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竞争日趋激烈:警惕网购背后的“消费陷阱”

这些常见的“套路”容易误导消费者,甚至可能会使消费者进入商家设好的“消费陷阱”,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也扰乱了网络购物的良好生态。

今年“618”期间,人民网记者调查发现,在多家知名电商平台上,仍然存在着各种容易误导消费者的不良现象。

电商平台上虚假标价常见,网络购物的价格优势是吸引广大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但一些商家在商品价格上故弄玄虚,误导了不少消费者。

按低价排第一位的背心标价2.6元,实际价格却需要22.6元 (制图 车柯蒙)

不仅如此,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搜“茶壶”,将价格由高至低排序时发现,高价的茶壶竟然竟达千万,“天价”茶壶的购物链接上并没有“勿拍”等提示语,消费者可加入购物车并进入付款页面。记者咨询客服时,客服则透露说茶壶另有“实价”。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发现一款茶壶标价千万,咨询客服后,客服却说实价为3.5万(制图 车柯蒙)

电商平台上“夸大宣传”现象仍然存在。“速瘦40斤的减肥药、可以治癌的神药……”一些商家为了达到推销其商品的目的,在商品宣传网页中刻意夸大、虚构商品的功效或性能,意在误导消费者。

某电商平台上充斥着夸大功效的减肥产品宣传语(制图 车柯蒙)

调查发现,涉嫌虚假宣传的现象在保健食品领域居多。有很多网友在商品评论区反映,收到商品以后,发现自己被忽悠了,“看着心动,买了心痛”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心声。

此外,记者还发现某电商平台上充斥着“傍名牌”现象,特别是白酒、衣帽服饰、母婴等种类成为不良商家趋之若鹜的领域。该电商平台“傍大牌”现象主要表现为:商品包装与知名品牌的设计极为相似,如颜色搭配、字体类别等;商标名称与知名品牌仅有个别字母之差,此类多见于仿冒外国知名品牌;在大品牌商标名称后增加后缀分类,使消费者误以为是同款、同系列产品……

上图两款产品,从LOGO到商标都十分相似,消费者很容易误以为是某知名品牌的同系产品 (制图 车柯蒙)

一款婴儿纸尿裤相似品牌与知名品牌对比图(制图 车柯蒙)

对此,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宝昌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傍大牌”的现象属于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其中第一项即为:“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此外,电商平台上商家“控评”的现象屡见不鲜。网络购物过程中,过往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是潜在消费者的重要参考。这也让商家打起了控制评价的主意。

 

 

商品评价标签只显示“好评”或是只设几个简单的评价标签(制图 车柯蒙)

电商平台上刷好评的现象并不稀奇,而在某些电商平台上,很多商家给商品设定的评价标签里压根就没设有“中评”、“差评”等,评价栏里全部是“好评”,这让评价体系的客观性与参考价值大打折扣。此外,除了在评价页评价标签设置不全面,更有商家用改差评、删差评的方式维护信誉,以利诱、短信骚扰等办法要求消费者删除或修改“差评”。

这些常见的“套路”容易误导消费者,甚至可能会使消费者进入商家设好的“消费陷阱”,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也扰乱了网络购物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