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正药业逆袭假象,蒋国平还有多少腾挪空间?

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出离原有经验、背负高额债务等利空数据的海正药业还有多少试错时间?

投稿来源:首条财经

导语

2019年的双11,将直播带货推至风口,不到9小时,淘宝直播引导成交已破100亿。也让薇娅、李佳琦等网红成为卖货新贵。

相比之下,一些企业的被动“卖相”就尴尬许多。比如狂卖401套房续命的海马汽车,接连抛售项目资产的海航、万达等。

曾经的白马股海正药业,为解困保壳也开启卖卖卖模式。只是,和上述企业类似,仅凭一卖了之,能成功渡劫吗?

2019年11月16日,《我就是演员》第四期播出。戏骨郭涛爆冷出局,素人李宇春成功逆袭。不过,圈粉无数的同时,李宇春还是被批节奏感不强,演技待提升。

类似的逆袭质疑,也发生一些上市企业身上。

我不是药神

日前,海正药业公布其2019三季报,报告显示,前三季度营收83.1亿元,同比增长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5亿元,增长17541.98%。基本每股收益1.3元。

营利双增,尤其是净利的超百倍逆袭,简直有药神风范。

从历史财务数据看,2015年至2018年间,海正药业扣非归母净利润连续四年亏损。2018年底,公司负债总额144.75亿元,负债率达66.24%。

不由疑问,海正药业的业绩爆发,吃了什么“神药”?

值得注意的是,别看海正药业利润175倍增长,实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继续呈亏损状态。

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4.04亿元,同比下降271.45%。

尴尬尤在,质疑声当然更猛。

来看几个关键的财务数据。

事实上,从2015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海正药业的扣非后净利润全部为负数,且亏损总体呈扩大趋势,分别为-1.3亿元、-2.8亿元、1.4亿元、-6.1亿元和-4亿元。

具体分析来看,2019年前三季度,销售费22.32亿元,同比增加24.90%,销售费用率26.85%,很大程度拖累公司利润增长。

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6.14亿元,同比下降36.19%。

经营性净现金流与同期净利润差额约-8.56亿元,净利含金量(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为0.42,与去年同期3.60相比大降。

在营运周转速度方面,存货及应收账款周转率也有减弱趋势。

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9月30日,海正药业存货22.45亿元,与年初相比增长2.3亿元。2019年三季报,存货周转率2.14次,存货周转天数126天;上年同期对应数据分别为2.31次及117天。

三季度,海正药业应收账款也较年初增长6.98亿元,为21.71亿元,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56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59天;上年同期对应数据分别为5.52次及49天。

再来看资产负债情况。

在2015年至2018年年间,海正药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7.42%、61.27%、63.60%和66.24%,负债率逐步攀升。

截止今年三季度,海正药业的负债总额157.79亿元,其中流动负债112.13亿元,非流动负债45.6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4.16%。

这是个什么水平呢?

同业对比看,SW化学原料药行业三季度末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32.11%,中位值25.86%。换言之,海正药业64.16%的资产负债率远高于行业水平。

更值担忧的是,带息债务也在不断增加。

2015年至2018年公司带息债务由85.18亿元,增加至107.27亿元。今年三季末,其带息债务又升至116.12亿元,相比年初增加8.85亿元。带息债务中包括短期借款59.0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6.87亿元,长期借款20.53亿元,应付债券16.42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负债高企是因近年海正药业投入多个建设项目。从2014年前的10余个项目增加到最近3年超20多个项目,资金来源主要系金融机构贷款,短债长投风险突出。以上问题导致公司在建工程持续膨胀,2017年底高达53.32亿元。今年上半年降至45.53亿元,但占总资产的比重依然高达20%。

受此影响,其流动比率比年初上升0.19为0.83;速动比率0.63,比年初上升0.2。虽有轻微改善,但目前流动比率低于1,意味着公司即使将流动资产短期内全部变现,也不能保证流动负债得到全偿。

由此带来的债务压力,可想而知。

2019年8月19日,海正药业发行2019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总额为人民币8亿元,募集资金已于2019年8月20日全额到账,将用于偿还公司及下属子公司银行贷款。

借新还旧,资金紧张形势不言而喻。以此来看,海正药业的高光业绩,只是一个表象。

卖卖卖自救

问题在于,这个表象是如何打造的,又出于何种目的呢?

海正药业选择了“卖卖卖”。

10月31日,海正药业发布公告称,将转让旗下孙公司海正宣泰51%的股权,评估价值为2339.51万元。

据了解,海正宣泰于2013年9月5日登记成立,主要经营范围包括药品的技术开发、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咨询及技术服务等。是海正杭州公司和上海宣泰合资成立公司,海正宣泰持有其51%股份,上海宣泰持有其49%的股份。

同时,公告提到,海正宣泰另一股东上海宣泰若对外转让其所持有的海正宣泰49%股权,海正杭州公司将放弃优先购买权。

值得一体的是,近期类似出售动作不在少数。

2019年3月27日,海正药业发布公告:为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公司以评估值为依据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出售位于北京、上海、杭州、椒江四处的闲置房产,挂牌价格不低于评估值9226.16万元。具体包括北京2套公寓、上海两处厂房、杭州2套公寓、台州27套公寓。

尴尬的是,这些房子并不好卖。

2019年4月10日,海正药业向台交所提交了台州市椒江区君悦大厦27套公寓挂牌申请,公司委托台交所和浙江城乡拍卖有限公司共同组织实施27套公寓拍卖事宜。2019年5月15日上午,椒江君悦大厦27套公寓在台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三楼一号开标室公开拍卖,最终仅拍卖成交7套公寓。

10月23日,20套没卖出去的公寓此次再度挂牌。

台交所网站相关资料显示,君悦大厦位于椒江区东环大道190号,这20套公寓的建筑面积在43.98-101.96㎡不等,起拍价24.19万元—61.18万元不等,土地性质为出让综合(办公)用地。

有媒体统计,这20套公寓起拍总价大概在775万元。

显然,这对海正药业而言,杯水车薪。

于是,海正药业开始卖办公楼。

6月22日,海正药业披露《关于控股子公司对外出售房产的公告》,称为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控股子公司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将位于杭州市富阳鹿山新区的新建办公大楼,以评估值28987.04万元为依据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出售,首次挂牌底价2.9亿元。

2019年9月25日,台交所确认浙江金豪置业有限公司成功摘牌,成交金额2.9亿元。

此外,股权也没被落下。

2019年5月30日,海正药业发布《关于转让浙江导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24%股权的议案》,随后在台交所公开挂牌转让导明医药(浙江)20.24%股权。10月29日,以1.42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美元的摘牌价成交。

2019年7月11日,海正药业又发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海正博锐拟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方式,实施增资扩股及部分老股转让。

9月4日,台交所确认PAG Highlander (HK) Limited摘牌,认购海正博锐近9000万元注册资本增资金额,成交价格10亿元人民币;受让公司控股子公司海正杭州公司持有的海正博锐40.34%股权及海正药业持有的海正博锐10.16%股权,成交价分别约22.6亿元人民币和5.7亿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海正药业非经常性收益为16.6亿元,其中第三季度的非经常性收益16.1亿元。该公司的非经常性收益中的最大部分为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前三季度这一金额为16.0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15.95亿元。

一系列甩卖下,业绩报表自然好看了不少。但由此也引发粉饰业绩、只图保壳的质疑声。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最近3年连续亏损,在最后1个年度内未能恢复盈利的,由证券交易所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

以此来看,海正药业的上述操作,也有诸多的无奈与急迫。

问题在于,这样的粗放实操价值几何,投入与卖价比如何,对其持续发展有何影响、卖完资产又该如何呢?

有意思的是,海正药业似乎对“卖”产生了浓厚“兴趣”。

2019年9月,海正药业被曝低价向员工出售园区饲养的23只孔雀,其中2周年公孔雀单价980元,2周年母孔雀为860元。出售信息仅挂出一天,孔雀就抛售一空,网传23只孔雀卖了15640元。

白马坠落的背后

这样的网络声音,不乏朴侃意味。

孔雀开屏虽然炫目,却终究似昙花一现。那么,靠着买资业绩逆袭的海正药业,真实的发展成色如会如何?

主营业务自然是最关键考量。

颇值一提的是,海正药业曾与恒瑞医药齐名。

公开信息显示,海正药业是一家原料药生产企业,是国内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其研发领域涵盖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生物技术、天然植物提取及制剂开发等多个方面,产品治疗领域涉及抗肿瘤、心血管系统、抗感染、抗寄生虫、内分泌调节、免疫抑制、抗抑郁等。

2000年7月,海正药业登录资本市场,发行市盈率40.79倍,市值40.97亿。

同年10月,恒瑞医药上市,发行市盈率31.4倍,市值36.80亿。

不难看到,两者市值相当,业务领域也有重叠。彼时,两者被不少业内人士看做白马股。

遗憾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戏码,也在海正药业身上出现。

看看两者市值差距,可谓直接吊打。

截至2019年11月18日收盘,恒瑞医药市值达到4108.79亿,稳居行业一哥宝座。

而海正药业呢?市值仅101.48亿,从平起平坐到如今40倍之差,不过19年。

那么,海正药业输在哪里?由业界白马到卖资解困,海正药业又因何坠落呢?

2004年前,海正的抗肿瘤药和抗感染药虽没恒瑞体量大,但也没被落下多少。甚至,彼时海正手上有4个上亿产品,恒瑞只有两个。不管收入还是净利,海正都高于恒瑞。

到了2005年,化学原料药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原料、能源成本大幅上升,原料药市场竞争加剧,海正净利润被腰斩。

恒瑞医药则主动放弃附加值较低的医药包装材料和普药产品,营收没变,净利润反而大增。

自2006年开始,海正研投也很高,但主要集中在降低成本、创新高度力度受到掣肘。恒瑞则坚持做大品种,新药研发打出创新牌,专注抗肿瘤、麻醉领域。

2011年起,海正也提出向制剂、生物药和创新药转型,研发投入常年位于行业前列。但多而不精、质量不高的研发现状导致产品同质化,陷入竞争泥潭。

2016年,海正药业受欧盟药品管理局警告影响,其部分原料药品种不能进入欧洲市场,再叠加原材涨价、降本压力,整体收益下降,净利润亏损9442.81万元。曾一度跟恒瑞齐名的药企瞬间风光不在。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关于辉瑞撤资的消息不断传出,海正药业也因此多次受到监管机构问询。最终,2017年11月辉瑞将海正辉瑞49%的股权转让高瓴资本。之后,海正辉瑞更名为翰晖制药。

从2018年财报看,营收下滑,明星药销售下降,进一步拖累了海正药业业绩。从2019年前三季度看,虽然营利双增,但负债、存货、应收账款等核心数据依然下滑,可见海正的发展颓势仍在蔓延。

蒋国平的腾挪空间

就在“浴火”时,2018年底灵魂人物前董事长白骅“因年龄和身体原因”递交辞呈。对于这位年近七旬老人,突然提前5个月退休,意味其50年海正生涯结束。

控股股东蒋国平,成为新当家人。

值得注意的一点,通过查询履历,显示其未曾有过医药相关的学历或工作背景。一直从政的新掌门人能否让海正药业脱离“火场”?

海正药业称,蒋国平由于工作原因长期与海正药业接触,非常了解海正药业实际情况;其次,现代企业管理,讲求团队分工协作,强调整体目标的实现,公司现高管及各业务板块的负责人,都是在各自领域工作多年,有较强专业知识和丰富从业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蒋国平作曾在《坚定改革促发展、凝心聚力再出发》主题报告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公司以增强整体盈利能力为目标,围绕“聚焦、瘦身、优化”的战略方针。其财报也指出,2019 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得益于上述战略。

不可否认的是,蒋国平上任后,企业业绩确有转机,上述战略方向性值得肯定。

但从目前来看,单纯“瘦身”终归短视、治标不治本,而在聚焦、优化的关键方面,海正药业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聚焦业务层面,作为一家集研产销全价值链、原料药与制剂一体化、多地域发展的综合性制药企业,如何聚焦、优化主业是重中之重。

巨丰投顾投顾总监郭一鸣表示,近年来国家重点扶持新兴医药企业,包括海正在内的诸多老牌企业优势不再,面临一定压力。业绩发展势头良好之际,海正药业进行较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增加下风险突出,负债高企。

更麻烦在于,海正药业的传统原料药业务也受阻明显。

7月30日,海正药业发布公告称,欧盟药品管理局(EMA)网站发布了关于公司台州工厂的《GMP不符合声明》。由于被出具GMP不符合的声明,海正药业台州工厂的原料药被建议不被授予任何新的/正在进行的销售许可或变更申请。

海正药业表示,本次《GMP不符合声明》可能对公司台州工厂生产并拟销往欧盟市场的产品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公开信息显示,特色原料药的生产销售是海正药业的传统重要业务,其中80%的原料药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出口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2018年度,海正药业原料药出口总额11.77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11.55%,其中,公司原料药出口至欧盟的数额为2.39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2.35%。2018年度,公司台州工厂原料药业务销售额为9.82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9.63%。其中,台州工厂原料药出口销售额7.09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为6.96%。

可见,海正药业的原料药业务受到不小挑战。

专家表示,放眼原料药市场,竞争对手增多,行业竞争趋于激烈。同时,全球医药业产业链打造趋势明显,主流特色原料药企业逐渐向高端制剂药、专利药市场发展。导致原料药的市场萎缩,尤其是中低端产品竞争激烈。

另一方面,海正药业的研发创新药突围,仍变局重重。

2015–2018年,海正药业的研发投入分别为8.28亿元、7.75亿元、8.44亿元、10.3亿元,超过行业平均研发投入。

2018年,海正药业研发投入更超行业1.5亿元的研发费用。至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已达4.4亿元,同比增长46.8%。

如此巨大的研发投入,在鼓励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医药业,自然值得肯定。但与此相对应的成果检验仍有不小不确定性,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其正负债高企、资金流紧张的情况下。

以海正药业重点布局的创新药海泽麦布为例,投资2.38亿元现已进入优先审评阶段,但有分析师认为,在国内海泽麦布尚属于小品种范畴,主要原因与国内他汀类药物的广泛使用有关,投入后市场效果值得关注,存在叫好不叫座的可能性。

据统计,2017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化学药降血脂药物市场规模为226亿元。其中,他汀类药物是主流产品,合计市场份额约87.6%。

值得强调的是,国内多家药企早已入局海泽麦布的新药和仿制药,竞争态势白热化。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30家制药企业拿到海泽麦布仿制药的生产批文;20多家制药企业的海泽麦布新药已处新药试生产、临床阶段。姗姗来迟的海正海泽麦布前景会如何呢。

简单梳理之下,海正药业的价值人设变得更加多维丰富。

多重难题下,卖卖卖行为可暂解海正药业资金压力,但背后真实现状——固定资产规模过大、负债过重、传统产品乏力、转型滞后、创新不力、研发方向及成果前景不明等问题,才是制约其发展的真正因素。

也基于此,更凸显聚焦、瘦身、优化战略的迫切性。

问题在于,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出离原有经验、背负高额债务等利空数据的海正药业还有多少试错时间?在一系列卖卖卖后,蒋国平又有多少逆袭底牌,闪转腾挪的机会呢?

海纳百川,正本清源。如何表现,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