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靠两个故事“闯天下”,青海春天“剑指”诺贝尔奖?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如今,青海春天似乎只能靠不停讲故事保持在大家的视野中。

文|鳌头财经 晓敏 屠玲

青海春天(600381.SH)走到今天,是由公司董事长张雪峰两个故事开始,一个遇到活佛,一个梦见太上老君。

前一个故事诞生了青海春天的冬虫夏草,后因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禁令”而灰飞烟灭。

第二个故事诞生了青海春天的听花酒,这酒在激活交感神经同时,还要激活副交感神经,简直就是打通了人类的“任督二脉”。

近日,张雪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酒对人体的影响出发,实现激活副交感神经,减少酒精对人体的伤害。这是人类酿酒理论的进步,可能会为中国捧回一个诺贝尔奖。”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如今,青海春天似乎只能靠不停讲故事保持在大家的视野中。

冬虫夏草产品被叫停5年仍“嘴硬”

青海春天董事长张雪峰讲了两个故事,造就了公司两大主营业务。

第一个故事是:张雪峰称,2003年时,他曾拜访一位活佛,当时活佛最珍爱的一匹马入冬得怪病,活佛试着每天喂七根冬虫夏草,喂了一周,马就痊愈了。

此事引起了张雪峰对于冬虫夏草的极大兴趣,他决心“让有限的冬虫夏草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4年,青海春天成立,律师出身的张雪峰担任公司的“科研带头人”,并在2009年推出主营产品冬虫夏草纯粉含片“极草5X”。

彼时,张雪峰表示,极草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家庭流动净资产房子、车子不算要在一千万元以上。”

极草俨然成了富人的游戏。当年,每克“冬虫夏草至尊含片”的零售价约为1054元,而国际黄金现货价格为260元/克,极草比黄金还贵,由此得名“软黄金”。

2009年,卫生部发文规定,冬虫夏草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也就是不能实现“药食同源”。

不久后,青海春天极草系列产品的食品证被命令取消。

此时,张雪峰并未“坐以待毙”,而是将极草产品不断地“换马甲”。2011年,极草产品转型为“中药饮片”。

2012年7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了《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青海春天成为五家试点企业之一,极草系列产品得以继续销售。

因此,青海春天爆发式崛起,2013年在冬虫夏草市场已有半壁江山。

2014年,青海春天更是借壳ST贤成上市,公司主营产品为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被媒体誉为“冬虫夏草第一股”。

青海春天可谓“出道即巅峰”,公司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0.63亿元、净利润3.65亿元,此后公司再也未能打破这个纪录。

从极胜转为极败,青海春天的没落也是因为对冬虫夏草的认知加深。

2016年2月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开展了对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的监测检验。检验的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中,砷含量为4.4~9.9mg/kg,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并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

2016年3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品试点工作的通知》。几乎同时,春天药用收到青海省食药监局《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纯粉片产品停止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

2015年至2017年,青海春天主打产品冬虫夏草纯粉片销量分别为2421.41千克、387.72千克、24.46千克,分别同比下降41.95%、83.98%、93.69%。到了2018年,该产品实际上退出了市场。

2016年3月底,青海春天冬虫夏草纯粉片在国内停产后,将冬虫夏草纯粉片相关生产技术、专利对港澳地区、海外合作方进行了市场有偿授权,并提供技术支持,目前极草牌冬虫夏草纯粉片在澳门等市场进行生产销售。

然而,时至今日,青海春天依然“嘴硬”,在2021年年报中,公司表示,由于行业政策仍未明朗和市场对冬虫夏草安全性和功效的误读依然存在,行业的发展仍然缓慢。

梦见“太上老君”,打通“任督二脉”

冬虫夏草的路子几乎被堵死,青海春天开始进入营销推广和广告业务、快速消费品业务和投资业务,但公司未凭借新的业务“翻身”。

2015年至2018年,青海春天营业收入分别为14.02亿元、7.08亿元、4.71亿元和3.3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58亿、2.45亿元、3.11亿元和6844.69万元,均呈现直线下滑趋势。

2018年3月,青海春天斥资3385万元收购了关联方西藏正库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西藏听花酒业有限公司(后更名西藏春天酒业有限公司)100%股权。

此时,张雪峰又讲了一个故事:一日,他在椅子上小憩,梦见自己上了雪山。雪山之上,太上老君腰系金绳、白髯飘飘来到他面前,挥起拂尘在他手心写下一个“活”字,翩然而去。

张雪峰醒来,蓦然惊觉,舌边之水不正是口水吗?受到启发的张雪峰脑洞大开,在经过3091次方案试制调整后,“听花酒”诞生了。

第一个故事是偶遇“活佛”,第二个故事是梦见“太上老君”,张雪峰也是积攒了佛教和道教于一身。

2021年年报中,青海春天介绍,公司与战略合作单位一起成功研发出“生津白酒”听花系列高端商务酒,并积极开展新品市场渠道布局、加大品牌传播投入等工作,为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青海春天还表示,公司酒水快消品研发中心,追求对消费者的人本关怀,以“减少酒精对人体伤害”为出发点,经过对“自主神经”系统知识和中外医学成果的研究,提出让白酒在激活交感神经同时,还要激活“第二根经”——副交感神经,开启副交感神经对人体的助益密码,减少酒精对人体伤害,带来有益的正向价值。

激活交感神经,又激活副交感神经,这简直就是打通了人体的“任督二脉”。

不过,青海春天并未说明“正向价值”具体是什么,也未在年报中讲述听花酒的功效。学习法律的张雪峰,似乎行走在虚假宣传的灰色地带。

不过,5月11日,青海春天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广告:《青海春天携听花酒点赞‘我最喜爱的上市公司品牌’》,对于听花酒的宣传文字直接套用了青海春天上述年报中的话:“数据显示,两组人群的免疫指标、男女性功能、深度睡眠比例等指标明显题提升。”

有意思的是,张雪峰选择的客户依然是要“净资产超千万”,因为标准装听花酒5860元/瓶(750毫升),精品装听花酒58600元/瓶(750毫升)。折算下来,精品装听花酒10毫升要花超780元。

当前,而国内黄金现货价格为400元/克,精品装听花酒堪称“液体黄金”。

2020年12月,宜宾听花酒业与四川轻化工大学白酒学院,开展针对男性人群饮用后血清免疫指标、血清素、激素水平、深度睡眠比例等生理指标测试研究。

研究报告结论显示,健康成年男性每日饮用听花酒50毫升、连续7天,健康成年女性每日饮用听花酒50毫升、连续14天,两组人群的免疫指标、深度睡眠比例、性激素水平以及保障男性勃起功能,以及女性感受的一氧化氮水平等数据明显升高。

而且,张雪峰对听花酒的认知,也很激进。

近日,张雪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酒对人体的影响出发,实现激活副交感神经,减少酒精对人体的伤害。这是人类酿酒理论的进步,可能会为中国捧回一个诺贝尔奖。”

张雪峰还说:“听花是上天给饮者的恩惠,更是现代人追求科技进步与人本关怀的结果,听花卖的不是酒,而是对消费者的爱。”

张雪峰能不能捧回一个诺贝尔奖尚不可知,但读者倒是可以给他发个“奥斯卡金像奖”。

抓住“救命稻草”不放

听花酒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从青海春天的研发投入可略见一二。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青海春天研发费用分别为449.85万元、1229.82万元、953.85万元和141.61万元,共计2775.13万元。

这些费用还不完全是投入到听花酒中,即便全算在内,能花2700万元捧回一个诺贝尔奖,那真是功德无量。

实际上,青海春天酒水收入并不高,而且忽高忽低,并未给公司业绩带来多大变化。

2018年至2021年,青海春天酒水销售额分别为2525.66万元、5173.71万元、1687.26万元、2539.48万元,累计金额1.19亿元。

2019年至2021年,青海春天营业收入分别为2.34亿元、1.24亿元和1.2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80.78万元、-3.20亿元和-2.49亿元。

2021年,西藏春天酒业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2568.56万元,净利润为-2290.63万元。

2022年第一季度,青海春天实现营业收入7522.15万元,同比增长270.40%,主要得益于听花酒的销售增长。

同时,青海春天销售费用高达4827.62万元,同比增长485.21%,远超收入增幅。

而且,青海春天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2356.85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440.52万元。

听花酒还未大热,青海春天又表示,计划于2022年适时开展次高端“读花”系列生津白酒的上市销售工作,产品包括52度浓香风格装(500毫升),53度酱香风格装(500毫升)。

需要关注的一点是,青海春天卖酒成了公司的“救命稻草”。

2021年年报显示,2017年5月,恒朗投资认购杭商锦带2号私募投资基金10000万元,报告期内收回部分投资,本期对合并报表利润总额的影响为-1230.26万元。2018年11月,公司认购杭商锦带2号私募投资基金10000万元,已缴款认购5000万元,本期对合并报表利润总额的影响为-1271.14万元。

石河子市恒朗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为青海春天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为“从事对非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通过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或者受让股权等方式持有上市公司股份以及相关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2021年,该公司净利润为-4282.14万元。

年报中,青海春天表示,公司将发挥听花品牌创造的“新酿造理论,新制化工艺,新饮用价值,新全感官体验,新验证方法”的“五新”优势,科学规划市场,做好业务发展与资源要素配置,迅速有力推进品牌建设,力争在未来3到5年实现规模化营收,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追求。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