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财富访谈丨朱雀基金王欢:依托合伙制文化,秉承绝对收益理念

对于“二次创业”的朱雀基金来说,了解公募基金投资者需要一个过程,让投资者认同朱雀也需要一个过程。

2007年7月,A股在遭遇了一波小幅回调后再次向上发起进攻,并在3个月的暴涨后一举站上了6124的高点,A股历史上的一轮超级大牛市自此诞生。

与此同时,一家名字中蕴藏陕西文化的私募也在上海悄然成立。在千辛万苦筹集了2亿种子基金后,该私募于2007年9月成立了旗下第一只产品,但运气不太好,短短一个月后,A股就从6124点断崖式暴跌,随后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上证指数一年间跌去了近70%。

还能熬多久?这是创始人们每次开会都在讨论的事。艰难的大环境下,2009年1月,公司把团建地点定在井冈山,试图以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寄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美好期待。

珍惜熊市,在度过了艰难的2008年后,这家私募敏捷地抓住了市场反弹,此后逐渐步入稳步发展期,2009年投顾规模达到10亿元,两年的成绩单赢得了客户信任,2010年突破40亿元,又得益于量化产品的创新突破,2014年突破百亿,进军到一线私募的阵列当中。

这家私募便是朱雀投资。

作为行业内的百亿私募老将,朱雀投资却在取得众多成绩后选择“二次创业”,2016年9月,朱雀投资和上海朱雀辛酉投资中心向证监会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申请,两年后的2018年9月,朱雀基金正式获批,4个月后的2019年1月,朱雀基金在通过证监会现场检查后获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正式开业,成为国内第五家“私转公”的基金公司。

近日,蓝鲸财经走访了朱雀基金,总经理王欢分享了朱雀基金的创业之路和未来规划。

私转公:二次创业的难与易

私转公,意味着要将朱雀投资的私募证券投资业务全部“平移”至朱雀基金这一公募平台。据王欢介绍,这主要涉及到两类产品:

一是朱雀在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期间自主发行的契约型私募基金。对于这类产品,公司需要和每一个持有人签订协议,约定把私募基金从法律实体上变更为公募基金的专户产品;另一类则是投顾类产品,该类产品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投资顾问的更换,即终止朱雀投资和管理人的投顾协议,改由朱雀基金重新签订。

由于转换过程繁琐,客户也有权选择赎回,朱雀基金内部一直把“私转公”看成是“二次创业”,甚至放低心理预期做好了客户流失的打算,但结果似乎没有那么悲观。

据王欢介绍,在获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时,朱雀基金已经完成了上述专户类产品和投顾类产品的转化,约9成、超过100亿(含投顾规模)的管理规模已经转化在公募平台上生根发芽。“我们的公募特别是权益投资团队,仍然是由朱雀投资主要的原班人马组建,长期的历史业绩和客户服务让客户比较放心,这让我们在实际转换过程中轻松很多。”王欢表示。

但不可避免的是,作为一家新公募,朱雀基金在公募销售渠道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客户群体的认知上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在渠道方面,王欢解释道,和私募时期主要对接私人银行部门、所覆盖的网点少不同,公募需要面对的是成百上千个分支行、营业网点。相比于老牌公募,朱雀基金的公募销售团队在覆盖面上还比较小,而且之前和这些渠道的接触也比较少,相互达成认知和了解还需要一个过程。

另一个需要朱雀基金认识的,是公募和私募在客户群体上的不同。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时,朱雀投资主要面对的是较为专业的高净值客户,可以深入地,甚至一对一地讲解产品和投资理念。但公募基金主要服务的是大众市场,更多的是散户类客户,他们在投资认知、知识储备等方面没有那么深,更需要简单直接的沟通。

“我们一直在向优秀的同业学习,学习如何拓展渠道,学习如何做更容易被接受的投资者教育,就像我们了解公募基金投资者需要一个过程一样,让投资者认同我们也需要一个过程。”王欢表示。

公募第一战:主动权益投资

完成由私募到公募转变仅仅是开始,想要成功进军竞争激烈的公募基金红海,第一张牌怎么打非常重要。

面对这个问题,朱雀基金还是根据自己的基因,在继续探索产业链研究的基础上发行主动权益投资产品。

回顾发展历史,自2007年成立之初,朱雀投资就是从一个主动权益投资的团队起步,一直聚焦于权益投资,并不断拓展业务,成为了一家拥有丰富产品线的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在国内私转公的方阵中,如果说提起债券投资就一定会提到鹏扬的话,那么朱雀投资一定能在股票投资的榜单前列拥有一席之地。

“我常常把丰富的产品线比喻成‘千手观音’,手臂很多,但都是从一个躯干中伸出来的,这个躯干就是自下而上选择好公司、好股票。”在王欢看来,各类策略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希望能找到专注领域里有成长空间的好公司,这是朱雀的投资理念,也是朱雀12年来积累下的优势。

在综合考虑团队优势、投资风格、仓位灵活度后,2019年3月和5月,朱雀基金向证监会提交了两只偏股混合型基金的申请。其中,朱雀基金的首只公募产品——朱雀产业臻选混合型基金已经成立,首募规模8.5亿元。

“如果要对这个募集结果做一个评价,我们认为算是及格吧。我们第一次做公募,这也是我们的第一只公募产品,朱雀在客户认知、代销渠道等方面不可避免的要弱一些,我们在努力学习。”

对于这只私转公后的“开山之作”,当媒体、同行、投资者都带着审视的目光聚焦于此时,朱雀基金内部却相当淡定,王欢更是直言:“我们一直以平常心对待。”

在王欢看来,朱雀基金不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因为我们的主要投资团队是一支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历经了多轮牛熊考验的队伍,团队成员共事多年,公司内部也早已形成了成熟的投研体系,路遥知马力,在公募领域这一新跑道上,朱雀基金不会自恃,也没必要怯场。

当然,在产业链研究的基础上,朱雀进一步探索权益投资+,在量化和固收方面也开始提前布局。

“团队走在规模前”,据了解,朱雀投资的量化团队从2011年就开始了市场中性策略的实践,2016年开始机器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至今在CTA策略、市场中性策略等方面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2019年,朱雀基金也开始组建固收团队,牵头人经验丰富,具有在商业银行和公募基金公司多年的社保、养老账户管理经验,后续将在可转债、信用债等能发挥朱雀权益投资优势的领域发展特色固收业务。

聚焦绝对收益:合伙制文化是强大后盾

众所周知,私募讲究绝对收益,且对业绩波动的平稳性要求较高。王欢则表示,从私募到公募,朱雀将秉承绝对收益理念,力争在中长期为持有人创造绝对回报,淡化短期业绩排名。

“这句话也是我们内部慎重讨论的结果。酒香也得会吆喝,为客户实实在在赚到钱才是做品牌和渠道的‘根’。的确,公募会更看重相对业绩排名,但我们做了大量的数据研究后发现,拉长时间来看,把绝对收益做到最好,相对业绩排名也会领先,这并不矛盾。”

当然,大量的数据验证只是朱雀基金坚持追求绝对收益的理论支撑,在十余年私募时期的积累下,公司的股权结构、投资理念、企业文化才是追求绝对收益的强大后盾和底气。

王欢介绍道,不同于一些公募可能会将短期的相对业绩排名和工资、奖金挂钩,朱雀不仅将基金经理的考核周期拉长至2~3年,且考核的首要核心不是排名,而是“有没有赚到钱”。

而这一考核方式和朱雀基金的股权结构、投资理念等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据悉,朱雀投资自创立之初就采用了有限合伙的机制,核心团队成员都是公司的合伙人。朱雀基金也承袭了朱雀投资的核心投研团队和合伙制文化。因此,朱雀基金的股东结构非常简单,除母公司朱雀投资持股65%外,剩余35%的股权均为朱雀基金即将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激励对象涵盖公司各条线核心骨干,并计划通过量化考评在3年内实施到位。比如,朱雀产业臻选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张延鹏就是朱雀基金的核心成员、老合伙人,之前在朱雀投资的体系中工作了10年。

核心投研团队若成为公司股东,使得朱雀基金能够更为潜心地做投资,专注于长期的、持续的业绩和公司发展,少了些争夺相对排名的压力和个人考虑,也保证了朱雀基金能坚持追求“持续创造价值”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