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观察 |《陈情令》粉丝手撕《北京日报》,这是一种“饭圈霸权”吗?

饭圈有权要求“收割自己利益的群体”遵守自己圈层的“游戏规则”,但却无权向围观群众施压与胁迫。

hello everyone,老圆饭圈观察又要开讲了!

岁末年初,娱乐圈也开始了各种年终盘点,掀起阵阵腥风血雨。

粉丝手撕《北京日报》,番位大战鸣锣开战

虽然《陈情令》这部夏季爆款剧已经完结好几个月,但各种话题一直没断过,从各种被疑割韭菜的线下粉丝见面会,到时尚杂志上阵炒CP,简直是“超长待机”。今天,在主演粉丝的努力下,《陈情令》又上热搜了!

我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件事的全过程。

12月9日,《北京日报》官方微博宣布《2019年度影视榜样总评榜》开启网络投票,并标榜自己是北京市唯一由官方媒体主办的影视类评选。《陈情令》作为今年的爆款剧理所当然地入围了多个奖项,其中就包括“男主”和“男配”。

这个提名名单一下子就激怒了提名男配角的王一博粉丝,“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双男主,怎么到你们这儿我们王一博就变男配了?”紧接着便开始“维权”,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相关微博控评、质问新湃传媒(《陈情令》片方)以及发动反黑站举报《北京日报》官方微博。

昨天傍晚,新湃传媒发表声明,说自己从没报选过任何奖项。这下好了,《北京日报》顺势撤销了《陈情令》相关的所有奖项……

这下入围男主角的肖战粉丝又不乐意了,于是肖战粉丝、王一博粉丝加上俩人的CP粉又开始了新一轮关系复杂的“互撕”。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说到底这不过是又一起娱乐圈“撕番位”事件,但由于本轮撕番还涉及日趋热门的“耽改圈”与CP粉群体,可以专门拿出来分析一下背后耐人寻味的“权力博弈”。

从“北京日报被撕”说开去

“王一博粉丝手撕《北京日报》”发酵后,大多数吃瓜群众都替《北京日报》叫屈,矛头直指粉丝霸权,但我身边一位王一博粉丝对此却并不认同:“我要为粉丝辩解一句,很多时候粉丝霸权都是被这些不用心的主办方逼得,这真的是肉眼可见的不合理”。

这里其实存在一个“误会”,粉丝和主办方对于“番位”的定义和测量明显是两套体系。

“番位”的说法其实来自日本,因为在日本通常没有所谓的男主或女主,有且仅有一个主演(极少数为双主演),其它都属于助演。在这种评价标准下,剧集/电影的成败通常也与主演绑定。但在中国,通常影视作品都是以男女主角的设定,所以各种颁奖礼也都是设最佳男主/女主,这也是《北京日报》奖项设定的逻辑。

但《陈情令》并不是传统的言情剧,它是一部耽改剧,是典型的“双男主”设定,如果将其中一人划归到“配角”这在饭圈是一个很危险的举动。

“耽改没有男主男配这一说,只有主视角问题,比如《陈情令》的原版小说《魔道祖师》,它就是以魏无羡的主视角写的,就像言情小说大多以女主视角展开一样,方便读者代入。所以根本不分男主男配,《北京日报》这么做客观上是引战”,某王一博粉丝告诉我。

对于粉丝而言,“番位”拥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爱豆在市场的咖位大小、流量变现后的市场影响力,所以绝对不能轻易妥协,“尤其肖战、王一博作为忘羡CP走红,现在其实已经有点要解绑的意思了,那么双方唯粉肯定要争个高低,假如我承认我家爱豆是配角,那不就低人一头了吗”,CP粉蕾蕾无奈地说。

对于《北京日报》而言,饭圈知识点太多,他们明显有点儿学不过来了……

圈地自萌其实是个“伪命题”

虽然这件事暂时告一段落,但由此引发的问题却很值得思考:小众圈层的规则可以用来要求“圈外人”吗?

作为圈层属性明显的群体,“圈地自萌”一直以来都是饭圈的理论宗旨,但事实证明在中国饭圈这是完全不存在的,消失的边界与膨胀的权力才是它的主要特征。

你无法套用日韩欧美任何一套偶像文化理论,来解释近些年中国的粉丝现象,这是一套完全“中国特色的饭圈理论”。

谈及饭圈我们可以与较为成熟的日本偶像文化做个对比。日本的粉丝后援会往往具有明确的官方属性,绝大多数的应援活动或者粉丝福利都需要“付费”在经纪公司的指导下进行,基本没有自发形成的“粉丝群”,可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边界感很强。

基本上就一句话“爱豆与我本无缘,基本全靠我花钱”。

在中国饭圈,非官方的民间粉丝群才是主流,但这并不意味着粉丝群与偶像官方互不相识,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暧昧。

作为饭圈默认的共识,经纪公司与大型粉丝群之间关系紧密。后援会经常通过经纪公司获取见面会门票、偶像签名周边等“粉丝福利”,同时配合后援会进行重点作品的宣传、网络舆论的引导、线下活动的策划。

在后援会中安插“脂粉”(职业粉丝)更是“饭圈潜规则”了,“我其实一眼就能看出群里谁是脂粉,一天到晚在那儿催销量、催数据”我的朋友小夏曾亲自教过我“脂粉鉴定方法”。而不久之前,李现全国粉丝后援会曾发文称,该号目前暂由李现工作室临时代管,则将“潜规则”公开化。

这种“暧昧”的关系使得后援会与明星团队间形成了一种并不稳定的协作关系,与明星团队直接产生联系很容易让粉丝高层自认为与“偶像事业”息息相关,“权力与边界感”都在这种情境下膨胀与消解。于是越来越多的粉丝会开始亲自干预偶像事业,比如之前让饭圈震动的“粉丝手撕嘉行传媒,抗议杨幂出演公司自制剧”,“佟丽娅疑因粉丝脱粉辞演《三十而已》”。

这种边界感消失不仅存在于偶像团队与粉丝的体系下。由于粉丝自身“使命感”增强,往往将偶像的事业与自己进行主动捆绑,于是“如何帮助偶像成功”便成为饭圈的主要任务,成功不仅意味着更多的工作资源,比如时尚杂志、影视剧的邀约,同时还意味着“出圈”。

在旁观者看来堪称“奇观”的各种线下应援活动、粉丝为帮助偶像获奖的各种打投其实都是这种“理念”的具象化。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商家、媒体也看到了商机与流量,主动或被动地被纳入到“饭圈”内。

在这种情况下,究竟该遵守谁的规则?老圆认为这其实还是一个关于“边界”和“权力”的问题,饭圈有权要求“收割自己利益的群体”遵守自己圈层的“游戏规则”,但却无权向围观群众施压与胁迫。

简单说就是,别去烦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