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自媒体时代更应强调新闻道德底线

当大量虚假低劣的信息充斥舆论场时,严肃媒体所能发挥的空间,就会急剧萎缩,最终劣币驱逐良币。

编者按:近日,有媒体刊发的一篇题为《透视自媒体乱象,避开“人人皆为记者”的陷阱》的文章,引发关注。光明日报今日刊发评论文章谈自媒体时代的新闻道德。文章指出,媒体原本也是一个有门槛的行业,生产新闻也需要相应的素质培训和资格认证。自媒体夺取了大量的信息阵地,但又缺乏媒体本该具有的基本能力和责任意识。当大量虚假低劣的信息充斥舆论场时,严肃媒体所能发挥的空间,就会急剧萎缩,最终劣币驱逐良币。

文章认为,自媒体领域的乱象,破坏的已经不仅是信息传播的生态,还有企业生态,甚至对社会发展造成深远的不良影响。因此,一个应该明确的方向是:我们既不能呼吁一刀切地杀死自媒体,也不能任凭一些自媒体的“弊端”像肿瘤一样越长越大。

以下为全文:

近日,有媒体刊发的一篇题为《透视自媒体乱象,避开“人人皆为记者”的陷阱》的文章,读来发人深省。文章提到,社交网络的兴起,将我们带入了“人人皆为记者”的自媒体时代。但一些由自媒体引发的,诸如制造爆款、炒作名人、传播谣言及剽窃内容等乱象,却不得不引起重视。

之所以对这篇文章产生了强烈共鸣,是因为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笔者在最近的写作中,使用搜寻引擎查资料时,经常会有一种无奈感。因为检索出来的信息几乎全是自媒体链接,大都行文粗糙、语焉不详、数据不知来源、内容不辨真假,实在无法让人省心和安心。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媒介素养的读者,他们或许没有“采不采用”的困扰,但难免会下意识地信之、扩散之,这就造成了现在谣言泛滥、信息传播粗鄙化、舆论情绪极端化的现象。

是的,人人都有麦克风,让普通民众拥有了一定的发言权和诉求通道,这当然是好事,是科技与社会的并行进步。但是真的可以“人人都是记者”吗?恐怕未必。因为但凡一种职业,总需要一道门槛来作那个无形的把关者。

律师行业需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表现在门槛上是法律职业资格证;餐饮行业需要有足够的卫生安全意识,表现在门槛上是卫生、市场监督等部门颁发的营业资格证。同理,媒体原本也是一个有门槛的行业,生产新闻也需要相应的素质培训和资格认证。

教师负责教学,用武之地是课堂,记者负责报道新闻,用武之地是信息场。但现在的情况是,自媒体夺取了大量的信息阵地,但又缺乏媒体本该具有的基本能力和责任意识。当大量虚假低劣的信息充斥舆论场时,严肃媒体所能发挥的空间,就会急剧萎缩,最终劣币驱逐良币。

除了信息质量的急剧下滑,另一个不良苗头,就是主流价值观的撕裂。比如,对文学作品的虚拟人物做戏谑、浮夸的演绎化解读,或许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历史人物,乃至当下的现实中人做“为我所用”的刻画,就显得不伦不类,甚至触犯他人权益了。而专业媒体由于有机构立场做前提,往往会规避这些。此外,相比媒体的公共属性,一些自媒体由于缺乏约束,更容易异化成某些企业机构的代言人。

可以看出,自媒体领域的乱象,破坏的已经不仅是信息传播的生态,还有企业生态,甚至对社会发展造成深远的不良影响。因此,一个应该明确的方向是:我们既不能呼吁一刀切地杀死自媒体,也不能任凭一些自媒体的“弊端”像肿瘤一样越长越大。

当然,这也绝不是号召把自媒体统统管起来,而是要建立最起码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如对信息真实性的责任制、立场的中正客观、内容引用的版权规范等。自由永远是相对的,自媒体领域不该是任人涂鸦的原始丛林。人人皆可为记者的世界或许没那么美丽。任何时候,新闻职业道德的底线都不能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