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喜忧参半

是他们飘了,还是宁王举不动刀了?

文|道总有理

商业世界里,没有不败的王者,无论是否曾经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9月份,宁德时代的股价总市值跌破了万亿元大关,以8月份宁德时代股价高点来看,不到一个月里,宁德时代股价累计下跌份额超过了26%,市值蒸发超过了3400亿元。守业更比创业难,这一点在宁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宁德时代正四面楚歌,动力电池占据新能源汽车成本的40%以上,造车上半场,宁王尚还能携电池,以令车企,眼看造车势力来到下半场,宁德时代的竞争力渐渐开始式微。仅仅在今年,宁德时代就连遭两大暴击。

先是特斯拉不再只宠爱宁王,转头也爱上了比亚迪;接着,蔚来也表现出对比亚迪极大的兴趣来;未见其车,先闻其声的小米汽车也宣布同时与比亚迪跟宁德时代两家合作。除了采购在变化,车企显然野心更大。

据悉,蔚来、广汽埃安、零跑和威马等汽车厂商相继开始了自研电池项目和电池厂的建设;海外就福特与SK创新合力建设电池生产工厂;本田汽车选择和LG新能源在美国建设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欣旺达联手东风集团建设了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是他们飘了,还是宁王举不动刀了?很显然,后者需要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还是技术为王?

翻看宁德时代的过往履历,不难发现,这家在新能源时代称王称霸的企业的确撕下了无数次锂电行业的榜首。例如全球首家推出CTP技术并实现量产;全球首家量产车规级811电池;研发出全球最长寿命电池并应用在晋江储能电站。

2022年,宁德时代对技术的执念更加深刻。6月份,发布第三代CTP麒麟电池,系统集成度创全球新高,体积利用率突破72%,可支持实现1000公里续航;9月份,首创MTB技术,落地国家电投换电重卡车型……

与其说,宁德时代是个不折不扣的技术控,倒不如说,它更着急洗去自己曾经的低端印迹。宁德时代的研发一直被科技圈公开调侃,此前,有国金证券的分析师直言动力电池行业缺乏高科技属性,首当其冲的就是宁德时代。

坦白来讲,相比主流科技公司,宁德时代的研发投入确实不高。有媒体统计过,宁德时代同期的研发费用仅相当于小米的58%,美团的46%,百度的31%,腾讯的15%,阿里巴巴的13%,一瞬间,“宁德时代研发不如小米”冲上微博热搜。

时至今日,宁德时代不得不重新审视起技术之重。

一方面,当宁王渐渐失去行业话语权,眼看着车企跟其他二线电池厂商的翅膀渐渐硬起来,只有技术至上才能为宁德时代扳回一城。例如,麒麟电池系统集成度创全球新高,尽管量产要等到2023年,但理想汽车、哪吒汽车等多家车企就在发布会后与宁德时代积极微博互动,毫不掩饰地展现出对合作的渴望。

有人说,造车的内核归根结底是电池技术的升级,接下来,这场周旋注定只会更加激烈。电池技术对新能源汽车有多重要?除了最直观的续航能力,还能带来其他结构效率,以目前电池厂商都在扎堆研究的CTC技术为例。

据马斯克表示,CTC 技术可以为汽车节省 370 个零部件,为车身减重 10%,将每千瓦时的电池成本降低 7%,CTC 技术之后,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有望超 800 公里。在多家机构的研报中,CTC被认为是下一个阶段决定新能源汽车竞争胜负的关键核心技术。

不可否认,任何一家电池厂商一旦真的突破,势必乘风而起。

另一方面,技术至上不仅仅为了解决客源焦虑,更重要的是,动力电池企业过于依赖直接材料,如果生产效率提不上去,会直接关系到后续的生存。最典型的就是宁德时代,从2017年到2020年,宁德时代的直接材料在电池成本中的占比高达90%左右。

提高研发无疑会最大程度地优化生产,根据宁德时代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投入达57.7亿元,同比增长106.5%,而大力开发的人工智能、智能分析和云计算让生产每组电池耗时1.7秒的速度下仅有十亿分之一的缺陷率,使生产效率提高了75%,能源消耗降低了10%。

宁德时代拼命想要撕掉“低端科技”的标签,也渐渐尝到了技术红利的甜头,但随着造车势力跟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爆发,想要修葺技术护城河,显然也没有那么简单。此前,宁德时代就因为专利侵权起诉中创新航。

公开报道显示,宁德时代向中创新航索赔共计1.88亿元,到5月份,这一数字翻了将近三倍达到了5.18亿元。据悉,宁德时代起诉中创新航侵权公司五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但根据智慧芽专利价值评估数据显示,这五项专利的价值评估金额分别为93万美元、3600美元、21万美元、296万美元和114万美元,合计524.3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44.88万元。

而宁王这边的要价却高达5亿,这前后悬殊极高的数字侧面折射出行业对技术的重视,这其中远远不止专利评估所呈现的那么单纯,技术背后还隐藏着很多不能用直观数字去衡量的市场价值。宁德时代举起了技术“屠刀”,为了自己的地位,不惜大杀四方。

新能源零碳转型,是个好机会吗?

事实上,摆在宁德时代面前的机会还是很多,特别是从减碳到零碳,全球新能源计划越来越激烈,从长远角度来看,几个每个产业在未来都要从技术、装备、价值链,以及相关的生态基础方面经历一场不可避免的“绿色工业革命”。

国内碳排放的目标是到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数据显示,2021 年,电力行业、交通行业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比重分别为 38.9%、20.3%,如此一来,实现动力电池生产过程全生命周期的零排放就成为了电池厂商下一步的关键目标。

以宁德时代为例,据悉,宁王在2019年起,便设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持续计算电池产品每个生产环节的碳足迹。2021年宁德时代光伏发电的总量达到了4765万KWh,绿色电力使用占比达 22%。2021年总共推进351项节能项目,减少超过6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这些年,宁德时代的减碳措施着实不算少。有媒体曾经报道,去年,宁德时代为华晨宝马纯电车型iX3电芯的生产流程已实现100%使用绿色电力;其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的宜宾工厂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

当然,不止宁德时代,整个动力电池行业对零碳的向往肉眼可见,这也间接成为了宁王未来继续称霸的一大阻碍。毕竟宝马、奔驰、大众、沃尔沃等车企已对供应商提出要求,未来进行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溯源和申报。

换句话说,那些碳排放不达标的企业,未来恐怕在市场上寸步难行。

今年6月份,今年6月,蜂巢能源与四川达州市签署锂电零碳产业园项目协议,计划总投资170亿元。无独有偶,2022年,远景动力率先在全球发布首批零碳电池,并将在美国肯塔基州和西班牙纳瓦尔莫拉德拉马塔地区分别新建一座动力电池超级工厂,规划产能均为30GWh。国轩高科则计划与大众在欧洲建设零碳工厂,并在内蒙古乌海建设年产40万吨的负极材料零碳基地。

环视整个新能源圈,孚能科技,亿纬锂能、鹏辉能源、中创新航、弗迪电池、捷威动力等多家企业都在重新规划碳足迹,还制定了《锂离子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导则》。但新能源零碳转型真的那么顺利吗?

要知道,在全球大部分国家,火力才是电力结构中的主力。以我国为例,火电占比高达71%,这是零碳过程中难以突破的关卡,即便是在企业的零碳产业园,大多时候也只是小范围内的零碳,宁德时代在宜宾之所以能实现零碳目标,更多是宜宾特殊的地理位置。

据悉,宜宾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宁德时代的宜宾工厂80%以上电力来自于可再生水电,每年可减少40万吨碳排放。可一旦失去自然条件的优势,再去推行零碳,难度可想而知。此外,零碳不仅仅针对单个企业,至少在动力电池行业,整个上下游产业链都要紧跟这个节奏。

可督促自己容易,鞭策别人就显得没那么轻松。就这一点,恐怕宁王也难以做到万无一失。

“奶活”供应链,宁王得到了什么?

供应链问题,其实从来不止在零碳目标上体现。

宁德时代曾经为了实现零碳,一度对80%的供应商展开了摸底盘查,涉及14种物料类型,包括石墨、铜箔、隔离膜、电解液、铝型材……最终形成供应商企业温室气体盘查、供应商2020年能耗量盘查、循环材料使用量调查、社会责任内审报告等多份摸底成果报告。诚然,宁德时代作为行业巨头,曾经“奶活”了不少供应商。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至今,宁德时代累计下发超230亿订单,涉及三元材料、锂电设备、隔膜、电解液及溶剂、结构件等全产业各环节,从订单分配来看,宁德时代一共向产业链派发19笔订单,其中锂电设备端占比最大,多达11笔,合计金额达124.11亿元。

这些企业在宁王的庇佑下,纷纷赚得盆满钵满。公开资料显示,去年,一共有27家宁德时代供应链上市企业披露了自己的业绩快报或者业绩预告,净利皆实现同比大涨,其中,锂电铜箔企业“诺德股份”的净利增速高达7409.93%。

2022年,宁德时代麾下又迎来一大批上市积极分子。6月份,首航新能申请创业板IPO,宁德时代是其前十大股东之一,还是第三大供应商;9月份,帕瓦新能源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万润新能也开启申购,发行价格299.88元/股,被称为“年内最贵新股”,宁德时代在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三年都是其第一大客户。

趁着宁德时代的东风,这些供应链企业个个扶摇直上。对于宁王而言,则是喜忧参半。一直以来,宁德时代都秉承制衡原则,下游合作厂商众多,以抵御行业突发的系统性风险,扶持不同的供应商,来规避一家独大的风险。

例如,宁德时代仅在正极材料领域的供应商就有超过6家。

时至今日,这些企业一点点在壮大,在能够反哺宁德时代的同时,恐怕也在慢慢打破这种宁王苦心孤诣,经营已久的平衡局面。以万润新能为例,就目前看来,这家企业所覆盖的业务除了宁德时代,还有比亚迪跟中创新航,其中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用的正是万润新能生产的正极材料。

这两家,恰好都是宁德时代的死对头。

原材料供应对电池企业的影响不可小觑,此前,由于原材料不断提价,宁德时代的毛利率就渐渐开始下滑,2017年的毛利率为36.29%,到了2021年毛利率仅为26.28%,跌幅为27%。一旦这些企业站起来,不止仰宁王“鼻息”,议价权自然也将进一步提升。

这是宁德时代最不想看到的一面。诚然,谁也不会坐以待毙,宁德时代对于供应链的管控原则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从制衡到打不过,就加入,不过也就短短几年时光。据悉,宁德时代对供应链的入股动作越来越明显。

截至2021年9月末,宁德时代已投资了75家企业,合计认缴金额达154.57亿元。其中有48家企业为长期股权投资,合计认缴金额109.7亿元,另外还有27家是为了加强产业链合作及协同开展的产业链相关投资。

宁德时代在防患于未然,新能源江湖的险恶,谁都不能掉以轻心,即便是曾经的王者。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