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电车返乡过年:没想到加油也要两个小时

不停充电,有机会就充。

文|超源力 王新

编辑|悟能

「核心提示」

第一次开电动汽车返乡过年,心里很忐忑,所以一直选择最保守的打法:不停充电,有机会就充。

当跑完全程后我发现,电动汽车已经来了,而且会越来越多。但它与油车的竞争,可能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像产业转移一般,将从东到西普及。

1、出发时:续航里程要是再长一点多好

1月19日,我开着一辆宣称续航550公里实际续航只有430公里的电动汽车,踏上了返乡的路。

我从上海回到老家,路程大概有650公里。出发时,我就精打细算:怎么能够减少充电次数?这是一道算术题。

从家里出发充满电430公里,当电量还能续航100公里时充电,也就是跑完330公里第一次充电,用充满电的430公里,应对剩余的320公里路程,完成一次充电;从家里出发充电430公里,当跑到只剩下50公里电量时在路上第一次充电,即跑到380公里第一次充电,用430公里应对剩余的270公里路程,也是需要充电一次。出发时充电430公里,跑到几乎不剩,才在路上第一次充电,用充慢的430公里电量应对剩余的220公里路程,也是一次。

为了安全起见,我选择了最稳妥的办法:路上充电两次,每次选择在150公里左右的时候充电。这样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太过尴尬的局面,比如趴窝。

年前,一般公司都会提前放假,不放假的公司员工,也会提前请假,然后与调休结合,尽量安排好行程。

上路当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路遇很多车友,都在吐槽:现在的放假能不能考虑一下返乡过年人的实际情况,比如年前提前两天放假,年后稍微减少两天,为什么非要在除夕当天放假呢?尤其是在一个每年春节几乎要有数以十亿计的人迁徙的土地上如此放假?

此话题打住,继续上路。

2、上路时:精打细算被越来越多的拥堵击碎

出发的路程车已不少,加上出发时间已是上午10点多钟,速度提不起来,断断续续遇到几次拥堵。每次导航提醒拥堵,我的心里就会提醒自己:剩下150公里才充电,被堵在路上怎么办?会不会抛锚?

其实,一切的不安,来自于从未经历过的未知。

我还是保守地采取了行动:在剩余里程还有170公里时,选择下到服务区。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充电桩有四个,除掉4辆在充电的车,后面还有7辆在排队等待。我下车一一看了充电车辆的充电量,从3%到60%不等。以此测算,我要排到至少两个小时,才能充电。

与几位电车车友闲聊,最让我佩服的是那位只剩下3%电量的大哥。他说:“我这个要充很久,一来我这个牌子快充就慢,二来我要充满。”

电动汽车最快充电是充到80%电量,而剩余20%电量充满,正好要再花去一倍时间。另外几个车友说,他们排了一个多小时才轮到,都劝我去下一个服务区。

我想,道理是对的,可我这也只剩170公里,万一堵在路上,下不去咋办?思来想去,忽然发现,此服务区前面就是浙江湖州,我用导航查了一下,市区充电桩不少,而且都闲着。我决定下高速,直奔湖州市区。我花了15分钟赶到最近的一个充电处,全是超充,都闲着,有点开心。

我的电车大概用了半小时充满了电,心里很踏实,重新开上高速,继续前行。前方的车流逐渐变大,途经的每一个服务都人满满的:不光电车充电要排队,油车加油一样要排队。反正每个服务区里都是乌泱乌泱的,下到每一个高速服务区,都是到了大型停车场的景象。

但是,我很诧异,我一点也不着急。同样在路上的人们,也没有那么着急,在车里等着的,该上厕所的去了厕所,该补充能量的到了餐厅就餐。

眼前的场景,很像疫情爆发前的春节:人山人海,匆匆而过。被压抑了三年后,终于在农历春节前,我在高速公路上见证了这个星球上最大的潮汐式迁徙。

这个最大规模的迁徙,主线是由东向西,我就是这个主线上的一个小点。

继续向西,我赶到最拥堵的地方合肥东南。每条道都有车祸,大多是擦碰,还有四辆车在我眼前追尾,“哐当”几声。遇到车祸,高速便开始拥堵,导航上拥堵的距离正在逐渐变长,我离家也只有200多公里,但是每次听到擦碰声和追尾声,搞得我无比心慌,我觉得还是下到服务区再充电,这样才能与中年人的稳重相匹配。

这个服务区比较夸张,4个充电桩全是慢充,12KW,跟家充桩一样,慢的要2个小时,快的也要1个半小时。

我排在第二轮,等待了40多分钟,轮到我充电,好在车没有太丢人,一个小时,充到90%,我又上了高速。

3、偶遇:加油也要两个小时,我不怀好意地笑了

天色已晚,离家越近的时候,反而越来越不慌了,因为剩余电量足以应对各种情况,除非我自己的车发生事故。还好,一路平安,我终于在夜里回到家里。

到家的时候,我取出上路前买的移动充电桩,在家里充电,虽然显示要23小时54分钟才能充满,我一点也不慌,慢慢充,明天再说。

在家里的几天,没有为充电发愁,因为短途本就是电动汽车的强项,而且家里的充电桩并不像表显的那么漫长,一般也就3个小时充满电量,只是家里的电压较低且不稳定,影响了表显的准确率。

返程的路上,我仍旧采用最保守的两次充电,而且都是下高速到附近的城市市区充电,效率更高。

有一次到了服务区,看到电桩旁停了8辆车,刚想感慨一下,没想到一个电动汽车的车友说:“你看那边加油站,2个小时没动,加油也要2个小时。”他有点不怀好意地笑了,“都说电车是电动爹,没想到油车也是爹。”

我也不怀好意地笑着望向那无边无际加油的车流,基础设施完备,也无法应对这个星球上最大最集中的迁徙带来的各种需求。

往返全程,我仔细计算了每一个我到过的服务区,一般就是4个电桩,无论快充还是慢充,全程只遇到过一处8个电桩的。我问了几个管理充电桩的师傅,他们的回答是:春节这样的需求只是短时的,我们无法根据春节需求去建设我们的充电桩,现在4个桩,加上维护成本等,我们仍旧在亏损。如果增加电桩,我们会亏得更多。

有意思的是,越往西走,电桩越少,电车也越少。充电桩的运营师傅说,中西部地区,对电动汽车还没有过心里那道坎,总觉得不靠谱。

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桩紧张的时候,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个服务区专门安排了一个人协调排队和充电。他30岁,微胖,不笑不说话,每次都劝大家充到80%是效率最高的,不用充满。他的劝说虽然让有的车主不耐烦,但是大多车友都在80%选择了不再充电。这个服务区的充电桩利用率也是我见过最高的。

4、排队充电时:我终于知道哪家电车好了

总结一下,开电动汽车返乡过年,全程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 电动汽车渗透率已经越过30%,但电动汽车大多在中东部地区,中西部,尤其是西部未来将是油车销售的重点区域,电车普及难度很大。

第二, 充电设施现在仍旧不足,首先是车辆少带来的需求不足,让电桩运营方无法盈利,让投资者投资建桩顾虑重重。

第三, 在路上的体验,比在办公室里争论电车油车哪个好直接管用百倍。

第四, 我们平时争论哪一家电车好,争得面红耳赤。其实,只要开一次电动汽车回家,并在路上充电,你就会知道哪一家好。怎么观察呢?你就在那儿看哪家的电车在超快充时电流量最大。充电效率一般较高的,都是品牌相对靠谱的。我在两个充电桩区域,都观察到了这一点。为了避免宣传嫌疑,此处隐去品牌。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