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浮动净值型货基拿到批文,6家基金公司“尝鲜”

汇添富、鹏华、华安、中银、华宝、嘉实等基金公司旗下的浮动净值货币型基金纷纷拿到批文。

在天弘余额宝、理财通货币基金之外,投资者又有新选择!

近日,汇添富、鹏华、嘉实、华安、中银、华宝等基金公司旗下的浮动净值货币型基金获批,又一公募创新产品横空出世。

首批浮动净值货币型基金来了!6家公募获批

汇添富、鹏华、华安、中银、华宝、嘉实等基金公司旗下的浮动净值货币型基金纷纷拿到批文,获批的产品名称分别是:

汇添富汇鑫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

鹏华浮动净值型发起式货币市场基金、

华宝浮动净值型发起式货币市场基金

中银瑞福浮动净值型发起式货币市场基金

嘉实融享浮动净值型发起式货币市场基金

华安现金润利浮动净值型发起式货币市场基金

从证监会官网公示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看,自2018年1月底易方达基金首次申报市值法(现统一规范为浮动净值型)货基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40家公募申报了40只货基产品,其中市值法货基申报数量为11只,浮动净值货币型基金申报数量为26只,而市值法货基是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更名前的名称,合计两类基金上报数量大约37只。

从国际经验看,浮动净值型货基已经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国家有了成功的实践。

一位基金行业资深研究人士认为,从美国等成熟市场看,作为货币市场基金发源地的美国,其早期的货币基金均为固定净值型。在2016年10月14日起实施新的2a-7监管规定中,美国开始针对机构优质货币基金施行浮动净值的监管要求。而欧洲货币基金最早均使用浮动净值,80年后期引入固定净值,之后两种估值方法并存。

多次研讨会商讨浮动净值型货基产品细节

作为一类新生事物,如何设计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让其运作更加稳健规范,业内也多次探讨。

记者了解到,最新一次召开的浮动净值型研讨会中透露,此次作为试点的6只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选择的基金管理人均是有过管理较大规模货币基金经验的基金管理公司。

6个月试点期间,或不再新增同类产品。首批6只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强调稳健运作,做好流动性管理,坚守合规底线。新基金成立6个月试点期间,运作规模最好不要过大,其他要求参考前期下发的内部审核指引。

事实上,自去年起,针对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业内展开过多次讨论。去年年中,基金业协会召集基金业人士召开了两场关于市值法货币基金的研讨会,会议讨论了市值法货币基金相关指引,主要焦点集中在市值法货币基金更名为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是否征收惩罚性赎回费,初始净值设定为100元等方面。去年年底,业内又针对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分红次数和大额赎回惩罚性费率如何收取,进行小范围讨论。

浮动净值型货基审核指引“9大要点”

今年4月,监管层下发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内部审核指引,提出试点相关要求,其中包括:

一、面向机构及100万门槛

1、仅面向机构客户发售且认申购金额100万以上,可以采取发起式基金模式;

2、相关基金经理需具备5年以上货币基金管理经验。

二、名字必须是“浮动净值型”等字样

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符合货币市场基金的有关规定,尤其是在产品设计、投资安排、估值核算、宣传推介和信息披露各个环节应充分考虑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的特点,并作出显著区分于每日按照面值进行安排的货币基金的安排。

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应在基金名称中使用“浮动净值型”等字样,并在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等文件中列明投资者购买该基金可能承担净值波动和本金亏损的风险。

三、基金发行单位面值为1元需份额折算

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发行单位面值为1元人民币,基金合同生效后,管理人应办理基金份额折算,折算后的基金份额净值等于折算前基金份额净值的100份,且保留至小数点后4位,基金管理人应当设立大额赎回情形下的净值精度应急调整机制,基金托管人应对应急调整机制进行复核评估并监督管理人执行。

四、基金估值

基金管理人可以参考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固定收益品种估值标准计量资产,采用第三方估值机构提供的估值价格的,基金管理人应切实履行估值第一责任人职责,不得过度依赖第三方估值价格。

对于银行存款、逆回购和应收账款项等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的,应按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评估并计提减值准备。

五、可以约定红利再投资

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在基金合同中将收益分配方式约定为红利再投资,但不得通过红利再投资方式等实现净值回归面值。基金收益分配比例以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基准进行计算,期末可供分配利润指期末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与未分配利润中已实现收益的孰低数。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不能低于面值。

此类基金收益分配频率每月不高于1次,基金管理人原则上至少在权益登记日前10个工作日内暂停办理大额资金申购。

六、基金的投资

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投资定期存款(含协议约定无条件提前支取的银行存款)投资比例不高于30%。

七、流动性管理要求

基金管理人应当加强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者集中度和组合资产流动性管理:

第一,当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5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低于5%,基金管理人应当对当日单个基金份额持有人申请赎回基金份额超过基金总份额1%以上的赎回申请征收1%的强制赎回费并全额计入基金财产;

第二,对前10名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持有份额合计超过基金总份额50%的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当投资组合中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5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低于10%时,基金管理人应当对当日单个基金份额持有申请赎回基金份额超过基金总份额1%以上的赎回申请征收1%的强制赎回费并全额计入基金财产;

第三,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协商确认上述做法无益于基金利益最大化的情形除外。

八、披露开放日基金净值

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应披露开放日的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可以不披露每万份基金净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率。

九、建立专门风控管控机制

基金管理人应当针对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建立专门的风险管控机制,加强对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交易对手风险、道德风险等各类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极端情况下,基金管理人应当合理应用暂停赎回等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在风险个券估值中充分考虑信用风险和流动性缺失的影响,避免投资者先赎占优。

此外,还要求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销售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过程中,应提示投资者可能承担的净值波动和本金亏损的风险,不得宣传每万份基金净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率等收益率指标。

首批浮动净值型货基发行时间暂未确定

有业内人士透露,超大型基金公司旗下产品线齐全,传统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规模近期呈下降趋势,距离基金公司风险准备金200倍上限仍有距离,或许待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试点期结束之后,再视情况决定是否布局。

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货币基金目前不计入基金公司规模排名,所以也不会急切布局新的货币基金。

也有已经上报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的基金公司透露,目前仍在继续等待相关产品批文,但最近一段时间,货币基金收益率走低,暂时也并不会特别着急布局货币基金,拿到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批文之前,公司可以先行布局短债基金。

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对基金公司提出了新的流动性管理要求。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目前仅向机构销售,机构资金更为灵活,这也要求基金公司在机构资金进出之前,做好流动性管理上的沟通工作。相比之下,传统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客户数更多,部分资金进出相互抵消之后,会有一部分资金始终沉淀在账户里。

有基金公司反馈,目前获批的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的发行时间还不确定,前期会先找机构投资者沟通。

8问8答浮动净值货币型基金最全解读

什么是浮动净值货币型基金?与现有的货基有何不同?借鉴国际成熟市场,为何我国要设立这一创新基金产品,基金君整理了以下问答,全面解读这一创新产品的历史背景,摊余成本法货基在风险事件中的弊病,改革后可能产生什么影响等。

1、什么是浮动净值货币型基金?

根据会计核算方式的不同,货币基金可以分为固定净值和浮动净值两种类型。固定净值型允许货币基金使用摊余成本法(和取整法)保持面值稳定,浮动净值型则要求货币基金份额的定价、申购、赎回均以基金资产的市场价值(或管理人确定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净值会产生波动。

2、为何要创设浮动净值货币基金?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扩大,货币基金监管趋严,资管新规后,对资管产品实施净值化转型,打破刚性兑付已经是大势所趋,传统的以摊余成本法保持1元面值稳定的货基,暗含了刚性兑付和类保本机制,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3、海外市场是如何规定的?

按照会计核算的不同,美国货币基金可以分为固定净值和浮动净值两种类型。因为2a-7法案对货币基金使用浮动净值的豁免,美国早期的货币基金均为固定净值型。

在2014年的货币基金法规的第二次改革中,取消了对货币基金按照浮动净值估值的豁免:机构非政府类货币基金(包括优质货币基金、免税货币基金中的机构型)不允许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应当采用浮动净值计价,不再维持每单位1美元的固定价格;只有政府货币基金和零售货币基金可以采用固定净值。

4、美国市场的货基投资者结构是怎样的?

根据ICI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6月29日,美国共有421支货币基金,总规模2.62万亿美元。美国货币基金最初的投资者群体主要以个人零售投资者为主,占比曾高达80%。

随着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加入,个人投资者的占比逐年下降,目前仅占40%左右。美国货币基金经历了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到机构投资者为主的转变,与之相伴的是产品集中度不断提高。货币基金总规模上升的情况下基金数量持续下降。

5、美国市场的货基浮动净值改革的借鉴意义

美国货币基金历史上发生过两次“跌破面值”事件。尤其是在2008年优质货币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跌破面值影响巨大,在美国引发了连锁的金融市场流动性危机,最终迫使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稳定市场的措施。自此,货币基金的风险引起了监管的重点关注。

首先,信用事件是该次危机的重要导火索。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优质货币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因大量持有雷曼兄弟商业票据,将面临所持商业票据可能一文不值的巨大损失。投资者出于恐慌开始大量赎回基金份额,在短短两天内,Reserve Primary Fund收到近40亿美元的巨额赎回申请。由于损失过大,基金管理人无力提供流动性支持,不得不宣布基金跌破面值。

信用债引发的信用风险是此次货币基金危机的直接原因,但是究其深层次原因,对高收益资产的重配叠加期限错配,增加了货币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此外,货币基金随着规模的增长,已在美国金融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货币基金出现集中赎回潮时,极易引发金融市场的共震。

6、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有何弊病?

从美国当时的系统性危机看,货币基金尽管按面值承诺兑付,但并没有像银行存款那样设定资本缓冲(准备金)。当发生大额赎回(挤兑)时,如果没有足够的申购来弥补,管理人面对挤兑则无力保持基金净值的稳定,基金面临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此时,摊余成本法下容易出现赎回时对投资者的不公平对待。先赎回货币基金的投资者可以按1美元面值赎回。为应对赎回货币基金往往会动用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留下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所有的流动性风险和可能损失均由剩下的投资者承担。

如果投资者确信债券的下跌是持续性的甚至可能造成永久的损失,会有强烈的动机抢先赎回以避免承担可能的损失,从而导致货币基金被挤兑的局面。极端情况下即使货币基金没有遭受进一步的损失,也可能由于不断地赎回导致基金规模缩水,负偏离变相增加。虽然基金资产没有发生进一步地损失,但仅仅因为巨额赎回而导致“跌破面值”。

7、美国监管政策改革的具体内容

2008年货币基金危机之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SEC)先后对货币基金的监管政策进行了两轮重要的改革。其中2010年推出、2010年5月5日生效的第一轮改革,重点是对货币基金投资组合的资产质量、组合期限、流动性和基金信息披露进行进一步的限制和规范,以增强货币基金对系统性风险的抵抗能力。

2014年推出、2016年10月14日生效的第二轮改革,改革的重点主要聚焦于浮动净值和赎回费用及限制两大更具争议的议题,以抑制投资者的集中赎回冲动。

8、美国监管政策后的影响

上述改革对美国货币基金的整体规模没有太大影响。主要是因为机构投资者在美国施行量化宽松政策以后,已经习惯了低利率的货币市场环境,货币基金收益长期徘徊在几个BPs。而固定净值型货币基金在改革后仍然施行不变净值,方便投资者记账,同时没有银行交易对手风险等,对机构投资者来说仍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