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格医药:牛股的烦恼

实控人与高管的不断减持,使人们对泰格医药的成长性表型出深深的质疑。

投稿来源:虎符财经

2012年8月17日,泰格医药来到了创业板,上市7年股价已经翻了16倍,最近还刚刚创出了历史新高。

可是……

牛股也是有“烦恼”的。

实控人叶小平从去年6月份到现在减持股份,套现了7亿多人民币,实控人曹晓春从2017年来也通过股份套现了1.6亿元。再加上各位高管也不停减持,这让大家对泰格医药的成长性表现出深深的质疑。

半年报高增长背后的玄机

泰格医药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注于为制药及医疗器械等生产企业的产品研发提供必需的临床研究的合同研究组织(CRO),公司董事长叶小平和总经理曹晓春为公司联合创始人及实际控制人。

泰格医药身处的CRO行业是国内近20年开始发展的新兴行业,受益于行业的发展,泰格医药的业绩也出现了明显增长。2018年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23亿元,归母净利润4.72亿元,是上市以来的业绩最好成绩。

图据东方财富

从最新公布的2019年半年报来看,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泰格医药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37亿元,同比增长29.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61.04%。

但仔细研究发现,看似高速成长背后却另有玄机。

今年上半年,泰格医药的投资收益高达7176万元,公司称是转让股权所取得的股权转让收益,同时,政府补贴带来的营业外收入约300万元。因此,公司今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幅为51.96%。

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公司上半年短期借款高达7.69亿元,占到营业收入的57.52%,并且较去年同期的3.61亿元增长了113%。

一般来说,短期借款剧增通常意味着公司资金链相对紧张,但是从泰格医药的货币资金来看,上半年货币资金有22.5亿元,明明有20多亿货币资金在手,为什么还要借这么多的短期借款?

并且,剧增的短期借款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司财务费用的大幅上升,从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为1398.2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了55.87%。对此,泰格医药的说法也是财务费用较上年增长,主要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增加借款,财务费用同比增加。

除此之外,公司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33.15%,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11.99%。

高管减持 叶小平一年套现超7亿

通常意义上,大股东由于其在上市公司中的特殊地位和身份,减持或增持的行为都受到市场投资者广泛关注。对一家上市公司的中小投资者来说,大股东减持通常被认为是否存在不看好公司发展的情况,因此引起中小投资者警惕。

虎符财经统计发现,公司董事长叶小平9月4日~6日连续三天,叶小平合计减持了55.92万股股份,套现金额3362.98万元。而自2018年6月以来开始叶小平就陆续减持公司股份,合计金额达到7.22亿元。

另一方面,作为公司实控人之一的公司总经理曹晓春也从2017年开始,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套现1.62亿元。曹晓春最近一次减持是2019年3月12日,其减持了99.2万股股份,涉及金额5951.9万元。

(虎符财经制图,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除此之外,公司监事施笑利、ZHUAN YIN、Wen Chen在近几年也纷纷减持套现。

不过,尽管众高管包括实控人在内均多次减持,但仍然无法阻拦泰格医药股价的屡创新高,8月26日盘中触及63.83元,创出历史新高。如今,公司股价有所盘整仍处于高位,截至9月12日收盘,泰格医药的总市值已经达到449亿元。

与此同时,各大券商仍然给予了泰格医药较高的评级,对公司的经营业务也是长线看好。

天风证券研报表示,受益于政策鼓励,科创等多层次融资渠道的推出,国内创新药产业迎来良好的黄金发展期、医药研发投入不断增长、全球多中心临床业务持续发展 等因素,预计国内 CRO 行业未来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公司凭借在临床CRO的核心竞争优势亦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银河证券则提到,公司是国内临床试验CRO龙头企业,首先,公司临床研究能力与业务经验优势明显,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其次,通过设立投资基金、境外新增子公司、战略合作等方式,公司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一方面增加自身优质项目储备,另一方面投资业务与主营业务协同效益良好,投资收益持续增长;此外,公司坚持以技术为驱动,加大研发投入, 助力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

虎符财经就以上问题向泰格医药提出询问,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