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康跨界内窥镜器械梦碎,集采下消化药巨头路在何方?

真正引起证监会提出的未能充分披露外行业政策影响、未来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这样结论的原因在于,当前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已是大势所趋,虽然唯德康主营产品尚未进入集采范围,但鉴于政策推行时间未可知,公司还是做出按产品单价分年度逐步下降的预测,但是预测数据与实际实践经验对比相差巨大。

10月27日晚,奥赛康公告称,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事项未获得审核通过。这也意味着,公司跨界收购唯德康计划失败。

依据中国证监会公告披露信息,奥赛康此次折戟原因在于“未能充分披露境内外行业政策变动对标的资产的影响,未来盈利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不符合相关规定。”受前述消息影响,10月28日,该公司开盘跌停,报12.24元/股。

今年4月,主要从事消化、内分泌药物研发的奥赛康发布预案,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作价8.3亿元购买专门从事消化内镜领域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的唯德康总计60%股权,被看做是进军内窥镜医的信号。

不过,这起交易计划随后引来巨大关注。在7月14日发布收购报告书草案后,奥赛康在受到众多投资者质疑的同时,也引来了监管层的目光。7月27日,深交所向公司发出《重组问询函》,累计提出17个问题问询收购细节。

根据报告书显示,唯德康100%股权的评估值为13.91亿元,较账面价值增加11.97亿元,评估增值率617.61%,本次交易将形成6.43亿元的商誉。对此,深交所要求奥赛康结合多方面情况,说明本次评估增值率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

除了高溢价收购外,唯德康的业绩水平和业绩承诺问题也值得关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唯德康净利润分别是6165.03万元、8883.72万元和-1557.2万元。在这样的业绩表现下,公司承诺的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1亿元、1.2亿元、1.44亿元。深交所要求公司基于现有条件客观论证分析业绩承诺的可实现性,及业绩补偿机制的合规性、可操作性等。

在此基础上,真正引起证监会提出的未能充分披露外行业政策影响、未来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这样结论的原因在于,当前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已是大势所趋,虽然唯德康主营产品尚未进入集采范围,但鉴于政策推行时间未可知,公司还是做出按产品单价分年度逐步下降的预测,但是预测数据与实际实践经验对比相差巨大。

预测结果为,唯德康2022年至2025年基础诊断类产品平均单价每年下降5%,永续期前一年下降幅度为1%,首末年下降幅度为15.11%。但众所周知,依据当前已经开展集采的产品经历,降幅超90%的情况并不罕见。为此,深交所要求奥赛康对此做出解释。

此外,在这起收购计划中,在宣布此次股权收购前,唯德康的多次增资也让外界生疑。其中,今年3月,通过现金收购方式,支出3672万元,实现与关联公司久虹医疗的内部重组。而在收购久虹医疗后,唯德康全部股权评估价格高达13.91亿元,交易对方庄小金、缪东林获得的支付对价分别为4.92亿元、1.41亿元,身价暴涨。

不过,随着当前购买资产事项未审核通过的结论,这起疑点颇多的交易计划或将告一段落。而奥赛康这次拟大手笔进军内窥镜领域的背后,也反应了公司在当前行业诸多动荡之下的生存不易。

奥赛康前身是东方新星,曾是一家为石油化工、新型煤化工行业的大型建设项目提供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施工服务的公司。公司在2018年底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主营业务变更为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近年来,公司逐渐成为消化领域内的知名企业,是国内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注射剂龙头。

然而,随着仿制药不断被纳入集采,2021年2月3日,第四批集采在上海开标,注射用泮托拉唑被纳入,奥赛康亦在中标名单中。据中选结果显示,公司旗下产品以27.7元价格中选。若按该产品的最小单位计算,其降幅已达90%。此外,除了国家层面的集采,地方层面的集采也在推进,这也意味着其盈利情况将受进一步影响。

此前,在收购预案中,奥赛康解释,通过对标的资产的收购,能使上市公司在消化道诊疗领域的布局将更加完善和多元化,在细分领域内的影响力将得到进一步扩展,也侧面反映出公司在消化领域需要求新求变。

不过如今跨界计划失败,奥赛康在药品业务上显然要面临更大的增长压力了。

相关阅读
现金储备526.5亿,蔚来将于5月20日在新加坡上市
“商用密码基础设施提供商”三未信安回复科创板问询,应收账款和现金流量等8项问题被问询,国付宝、花旗银行、华泰证券为大客户
前海人寿一季度净利大幅下滑,偿付能力预警,频繁套现回笼资金
瑞能股份闯关创业板,夫妻控股超7成为拿订单卷入行贿事件,向关联方大额预付被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