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费激增283%:360金融业务单一遇瓶颈,赋能B端属无奈?

亮丽的财报,难掩360金融的无奈。缺牌照、失口碑,单一业务模式的天花板瓶颈,无奈杀入B端,却前路未卜。

作者:趣识财经  麻雀

看似,我们熟悉的周鸿祎和他的360帝国又回来了。

继集团成功借壳回归A股后,老周掌舵的360金融也回马一枪杀入美股,而今赚的盘满钵满。作为第一大股东,老周持股比例也由IPO时的13.8%增至14.4%,投票比例达76.3%。

一进一出,组合拳转换间,360金融已成老周最重要的进攻(变现)利器。

2018财年,360金融净收入为人民币44.5亿元,较2017年7.88亿元增长464%;净利润为人民币11.9亿元,较2017年1.65亿元增长624%,这是360金融骄傲的资本。

背靠大树好乘凉,360金融的成绩与集团支持密不可分。品牌背书、流量支撑,是360金融得以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

但母体滋养终有限度,360金融要如何突破自身,更进一步?

01

业务单一,无奈试水B端服务

5月9日,360金融研究院与集团联合发布《2018智能反欺诈洞察报告》(以下称报告)。

报告背后 ,是360金融一直强调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反欺诈风控体系”。其发言人也在不断勾勒360金融的未来方向:“360金融会将自身数据积累、业务能力、技术创新形成模块化和产品化方案,向金融行业输出金融科技能力。”

一言以蔽之,“赋能B端金融企业,输出科技能力”,是360金融的下一盘大棋。但无论BATJ旗下金融公司,还是360金融自身,服务B端金融机构,都不是新鲜事。

“关键在于,如何服务B端金融机构?360金融目前赋能的B端金融机构,只是停留在资金合作层面。”一位接近360金融的行业人士表示。

从财报数据可见一斑。在截至2018年底,360金融的累计贷款来源中,金融机构占74.7%,同行机构合作伙伴占23.6%,小额信贷公司仅占1.7%。

从深层次来看,360金融与金融机构合作,之所以停留在资金层面,主要取决于360金融单一的业务模式。

目前360金融业务主要为借条业务、分期商城和小微贷款等。其中最重要的核心产品是借条业务,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获客撮合服务,360金融收取一定比例的贷款便利服务费和贷后服务费。

360金融公布的Form 20-F年度财务报告显示,贷款便利服务费与贷后服务费合计营收38.6亿元,约占2018年度总营收的87%。

单一的消费金融业务撮合,决定了360金融与机构合作方式过于简单和单一。但不可否认,以借条为核心的消费金融业务,是360金融为数不多的“正确”选择。

正是凭借360集团的品牌背书与用户流量,毫无门槛儿的360金融消费金融业务,才能如此快速成长与变现。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360金融累计借款人中有22.7%来自集团的渠道。实际上,360集团对于金融的加成远不止如此。

360金融总裁吴海生曾表示,“360金融与集团签了排他性战略合作,集团不能控股另一家跟我们类似的公司,这也就意味着集团的可转换流量,基本上都到我们平台上来了。”

360金融CFO吴疆亦表示,“我们在头一两年的时候,花了很多精力在集团内部找场景,今天依然在做这个工作。”

对于360金融而言,背靠月活5亿的集团品牌,确实占尽地利。较高的转化率与较低的获客成本,在360前期跑马圈地中最为急需。

但这一成本优势正在发生变化。Form 20-F财报显示,2018年360金融销售营销费用激增至13.2亿元,同比增283%,约占总成本的47%。

“营销成本激增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面的问题是:过去3年360金融已经转化了集团场景内大量用户,继续深挖难度不小。而在消费金融市场白热化争夺中,开拓外部用户,需要更高的成本。” 一位消费金融业内人士补充道。

集团内部获客将遇瓶颈,外部获客成本高企,单一消费金融(借条)业务,已不足支撑360金融的扩张野心。

于是,深化B端金融服务,成了360金融突破天花板的救命稻草。

02

空谈布局,科技赋能仍是口号

但赋能B端金融机构的战场,早已白热化。

BATJ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早已抢占先机。无论是京东数科的B2B2C模式,还是度小满,都领先360金融不止一个身位,这其中还不包含蚂蚁金服与腾讯金融科技。

有业内人士指出,赋能B端金融机构的道路看似美好,但许多服务项目更像是赔本赚吆喝。金融机构需求不同,单独的技术开发与赋能导致互联网科技公司成本太高;但适用于多家金融机构的科技服务产品,需要更高的技术,更成熟的运营支撑,即便强大的科技公司也很难实现。

正是对自身B端企业服务的优化升级,腾讯推出了产业互联网理念,京东数科提出了数字产业升级的共建与共生。

与之相比,360金融的B端赋能之路黯然失色,并无多少建树。

但不可否认,借助集团大数据、安全风控的实力, 360金融切入到智能反欺诈领域,继而向金融机构提供科技服务与输出,水到渠成。

吴海生曾描述,360金融是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看成一个横轴,每个场景或产品作为一个纵轴,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消费金融交界做成现在的样子,未来还有很多领域可以去做。

但这一切仍需检验。一位前360金融工作人员亦表示,“与BATJ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相比,360金融差距较大,既无明确战略方向,也无强大业务与技术支撑,它更可能选择在某一细分领域实现突破,比如安全反欺诈等。”

趣识财经向企业求证,类似反欺诈方向的技术赋能与输出,有无具体的案例或者规划?但并未得到360金融的任何回应。

一位接近360金融的业内人士透漏,“360金融的技术赋能之路,或许刚刚起步,目前所谓的B端合作,仍旧只是资金层面上。”

03

后记:牌照、暴力催收硬伤不断

抛开B端赋能不谈,业务单一、战略落后,是360金融无法比肩BATJ旗下平台的重要因素,但这依旧不是最根本的。

360金融为人诟病最多的是金融牌照的缺失。据悉,目前360金融只取得了网络小贷与融资租赁牌照,而支付、银行、保险、基金等相关金融牌照全无,这远远落后于BATJ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

不少同行直言,“360金融,好似满身金银的裸泳儿,外表光鲜下,随时有失水之险。”

另一核心问题或是暴力催收。在聚投诉平台新一期投诉量月榜中,360借条高居第30位,远远高于体量更大的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等。而在534条投诉中,绝大多数为“未经同意,恶意骚扰用户的通讯录”。

天下熙熙,但看携超额营收、巨额利润华丽来袭的360金融,如何布B端之局,夯实己身?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