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包装教师”背后:培训机构制度设计不合理

这究竟是个例言行,还是新东方的普遍问题,又或是教培行业的“潜规则”?

蓝鲸教育8月13日讯,11日,法制晚报的一篇暗访新东方泡泡英语的稿件在教育圈掀起风波。在这篇文章中,披露了新东方集团内部存在的应届生被包装成“教学经验丰富名师”、教授新教师说服家长话术等问题。

个例言行,还是普遍问题?

针对上述事件,新东方集团方面11日做出回应,“俞敏洪老师对此事非常震怒,当即就作出指示,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彻查。”12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兼泡泡少儿项目管理中心主任罗沫鸣表态,要深刻反思,是什么原因带来这样不负责任的个例言行,未来通过什么手段来避免类似的事情的发生。

但是,值得探讨的是:这究竟是个例言行,还是新东方的普遍问题?

一位教育行业资深从业者告诉蓝鲸教育,“这是新东方管理上的很大失误。”他解释道,这种培训教师的模式来自过去新东方的早期冲刺课,由于总共就10次课,不存在续班问题,因此会对教师有很多包装和培训,会设法将学生通过一节体验课留下来。但现在,对K12学生来说,一旦加入一个培训班就要学习一年、三年,甚至六年,所以家长会看最终提分结果,第一次课能够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已经不大。

“但是由于一种基因和惯性,这种培训教师的方式残留下来一部分,在泡泡少儿英语部门发生了。”上述资深从业者说。

他还补充道,这个问题在一对一和班课两种模式方面严重程度不一,“班课都是学生报名,是市场人员宣传,没有销售,培训教师如何说服家长没有多大用。但一对一是销售导向,问题会严重一些。”

据了解,目前,新东方业务正在进行全面转型,K12业务愈加重要。2017财年,新东方K12业务取得44.2%的收入增长,占2017财年总收入的55%。值得注意的是,泡泡少儿收入增长率超过55%,学生报名人数增加49%。

如此高增幅,必然离不开泡泡少儿教学团队与市场团队的努力,但此次法制晚报的披露,却带给新东方一个警示:在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证教学管理方面的规范化发展?

“解决问题有赖于培训机构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此外,值得深思的是,这是整个教育培训行业的“潜规则”吗?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据蓝鲸教育了解,这并非新东方一家培训机构的问题,而是行业普遍现象。有微博网友透露,不只新东方,教育机构几乎都这样。“更有甚者,通过各种手段低价让大学生来带课,却欺骗家长说是市中心请的老师。”

因此,此次新东方事件也折射出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无序发展的问题:无第三方评价体系,教育培训机构各自独立对教师进行评级。据《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教育行业内,75.8% 的辅导机构拥有教师评级标准。但是,各机构之间的评价体系独立存在,并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第三方评价体系。

教育培训机构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发展。据了解,2016年12月,中国教育学会表示正在筹划建立针对辅导行业的第三方教师评价体系,为辅导老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但是,上述教育行业资深从业者表示,“这也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他认为,过去是培训机构私下包装教师,而这种认证无非是帮教师做背书,但很难获得家长们认可。

“因为家长要的不是一个有背景、有资格的老师,而是一个能帮助孩子提升成绩的老师。”

该从业者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要寄托于两点。

第一,培训机构在制度设计过程中,要逐渐意识到,不去包装老师,而是以教学结果为导向,才能够真正为机构带来更多利益;第二,消费者也要意识到,要多去上体验课,而不要被“忽悠”着一次性交很多钱。

据了解,已经有企业改变了课程顾问的薪酬制度,以期能够改善他们销售课程时过度夸张的问题。比如在制度中规定,课程顾问初期签的课程单子越多,提成比例越低,而如果学生后期续费,那么也会给该学生最初的顾问提成。 “这就能有效避免课程顾问过度夸张和宣传的问题,因为他过度夸张无非是为了一次性拿提成,但现在一次性售课后拿不到这么多提成了,这就会促使这些顾问合理地给学生做好规划。”

“我们和消费者是相互影响的。如果消费者能了解到,要通过不断体验,才能了解老师到底好还是不好,这就会促使更多的培训机构加强自律。”上述从业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