服务板块中,飞猪、高德、饿了么三个兵团的特点各不相同。

飞猪主攻旅行服务,提供境内外交通、酒店住宿、度假等产品,并向旅游消费的周边场景不断扩展边界;

高德是出行服务平台,在地图导航赛道的优势稳固,聚合了行前、行中、行后的多种本地生活服务;

饿了么提供外送服务,具有线下快速履约能力,负责“更快、更近、更密”的消费。

消费价值显而易见,但“飞高了”如何切入产业互联网?

以酒旅为例,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命题。

与实物商品相比,服务市场的链条更长,结构更复杂分散,分工程度和专业壁垒高,单一的网络效应在这个语境下并不奏效。

过去20年,早先,OTA企业依靠“鼠标+水泥”的模式,解决比价和信息集合的问题。但随着移动流量红利见顶,旅游企业从中获得的增长已越来越有限。

不仅如此,消费者对优质供给的要求不断提高,供需匹配机制的效率却跑在了后头。

光是把线下旅行社的票务、酒店预订服务搬到线上已远远不够,今天对旅游业来说,利用数据化重构核心要素,再造生产流程才是降本增效的关键。这也是数字平台面向未来的重要机会点。

那“飞高了”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是商家突破传统模式流量瓶颈的效率更高。

飞猪作为旅游服务平台,负责整合阿里生态内的全域场景,把流量和用户交还给商家来运营。与高德、饿了么在生活服务板块进一步整合打通,有助于商家更好的获得公域流量。

此外是供需匹配效率更高。

消费者需要的往往不是“无所不包”,而是能够在各种场景下无缝切换时,都有简单靠谱的服务。而阿里多年来在大消费领域的广泛布局,形成了满足这种需求的多端优势。

而对商家来说,多端的真正价值,正在于利用好不同的用户场景,实现最准确的供需匹配,平台的角色则是基于此提供一套好用的解法。

去年,飞猪推出升级后的商家运营体系,其核心就是在飞猪域内用一套工具打通店铺和小程序,在阿里生态内整合不同的场景提供全域经营的解决方案,实现信息从“数字”到“数字化”的价值升级 。此外,借助阿里自身的技术能力,还有机会产生更多面向旅游产业的纵深解决方案。

此次阿里生活服务板块浮出水面,无疑是将进一步放大这种生态优势。

但可能性也不止于此。旅游消费的连带作用显著,飞猪、高德、本地生活的聚力还有望扩大周边服务场景,在产业上下游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飞高了”升级背后的方法论

在这次调整中,阿里首次公开提出了一套企业治理模式——板块治理模式。

在形容这套模式时,张勇这样说:“今天阿里已经形成了多引擎驱动,多业务赛道发展的局面。我们必须面向客户需求和产业特质,形成各业务单元经营责任制基础上的板块治理模式。”

前半句从阿里的整体情况出发,是新模式实施的先决条件。

“多引擎”、“多业务赛道”是对阿里全局的整体描述,这代表阿里的商业策略。

后半句阿里给出了自己的治理模式。

板块治理模式是建立在各业务单元经营责任制基础上的。

这意味着,每个板块中的各个业务依然是独立的业务单元和品牌,对自己的经营结果负责。

同时,这些业务在客户需求和产业特质上有相通点,整合作战有更大增量。

板块不是大而全,也不是笼统地混在一起,它的特征是统一指挥同时机动性强,既能沿着各自的战略方向前进,又能在关键战场上合力突破。

我们可以把板块看作是集团军,由不同兵种组成的战役军团,每个独立团都是好样的,但又能无缝的组成一只军队。

张勇曾多次强调,协同的前提是每个参与协同的单元自身都有核心竞争力,能够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每一块结构都支撑着它的核心商业场景,同时也在为其他场景服务。”

所以飞高了正试图变得更聚焦、更深入,在本地生活的战场上和产业数字化的蓝海里,凝结出一种新的竞争优势。

以往阿里打赢的战争,靠的都是重新定义一条赛道,那么这次呢?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外链解禁的互联网,巨头们开窗不开门?
BAT“圈地战争”简史:巨头如何改变互联网?
腾讯可以和阿里握手,那字节呢?
阿里再战本地生活,俞永福应该忘掉美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