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企业:从热衷烧钱进化到认真搞钱

一家互联网公司最大的资本,绝不是找到有钱的“金主爸爸”!

文|壹DU财经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尤其是人到中年,环顾四周,你会发现生活处处都要钱。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睁开眼,就是一家人的吃穿用度,试想一下,你有什么理由不认真搞钱? 

有个说法是:一个女性最大的资本是找到自己丢不掉的“赚钱本事”——时下的女性,正处于这样的思潮之下,并且身体力行。 

有意思的是,若观察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现状,会发现它们也正走在这条路上:开始向认真搞钱的独立女性学习,并且开始相信,一家互联网公司最大的资本不是找到有钱的“金主爸爸”,而是找到自己丢不掉的“赚钱能力”。 

《一键下单》是一部关于亚马逊成长的书,里面讲述了亚马逊如何挺过21世纪初网络泡沫危机,成为屈指可数的几大互联网赢家的故事。但同时,它在崛起之初所宣称的“以烧钱为荣,以不盈利为荣,以不惜一切代价先拥有市场占有率为目标”,也为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带了个坏头”。 

亚马逊在1997年曾对《纽约时报》说,“我们可以盈利,盈利可能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也可以是最愚蠢的。”同时,在亚马逊招股书也将公司的战略和风险讲得很清楚,“从目前的程度相比,失败的概念将会大大增加,最近的收入也是不可持续的,在未来还会降低。” 

融资、烧钱、再融资、再烧钱……如此循环。当年的滴滴快的就颇为典型,疯狂烧钱,谁的钱多,烧得起,烧到最后,做高数据,让对方背后的资本失出信心后退出市场。滴滴在与快的PK如此,后期与Uber也是同样的路数。 

投中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18年国内互联网的融资总额达到936亿美元,投融资案例达到1085起,生鲜电商、网约车、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凡是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都享受着高估值和高融资,以及烧钱大战带来的壕气冲天。 

互联网公司为何热衷烧钱做规模?就是希望达到绝对优势市场规模后掌握市场定价权,而当边际成本接近于0时,公司赢利的前景自然会被市场看好。 

因此,烧钱、不求盈利只要市场要规模……这几乎成了过去20年尤其是2010-2020年左右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座右铭。各家互联网公司也使出浑身解数扩大融资规模。 

但在2020年初的疫情的影响下,一波又一波互联网公司倒闭,他们在说到原因时均归究于“钱烧光”、“没有盈利前景”。

他们也在疑惑:但为什么当前的前辈们“烧钱烧出了规模,烧出了市场第一”,而我们现在就不行了呢?有的企业将其归罪于周期。但周期固然重要,但市场其实永远都不缺钱的,闲钱们像疯了一样在寻找可投的项目。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资本不再偏爱这些乐于“烧钱”的公司了? 

无论是巨头的阿里巴巴、京东还是腾讯、百度,他们的财报无不透露出这样的信号——更多企业开始“从虚入实”,认真搞钱。 

其实,在此之前,这些巨头的赚钱能力并不弱,从巨头们的财报可见一斑。 

2020年,腾讯交出了史上最好看的一份财报。尤其在Q3,其游戏业务收入首次突破4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今年2月,腾讯的股价达到760港元,两月间,涨幅达到40%。再来看阿里2021年财报,其全年营收达到7172.89亿元,较2020年同期上涨了40%。 

但他们并未满足于此,虚拟经济的红利“吃”得差不多了,他们正往实体经济加大投入。 

根据腾讯2021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其净利润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持续加大对实体产业的服务和融入,以及扩大新基建和研发领域的投入等。 

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腾讯研发产生的开支达到137.3亿元,创出今年单季度新高;今年腾讯前三个季度累计研发投入达到378.59亿元,同比大增36%。 

无独有偶,阿里在财报中也提及了对实体经济的扶持。比如阿里云和菜鸟构成的企业数字化及服务版块收入贡献了575亿元的收入,数字服务开始向实体经济领域延伸。 

当巨头们都在认真搞钱了,行业整体的风向就变了。 

2015年,在国内被称之为投资教父的阎焱曾说,“创业公司不谈赚钱才是真羞耻。”这不,一直被认为离商业变现最远的知乎,最近终于走上了商业化的道理。 

在11月22日知乎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知乎于2020年初推出的商业内容解决方案在该季度的业务收入为2.784亿元,同比增长511.9%。截至9月30日,知乎今年的商品交易总额累计近50亿,同比增长92%。 

在此之前,知乎的商业化尝试一直极为克制。比如2019年上线的“知乎好物”就被用户吐槽“知乎也终于谈钱了”,原因则是允许原创作者在内容里加入第三方电商外链。 

与知乎的裹足慢行相比,抖音的“搞钱”速度则快很多。 

抖音内部将其电商形态比作“兴趣电商”。同时表示,对于现阶段的抖音电商来说,GMV不是第一指标,有质量的GMV才是核心指标。抖音电商总裁康泽宇曾公开表示,兴趣电商的GMV到2023年大概会超过9.5万亿,整个电商行业会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转向兴趣电商。

毫无疑问,对于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当下的共同目标已经被锁定为“赚钱”。而下一步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找到赚钱的路子? 

当然有的企业是要赚“第一桶金”,比如上文所提的知乎;有的企业则是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比如上文提到的抖音在广告营收之外发力兴趣电商。 

与“愣头青”相比,巨头们的赚钱路径或许更值得关注。 

目前来看,巨头们的赚钱路数大致可为以下几类,一是直播电商,毕竟离“钱”、离消费者最近;二是成为营销工具,毕竟有用户等于有商机的背景下,这些巨头手握的巨量用户正是B端企业所看重的。 

薇娅曾在《吐槽大会》上说,“明星最后的归宿是直播带货。”一语道破了直播电商在最近两年势如破竹的发展态势。

直播带货火到什么程度?从李佳琦、薇亚等草根网红的主场PK,到罗永浩、陈赫等人的加入,再到企业家和县长、市长的追捧,直播带货成为2020年以来最热闹的全民狂欢。 

但随之而来的,明星、网红直播“翻车”的消息也时时转来,当直播不再是万能药时,企业自播开始接棒,甚至渠道商的平播也都进入视野。 

于是我们看到,除了阿里系、京东、抖音、快手等我们司空见惯的直播带货外,百度也介入到企业直播带货行业中。 

今年6月30日,有消息称,百度移动生态商务集团新成立直播业务中心,负责人为谷丰(真名陈洛金),向百度副总裁、百度应用总经理平晓莉汇报。随后百度向媒体证实了这一传闻。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早些时候,百度的直播一直主打的是“知识类直播”,重在讲知识而非“赚钱”。 

再来看第二种“赚钱”赚钱路径——成为营销工具。 

当消费者的触点越来越碎片化甚至粉末化后,品牌对对消费者的影响力正在持续减轻。另一方面,当线上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品牌主获客成本日益攀升。品牌主想要有效地影响到消费者,必须要完善全渠道的布局。这或许是各个手握巨型流量入品平台能切入营销领域的关键所在。 

最近几年,阿里的超级汇川、字节跳动的巨量引擎、腾讯广告以及百度的全链AI营销、快手的磁力引擎等,无一例外成为品牌主与消费者接触的“中间触点”。 

当前,互联网正经历着一系列重大变化,当新技术、新模式、新工具持续出现并影响和改变着互联网生态,我们有理由相信,旧有的模式和思路正在被打破,新的格局、新的思想也正在被建造。 

而互联网企业从热衷烧钱到认真“搞钱”不是起点,也绝不是终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寒冬已至,互联网大厂开启架构“优化”模式
互联网巨头:必须要裁员吗?
外链解禁的互联网,巨头们开窗不开门?
新旧的碰撞:互联网江湖的权力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