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金融科技参与开放银行生态圈

开放银行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理念,其创新之处在于,其不是提供独立的银行服务或者场景服务,而是基于金融科技,形成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开放生态系统。

在传统金融机构转型过程中,金融业内外部竞争的加剧及客户需求的变化促使银行寻求新的盈利机会。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基础技术的进步使得银行能力的开放成为可能。

日前,在2019全球新经济年会上,亿欧智库发布了《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邀请到多位来自银行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高管发表了他们的观点。

《报告》指出,开放银行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理念,其创新之处在于,其不是提供独立的银行服务或者场景服务,而是基于金融科技,形成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开放生态系统,实现银行、场景、客户的无缝连接,随时随地获取银行服务。

这一点也在恒生电子总裁助理、银行事业部总经理朱武林的演讲中有所印证。 “开放银行其实是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服务触达产品需求的必经之路”,朱武林认为,“对于银行来说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需要形成从技术、业务、获客营销等一系列的生态圈。”

开放银行改变了银行业的原有格局,《报告》提及在原有银行生态中新增的参与者共有六类,包括计算机硬件/数据库服务商、金融云服务商、IT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商业银行、垂直行业企业和客户,上述六类参与者相互交织共同形成开放银行生态闭环。

亿欧指出,金融科技公司服务银行的主要形式包括金融云、大数据、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助理、生物识别、智能投顾、智能投研等。

对于机构来说,AI在风险控制的运用至关重要。在开放银行模式下,智能风控公司不仅为商业银行提供贷前、贷中、贷后全链条风控辅助,还通过场景端进行商业银行风控前的筛选。

场景端的风控主要以前置风控为主,包括用户的身份认证、反欺诈、客群分层等。DataVisor维择科技中国区总经理吴中发现,目前在金融机构应对黑产时,需要对抗的已经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一个比较成熟、有组织、分工明确、有技术能力、有AI能力的黑色产业链。对于成熟、未知的欺诈,可以通过其提供的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技术,用技术手段识别出现异常行为的群组,及时发现防范未知的欺诈,在不同的场景下结合多种技术进行风险控制。

同时,在开放银行的建设过程中,金融科技的智能化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用户体验,但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

由于金融服务对安全性与用户体验的要求都较高,眼神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王希佳认为,金融是离AI最近的一个行业。他指出,在为用户提供便捷体验的同时,生物识别信息具有稳定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生物识别是一个人工智能重要的入口,也是人工智能的起始点。

王希佳提到,应当从多模态、场景化、平台化三个方面来解决便捷性问题。多模态即融合应用多种AI技术;场景化则是包括融入、带动场景,在不同的场景中寻找AI的应用点、融合点;平台化是指其在大数据分析、ABIS多模态生物识别、机器学习等三个方面一步步提升机构的身份核验能力、交易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第三方数据整合能力。

在安全性方面,应当打造安全的、可监督、可多方参与的生物特征安全体系,在识别信息的隐私保护、加密芯片方向探寻一个安全方案,这将会彻底改变对现有生物识别数据、身份识别数据保护不全、安全漏洞多的问题。

此外,金融云可为开放银行生态系统奠定一个敏捷高效的开放和运维环境;大数据则是为产品与服务设计提供依据;智能营销有利于不同场景下精准获客;智能助理、智能投顾、智能投研等则是为用户、研究人员等参与者提供高效的服务。

金融科技公司带给开放银行以科技驱动力,不过《报告》也揭示了二者合作存在的商业模式风险。

目前银行还是更偏向于收益共享的模式,即与合作伙伴共享通过开放银行形式获取的额外收益,而金融科技公司更偏向于交易费用的形式,即从开放银行发生的每一笔交易中获得抽成,在盈利的动力驱动下,亿欧智库认为二者还需要确定一个行业共识的盈利模式以确保开放银行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