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换电试点启动,充换电协同发展或成必然

到2025年,我国换电站需求达6678座,涉及总投资共200亿元,电动汽车换电补能总需求将达249亿千瓦时,换电服务市场规模共421亿元。

文|览富财经

近日,国家印发《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此次共有11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预期将推广换电车辆10万多辆,换电站1000多座,再度引发了市场对换电行业的关注。

充电桩不完全贴合所有应用场景

根据公安部和充电联盟相关数据显示,自2015年至2021年6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不足100万辆增长至600多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快速发展阶段。按照现有增速测算,预计2025年渗透率将达到20%以上。

近年来,国内电动汽车一直以充电方式为主,加之国家相关补贴政策不断出台,充电桩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68.1万台。

据光大证券预测,鉴于充电设备及运营服务未来5年年复增长率(GAGR)约40%,2021-2025年,充电桩设备增量将从88万台增长到271万台,对应市场规模从113亿元增长到449亿元,CAGR-5为42.5%;每年充电服务量从542亿度增长到1904亿度,对应市场规模从650亿元增长到2285亿元,CAGR-5为39.6%。

由于充电桩项目投资回收期长,利用率低,根据国家《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未来充电桩与地产、物业共建将成为必然趋势。但实际上,充电桩的推进一直受多方因素掣肘。

每一个小区新建充电桩,都需要居委会、物业公司、居民等多方协商,涉及各方面利益牵绊,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要一个环节不通过,就无法开展建设。加之目前我国强制实施的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尚未建立,私人桩品牌较多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安装建设标准,为后期充电桩的运维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行业龙头纷纷布局换电产业

目前,我国对于换电模式的使用场景定位,主要集中在出租车、网约车和重卡。据光大证券预计,到2025年,我国换电站需求达6678座,涉及总投资共200亿元,电动汽车换电补能总需求将达249亿千瓦时,换电服务市场规模共421亿元。

2011年,国家电网最先研究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换电技术,确定了“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运营思路。换电在降低使用者的购车成本,提升车辆残值的同时,还能有效利用用电高峰期和低谷期的价格差异降低整体充电成本,降低电网负荷。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研发和投入换电产品、换电模式。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期望通过解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换电模式主要采用集中可控,恒温恒湿,恒定小功率慢充补能方式,可以控制充电环境,充分保障充电过程的安全,降低了充电时自燃的风险。通过对电池进行集中管理,利用大数据,通过互联网对动力电池的数据进行即时收集、分析,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电池及时进行监测和更换,减少动力电池安全事故的发生。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全国投运换电站总体规模尚小,仅为613座,其中奥动新能源308座、蔚来汽车198座、杭州伯坦科技107座。像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为代表的汽车生产商,均已自行研发换电车型、运营换电站,配套设施也在逐步落实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Q1,已有5001家企业在经营范围中新增“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吉利汽车表示,计划2021年在重庆建成100座换电站,2023年落成200余座换电站。像上汽集团、哪吒汽车等新旧车企纷纷推出换电车型,包括长安新能源、南方电网、中国石化、国家电投等知名企业也在加速布局换电站建设。

相关上市公司如下:

图片4.png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2022百人会丨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2025年会出现电池产能过剩
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进场,换电能成补能主流?
充电桩:新能源棋局的棋眼
丰田章男炮轰新能源,自己却忙着固态电池车,丰田精分真相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